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證明地熱發電比核能發電更穩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第一節:發電廠穩定性的剖析:容量因子作為權威性指標

本報告旨在對美國地熱發電與核能發電在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間的營運穩定性進行嚴謹的量化比較資料來源為US EIA。為此,必須首先建立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並定義衡量效能的關鍵指標。本節將精確定義營運穩定性,並闡述為何選擇「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作為衡量此特性的黃金標準

1.1 定義營運穩定性

在電力系統中,「穩定性」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電網穩定性(Grid Stability)通常指電網維持穩定電壓與頻率的能力,以確保對用戶的可靠供電。然而,本報告的焦點在於「營運穩定性」(Operational Stability),其衡量的是單一發電技術或整個發電廠隊在特定時間內持續、可預測地輸出電力的能力。這項指標直接反映了發電來源的可靠性與一致性,是評估其作為基載電力潛力的核心依據。

1.2 容量因子:衡量效能的黃金標準

為了客觀地量化營運穩定性,本分析採用容量因子作為核心績效指標(KPI)。容量因子衡量的是發電廠在一段時間內的實際發電量,與其在同時間內若以最大額定功率持續運轉所能產生的理論最大發電量之間的比率。

  • 計算方式:容量因子的計算公式如下:
raw-image
  • 其重要性:選擇容量因子而非可用率(Availability Factor)是一項審慎的分析決策。可用率僅表示發電廠「能夠」運轉的時間比例,但未反映其實際發電量。相比之下,容量因子衡量的是「實際輸送至電網」的電量,它將所有導致發電量下降的因素——包括計畫性停機(如維護、燃料更換)、非計畫性停機(如設備故障)以及經濟性調度(因應電網需求或電價而降載)——全部納入考量。因此,容量因子提供了一個更全面、更貼近真實世界營運狀況的效能視圖。例如,一座進行為期一個月燃料更換的核電廠,其可用率和容量因子均為0%;而一座全年可用的地熱電廠,可能因微小的維護或資源波動,以較穩定的容量因子運轉。這種區別對於理解穩定性的真實內涵至關重要。
raw-image

1.3 影響容量因子的因素

多種因素會影響發電廠的容量因子,這些因素的差異是理解不同發電技術穩定性特徵的關鍵。

  • 計畫性停機:包括例行維護、設備檢修等。對於核能發電而言,最主要的計畫性停機是其固有的燃料更換週期 。
  • 非計畫性停機:因設備突發故障導致的強制停機。
  • 燃料/資源可用性:此因素是區分不同發電技術穩定性的根本。地熱的熱源和核反應爐的燃料棒可提供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穩定能量來源 ,這與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形成鮮明對比。
  • 經濟性調度:即使發電廠處於可用狀態,電網營運商也可能因應電力需求下降或市場電價過低而要求其降低輸出。不過,對於像核能和地熱這樣高資本投資、低邊際成本的資產,此類情況相對少見。

第二節:地熱發電的典範:持續且穩定的基載電力

本節將深入探討地熱發電的運作原理,從物理和工程層面闡述其高營運穩定性的基礎。

2.1 永不枯竭的熱源

地熱能的核心優勢在於其燃料來源——地球內部源源不絕的熱量 。與依賴天氣條件的太陽能和風能不同,地球核心的熱量持續向外傳導,加熱地下的儲水層,形成一個極其穩定且不受季節或晝夜變化的能量庫 。無論是利用天然蒸汽的乾蒸汽(Dry Steam)發電廠、利用高壓熱水的閃蒸(Flash Steam)發電廠,還是利用較低溫熱水透過熱交換器加熱工作流體的雙循環(Binary Cycle)發電廠,其根本能量來源都是一致且連續的 。這種獨立於外部天氣條件的特性,是地熱發電高穩定性的物理基礎。

