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應部 11.7 💠 Nadubbhiya-suttaṃ(不背叛經 / 不欺瞞經 / 無害意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之王--帝釋天(=薩卡)在獨自靜坐時想到: 『即使面對持刀想殺我的敵人時,我也不要心存傷害對方的意圖。』 與此同時,威霸奇帝感受到了帝釋天的念想,就來到帝釋天靜坐的地方。 帝釋天遠遠就看到朝自己這裡而來的威霸奇帝,便說: 「站住!威霸奇帝,你被捕了!」 威霸奇帝說: 『我尊敬的大王,你可別忘了剛剛心中所想的啊!』 帝釋天則說: 『先對我發誓,威霸奇帝!說你絕不會加害我!』 威霸奇帝則以偈語回答:

威霸奇帝説偈 | 關於背叛和害意

威霸奇帝説偈 | 關於背叛和害意

Yaṁ musā bhaṇato pāpaṁ 任何造惡妄語者 Yaṁ pāpaṁ ariyūpavādino 或是辱罵聖人者 Mittadduno ca yaṁ pāpaṁ 或者背叛朋友者 Yaṁ pāpaṁ akataññuno 或者不知感恩者 Tameva pāpaṁ phusatu 那些惡業所生果 Yo te dubbhe sujampatī 皆由素佳夫敵受​ ---- 佛陀以發生在帝釋天還威霸奇帝之間的私人小故事,對比庫們開示『不心存害意』的原因。 雖然,很多人會覺得帝釋天率領的三十三天眾和阿修羅族之間是死敵,但事實上,他們比較類似於『因為理念、做法或族群理由不一致』而發生爭吵的家人。 因為帝釋天的妻子,就是阿修羅族人,名為Suja(音譯為:素佳,傳統譯名有:舍脂、須闍、沙姬) 佛陀引述了威霸奇帝的偈語,指出四種帶有惡意、害意、背叛、違逆的心的行為: 1. 說妄語 2. 辱罵聖者 3. 背叛朋友 4. 不知感恩(忘恩負義) 威霸奇帝說,作了這四種惡業,就會得到惡果,倘若有人背叛帝釋天,那麼這四種惡業的報應結果,就會降臨在這個人身上。 這段話也等於他已經迂迴曲折地對帝釋天發誓:我不會背叛加害你。 佛陀以這個小故事作為開示,就是要我們知道 1. 念頭只是念頭--帝釋天雖然心中已經升起了不再加害敵人的念頭,但他看到突然到來的威霸奇帝,第一個直覺反應,以及他要求威霸奇帝發誓,仍屬瞋心(恐懼、害怕、擔憂...)與排斥,因此,他也仍希望透過控制來獲得安全感。 2. 即使是看起來引發爭端的壞人,他們常常清楚明白『什麼事情是壞事,以及做壞事會有惡報』的道理,然而,他們也是同樣不樂於受苦。 我們遵照佛陀所開示的正法的修行者,不但不能有那樣的念頭,同時也應該要努力精進。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遇到會令自己的煩惱心生起的狀況時,會誤認自己的修為已經很好!但祇要尚未成為阿拉漢,這種想法必然是誤解。 未斷盡的煩惱,會潛伏在我們的心中,稱為『隨眠煩腦」,以定力只能壓制、不能斷除,除非真正體證就將法,才能以智慧斷除一切煩惱之根,真正成為不背叛、無害意之人。 ---- 帝釋天有許多名號,其中之一就是:sujampatī,意為:「素佳的丈夫」 傳統上的許多漢傳佛經採用的人名的音譯字,其發音多半源自梵語(也成為:雅語)這些譯名在學習巴利三藏時,可能不利於正確拼寫,所以在翻譯上,想盡量採用接近巴利語的發音的近代常用字。 佛陀並未像印度的古神話敘事詩那樣,仔細說明天人的名字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如同人們愛看的連續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1會員
37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那一次,阿修羅族獲勝,天族戰敗。 被打敗的天族軍隊就往北方逃跑,躲避阿修羅族的追捕。
Thumbnail
2025/08/18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那一次,阿修羅族獲勝,天族戰敗。 被打敗的天族軍隊就往北方逃跑,躲避阿修羅族的追捕。
Thumbnail
2025/08/17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比賽。 當時阿修羅族的首領--威霸奇帝對帝釋天說: 『帝釋!讓我們來比比誰說的話,才是真正的好話吧!』
Thumbnail
2025/08/17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比賽。 當時阿修羅族的首領--威霸奇帝對帝釋天說: 『帝釋!讓我們來比比誰說的話,才是真正的好話吧!』
Thumbnail
2025/08/16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當時阿修羅族的首領,名叫Vepacitti(音譯:威霸奇帝)
Thumbnail
2025/08/16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很久以前,三十三天的天神們和阿修羅族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當時阿修羅族的首領,名叫Vepacitti(音譯:威霸奇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