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第一篇是要獻給我在德國的住宿生活。
可能是上輩子燒了好香,這輩子才遇到這麼讚的室友們,讓我初來乍到就有美好依靠。
先從怎麼找到房子說起
對於博士生來說,常見的住宿方式大致有三種:
- 學生宿舍
申請門檻相對簡單,但只保證一年,之後還是得搬出去。而且入住之前需要學生證明,啊德國博士制度很多樣──很多人是先以「工作」身份開始,晚一點才會正式拿到學生身分(這以後再來慢慢聊)。所以當初我就沒辦法申請。 - WG (Wohngemeinschaft)
WG 簡單來說就是「合租公寓」。會有自己的一個房間,但廚房、衛浴等空間要和室友共用。德國人對 vibe 是否合適很在意,所以面試環節比租金還重要(沒有其實都很重要啦)。 - Studio/單人公寓
適合喜歡完全獨處的人。我自知很需要有人陪,所以沒研究太多。
--補充一下,找房還可以先加入德國當地的台灣人facebook社團,或是臉書上也有很多找房相關的社團,也有朋友是利用小紅書找到的。
我的找房歷險記
要找 WG,大家首推 WG-gesucht 這個 app。
流程大概是這樣:先準備一封友善又詳細的自我介紹信,然後瘋狂海投(我丟了至少 80 封信,覺得找博士職位都還比較簡單),最後收到 5 封回覆(super proud of myself) ,接下來的就是 WG 最特別的地方:面試。
因為要一起生活,所以室友們要確定你是不是「合 vibe」的人。面試大多半小時,內容包含:自我介紹(真的很像在考雅思)、參觀房間(我那時人在台灣,只能線上,但覺得實體還是佔優勢)、閒聊生活習慣 & 租房細節(鄰居、房東、租金、入住時間等),結束之後就是燒香祈禱啦。
幸運女神眷顧
最後我很幸運地拿到了一個六個月短租。房間又大又美,地點超好,走去哪裡都方便卻不會太吵。初到德國的第一天,室友還到公車站接我,帶我回家後直接被投餵,對身心俱疲的我來說真的超感動。更幸運的是,後來剛好有室友要搬走,我就順利承接了他的房間,拿到長租合約,不用再為找房焦慮,更不用擔心露宿街頭。這在德國真的要感恩感恩再感恩!因為不用搬家的一個超大好處:德國的居住地註冊 (Anmeldung)。只要你一搬家,就得先「解註冊」舊地址,再去註冊新地址,光想就覺得害怕。
WG 面試的趣事
跟室友聊天的時候,有人說之前被問過:「你覺得自己像什麼蔬菜?」(???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啊也有聽說有 WG 走前衛風格:他們在家都完全不穿衣服,所謂天體 WG?(冬天應該超冷吧?)
我跟現在這些室友們面試的時候真的也是有夠湊巧,剛好台灣正在地震,本來想裝沒事,但發現這個是大的。只好跟他們說稍等我一下,台灣正在地震我可能需要去開個門,確保逃生路線暢通。室友們問你需要跑嗎?我們也可以約改天(也可能室友們比我還緊張地震),想來説不定是因為地震所以他們對我印象深刻?
總而言之
初到德國之時,我很感謝我自己鎖定WG的居住形式,讓我可以遇到一群好室友。如果你也是一個時不時會需要講講話的人,WG會是一個我很推薦的形式。畢竟隻身一人身處異鄉,情緒很容易被放大,尤其是寂寞感,如果一整天浸在自己的情緒裡,沒有人把你拉出來的話,其實蠻危險的。其次資訊的流通也需要透過network來達成,而室友們會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