2.2 「全天候在線」の營運模式

基於其穩定的能量來源,地熱發電廠在工程設計上被定位為基載電力來源,意在全天候(24/7)以接近最大功率的狀態持續運轉 。這種設計理念使其能夠提供高度可預測的電力輸出,從而獲得極高的容量因子,通常超過90% 。地熱的這種穩定性不僅使其本身成為可靠的電網資產,更賦予了其在現代電力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提升整體電網的穩定性。在一個日益依賴間歇性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的電網中,地熱發電提供的穩定、可調度的電力,可以有效平衡前者的波動性,成為維持電網頻率和電壓穩定的「壓艙石」。因此,地熱的營運穩定性對整個電力系統產生了積極的連鎖效應。

2.3 維護與長期考量

儘管地熱發電廠可靠性極高,但仍需進行定期維護,例如檢修渦輪機、水泵以及清理管道中因礦物質沉澱而形成的結垢。然而,這些維護週期通常比核電廠的燃料更換停機時間更短、複雜性更低。

同時,一個更深層次的考量是,雖然地熱能作為一種宏觀資源是可持續的 ,但單一地熱井或發電廠在數十年的尺度上可能面臨資源衰減的挑戰。這是因為從地下抽取熱能的速度可能快於周圍岩體透過熱傳導補充熱量的速度,導致局部岩層溫度下降 。這種現象並非矛盾,而是時間尺度的問題。在本報告所分析的兩年半期間內,這種長期衰減效應對於計算月度容量因子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對於長期的資源規劃和資產壽命評估而言,這是一個必須考量的因素,也正是新技術致力於解決的挑戰,這些技術旨在擴大地熱資源的潛力與壽命 。透過提前闡明此議題,本報告旨在提供一個全面且客觀的分析,避免對地熱穩定性的過度簡化。

第三節:核能發電的典範:高輸出效能與燃料更換的必要性

本節將分析核能發電的營運模式,重點闡述其計畫性的燃料更換週期如何成為影響其月度發電量穩定性的主要驅動因素。

3.1 基載電力的基石

必須承認,核能發電是美國無碳基載電力的中流砥柱,為全國提供了約19%的電力 。單一核反應爐在正常運轉期間,其可靠性極高,能夠持續以接近100%的功率輸出大量電力 。這種高容量輸出是核能作為基載電力的核心價值所在。

3.2 核燃料循環與燃料更換的必要性

然而,核能的穩定性存在一個內在的悖論,其根源在於核燃料循環的物理限制。核燃料循環包含從鈾礦開採、研磨、轉化、濃縮到燃料製造的「前端」過程,以及乏燃料儲存、再處理與最終處置的「後端」過程 。反應爐中的核燃料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裂變反應後會逐漸消耗,中子吸收性強的裂變產物也會累積最終導致反應效率下降。因此,定期更換部分乏燃料並補充新燃料,並非可選的維護活動,而是維持反應爐持續運作的根本性、不可避免的技術要求。

  • 頻率與持續時間:美國的核電廠通常每隔18至24個月就必須完全停機,以進行燃料更換 。
  • 停機時長這些停機時間通常持續數週,平均約為30天或更長。在此期間,工作人員不僅會更換約三分之一的燃料組件,還會利用反應爐停機的寶貴窗口,進行大規模的預防性維護、安全檢查、設備升級以及監管機構要求的各項測試。

3.3 計畫性停機的經濟學

這些停機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事件,而非營運失敗的標誌 。這種計畫性的波動性,雖然在月度數據上表現為「不穩定」,但實際上是核電廠營運商在經濟和安全考量下的最優化策略。

  • 策略性時機選擇:核電廠營運商會有意地將燃料更換停機安排在電力需求較低的春季和秋季(即所謂的「肩峰月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停機造成的售電收入損失,並降低對電網在用電高峰期的衝擊。

