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應部 11.8 💠 Veroana-asurinda-suttaṃ(維若洽那阿修羅王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維若洽那修羅王/帝釋説偈 | 關於努力和忍耐

維若洽那修羅王/帝釋説偈 | 關於努力和忍耐

某日,佛陀在靠近衹樹林附近的地方,進行日間的禪坐。 三十三天神之王--帝釋天(=薩卡)和名為「維若洽那(Verocana,意譯:太陽)」的阿修羅王來到佛陀所在的屋宅,他們分別站在門的兩側,以偈言交談。

維若洽那說: Vāyametheva puriso 一個人應該努力 yāva atthassa nipphadā 直到已達成目標 Nipphannasobhano attho 達成目標光輝現 verocanavaco idan 此乃維若洽那說 帝釋天則回應: Vāyametheva puriso 一個人應該努力 yāva atthassa nipphadā 直到已達成目標 Nipphannasobhano attho 達成目標光輝現 khantyā bhiyyo na vijjatī 忍耐比努力更好 維若洽那再說: Sabbe sattā atthajātā 一切眾生的目標 tattha tattha yathārahaṁ 都是在滿足需要 Saṁyogaparamā tveva 如同駝獸載運貨 sambhogā sabbapāṇinaṁ 直至終點方休止 Nipphannasobhano attho 抵達終點光輝現 verocanavaco idan 此乃維若洽那說 帝釋天這樣回應: Sabbe sattā atthajātā 一切眾生的目標 tattha tattha yathārahaṁ 都是在滿足需要 Saṁyogaparamā tveva 如同駝獸載運貨 sambhogā sabbapāṇinaṁ 直至終點方休止 Nipphannasobhano attho 抵達終點光輝現 khantyā bhiyyo na vijjatī 忍耐比努力更好 ---- 經文講述Verocana(維若洽那)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之間,關於「人生的意義」的對話。 根據網路上找的資料,維若洽那與因陀羅(印度奧義書、各類神話紀錄中,相當於的「帝釋天」的天神),曾一起在Prajāpati(巴利語:Pajāpati,音譯:巴嘉巴帝,為印度奧義書中的創世神)那裡學習『梵我』 因此,對話裡講修行目標,指的是印度傳統宗教中的『梵我』,而非涅槃。 這是篇佛陀一句話也沒說的開示。 也沒有「如是我聞」之類的開頭,也不見有比庫坐著聽法,不能確定究竟是什麼人(或天眾)聽了之後記下來的。 不過關於努力和忍耐這兩點,卻是佛陀所說的十種波羅蜜的 viriya:精進 khanti:忍耐 但,維若洽那阿修羅王和薩迦帝釋天,兩人站在門的兩邊,彷彿也象徵了他們並非實踐佛陀所說的中道。 精進和忍耐,必須適度並且依照現況來斟酌。 一味地追求精進、認為只要吃苦就能得到涅槃解脫,這是錯誤的邪見。 一味地忍耐,卻不採取別的改善方案,把所有現況都歸咎為業果,認為只能接受天命之外,沒有任何改變的機會,這也是錯誤的邪見。 只有適度地精進,正確地忍耐,才能幫助我們走穩八正道,不會落入兩個極端的任一邊。 或許這就是為何經典還收收錄了這篇故事的原因。 觸類旁通地,在此穿插引述佛陀的法語--法句經中,佛陀是如此說明忍耐和真正精進的目標: [出自法句經(Dhammapada - 14. Buddhavaggo(佛陀品) 第184偈]

法句經( 14 佛陀品 )第184偈

法句經( 14 佛陀品 )第184偈

Khantī paramaṁ tapo titikkhā 忍耐是第一苦行 Nibbānaṁ paramaṁ vadanti Buddhā 諸佛說涅槃無上 na hi pabbajito parūpaghātī 出家者不傷眾生 samaṇo hoti paraṁ viheṭhayanto 沙門不惹惱他人​​​​ 真正的修行是為了達到涅槃,忍耐一切的境遇是最棒的修煉,無論如何,不去傷害眾生、不令他人起煩惱心,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1會員
34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8/19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之王--帝釋天(=薩迦)在獨自靜坐時想到: 『即使面對持刀想殺我的敵人時,我也不要心存傷害對方的意圖。』
Thumbnail
2025/08/19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之王--帝釋天(=薩迦)在獨自靜坐時想到: 『即使面對持刀想殺我的敵人時,我也不要心存傷害對方的意圖。』
Thumbnail
2025/08/18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那一次,阿修羅族獲勝,天族戰敗。 被打敗的天族軍隊就往北方逃跑,躲避阿修羅族的追捕。
Thumbnail
2025/08/18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那一次,阿修羅族獲勝,天族戰敗。 被打敗的天族軍隊就往北方逃跑,躲避阿修羅族的追捕。
Thumbnail
2025/08/17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比賽。 當時阿修羅族的首領--威霸奇帝對帝釋天說: 『帝釋!讓我們來比比誰說的話,才是真正的好話吧!』
Thumbnail
2025/08/17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比賽。 當時阿修羅族的首領--威霸奇帝對帝釋天說: 『帝釋!讓我們來比比誰說的話,才是真正的好話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悲華經》記載,韋馱菩薩是賢劫中最後一尊佛,將最後一位成佛,名號為 樓至佛。韋馱尊天菩薩在多部經典中,發下善願,護持正法和學習佛法的修行人。
Thumbnail
《悲華經》記載,韋馱菩薩是賢劫中最後一尊佛,將最後一位成佛,名號為 樓至佛。韋馱尊天菩薩在多部經典中,發下善願,護持正法和學習佛法的修行人。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二尊遣喚,互為郢匠(慶24.1.9)       《觀經》華座(第七)觀云: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時韋提
Thumbnail
二尊遣喚,互為郢匠(慶24.1.9)       《觀經》華座(第七)觀云: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時韋提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第三世多杰羌佛為這個世界帶來的佛法和法音,匡正了佛教界末法時期的亂象,給社會大眾對佛教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佛教是大悲為本、利益一切眾生的,真正修行學佛會讓人們家庭美滿幸福,事業成功順利,帶來世界和平、人類安詳。
Thumbnail
第三世多杰羌佛為這個世界帶來的佛法和法音,匡正了佛教界末法時期的亂象,給社會大眾對佛教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佛教是大悲為本、利益一切眾生的,真正修行學佛會讓人們家庭美滿幸福,事業成功順利,帶來世界和平、人類安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