▌“ 不論你是誰,當你看到這影片時,就代表我已經不在這世上了 ”
譚艾兒是個留著短髮、不善交際,就讀明星私校的高二學生,連她自己都無法理解,唯一的好朋友竟會是坐在她座位前方,長得漂亮又個性活潑開朗的超人氣女神。某天,那位人見人愛的女神突然因心臟病發去世,而在得知消息的當天晚上,艾兒卻收到一個陌生帳號傳來的影片,黑暗的畫面中,好友表情驚恐地訴說,「請原諒我的自私,但我相信你能明白。拜託你,記住這兩個名字,他們就是殺死我的兇手 … 這是我的命運,我無法逃脫,再會了…」
▌“ 她曾懷疑自己總有一天真的會因此瘋掉,但總在懸崖邊試探著,試探著她的極限。脆弱的身心被恐懼重擊後破碎,再由憤怒重新拼湊出一個不完整的人 ”
艾兒親眼看到她的好友懸吊在空中,脖子緊纏著繩索,一動也不動,但這件事她並沒有跟任何人說。艾兒的父親是消防局的小隊長,母親則是警局刑三隊隊長,兩人都因工作繁忙鮮少在家,因此艾兒每天放學回家,開門所面對的往往都是一片黑暗。更令艾兒感到崩潰的是,從國中二年級開始,腦海中偶爾會突然出現一陣尖銳的咆嘯 … 「不要再說了!馬上給我滾出去!出去啊!你甩什麼門啊!譚艾兒!」
▌“ 影片中十三個孩子分別是五名男性、八名女性,年齡落在國、高中階段,家庭經濟能力皆屬中上階層。最顯著的共通點就是孩子的死亡證明 – 原因全為身體病疾 ”
不久後,各大平台突然出現一段與艾兒收到相似的影片,不同的是,流傳的這段影片切割成 13 個畫面,而每個畫面中的孩子都在說完相同台詞後,與艾兒的好友一樣,掙扎數秒後便懸吊在空中不動了。這些孩子說出的兩個名字,都是自己的父母,但警方調查後發現,每位孩子都是因病死亡,然而,每份死亡證明卻都是由同一家醫院所開立。這些孩子真的是因病死亡嗎?或是真的都被父母殺死呢?但為何這些孩子又都能預知死期,在死前拍攝相同的影片?
▌“ 真正的孤兒失去了父母,然而假性孤兒的父母健在,卻如同孤兒一般地活著。他們的共同點是孤單,不少假性孤兒還是父母的出氣筒、陪葬品 ”
在艾兒及那些孩子的電腦中,都曾出現過一句話 – Welcome to the paradise。這句話是一間家扶中心的標語,而這間家扶中心照顧的對象包括了真正的孤兒及假性孤兒,但家扶中心與這些案件會有什麼關聯嗎?就算父母把孩子當出氣筒,也不至於殺了他們吧?
這樣的影片其實十三年前就曾出現過,但當初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是因氣喘死亡。難道當年的兇手一直逍遙法外,潛藏十多年後再次瞄準新對象、痛下殺手嗎?
家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為何這些孩子的生命卻都在家中結束?房門內的人是最熟悉的家人還是陌生人?
這本小說是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的十大決選作品之一,一開始,我很直覺地認為這些孩子當然是自殺,他們是在外表現優異的好學生,或許會因壓力過大做出這樣的選擇,但隨著小說內的調查進度,我又開始認為某些人應該是背後的主謀。
在閱讀這類小說或戲劇時,我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很聰明,一定可以猜到兇手,但真正精采的劇情總是能出乎意料。由於我太想知道結局,另一方面也因為其中的轉折我太喜歡,在翻開閱讀後便無法停下地熬夜看完它了!
《房門內的陌生人》– 貓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