正是這種在全美核電廠隊中普遍存在的、同步化的停機策略,導致了全國核能發電總量在每年春、秋兩季出現可預測的、顯著的週期性下降這也揭示了核能可靠性的深層悖論:它的高可靠性是以一種二元狀態存在的——在線時極度穩定(接近100%輸出),但週期性地、可預測地降至0%輸出。因此,許多行業報告中引述的超過92%的年均容量因子 ,是透過這種高月度波動的模式實現的。從統計學角度看,高平均值與高變異數在此並存。這種計畫性的波動性也給電網營運商帶來了週期性的挑戰,他們必須在每個停機季節,為數千兆瓦(GW)的核能發電缺口尋找替代電力來源,這對整個電力市場的調度、備用容量規劃和電價都產生了連鎖反應。

第四節:統計數據深度剖析:美國地熱與核能效能數據 (2023-2025)

本節是報告的分析核心,將呈現原始數據、計算過程和統計分析,為最終結論提供堅實的量化基礎。

4.1 方法論與數據來源

  • 數據來源:本報告所有數據均源自您提供的Excel檔案,其原始數據來自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的《電力月報》(Electric Power Monthly)表6.07.B 。
  • 數據點:本分析涵蓋的時間區間為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提供了近兩年半的縱向績效觀察 。我們針對地熱和核能兩種技術,提取了月度名目容量(MW)與容量因子(%)的時間序列數據。
  • 數據處理說明:本分析直接採用EIA每月經時間調整後的名目容量與容量因子數據,此數據已考慮當月機組的啟用與退役情況,能最準確地反映每月實際可用的發電能力與績效 。

4.2 數據呈現與視覺化

為了清晰地展示分析結果,以下將透過數據表和圖表進行呈現。

表1:美國地熱與核能月度效能數據 (2023年1月 – 2025年5月)

下表為本分析所使用的完整數據集,涵蓋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 。

raw-image

圖表1:美國地熱與核能發電廠隊月度容量因子比較 (2023年1月 – 2025年5月)

此時間序列折線圖直觀地展示了兩種技術在近兩年半內的營運穩定性差異。

raw-image

圖表將包含兩條曲線:

  1. 地熱(綠線):呈現為一條在58%至74%之間波動的曲線。雖然有波動,但其波動範圍相對較窄,未出現極端的峰值或谷底。核能(灰線):呈現為一條明顯的「鋸齒狀」曲線。該曲線在大多數月份都維持在90%以上的高位,但在每年的春季(約4-5月)和秋季(約10月),會出現週期性的、深度極大的下挫,容量因子驟降至85%以下的全國平均水平。

這張圖表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視覺證據:地熱發電的月度輸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內波動,而核能發電的月度輸出則表現出高度的、可預測的週期性劇烈波動。

raw-image

4.3 穩定性的統計學證明

為了從數學上量化圖表所呈現的視覺差異,下表對兩種技術在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期間的月度容量因子數據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分析 。

表2:月度容量因子統計分析 (2023年1月 – 2025年5月)

raw-image

此表提供了本報告的核心統計證據。

raw-image

第五節:綜合解讀:量化穩定性及其意涵

本節將綜合前述的數據分析與技術原理,對統計結果進行深入解讀,並探討其對能源領域的廣泛意涵。

5.1 解讀視覺與統計證據

圖表的視覺呈現與表2的統計數據共同指向一個明確的結論。從圖表中可以觀察到,地熱發電的容量因子曲線在一個相對狹窄的範圍內波動,而核能的曲線則因週期性的燃料更換停機而呈現出劇烈的「鋸齒狀」波動。

表2則對此進行了精確的量化。雖然核能的平均容量因子(92.5%)顯著高於地熱(68.5%),但這是一個可能忽略穩定性細節的指標更關鍵的統計量是標準差和變異數,它們衡量數據點圍繞平均值的離散程度,是穩定性的直接數學表達。

  • 地熱的標準差(4.5%)顯著低於核能(6.3%)。地熱的變異數(0.0020)僅為核能(0.0040)的一半。

這組數據提供了無可辯駁的統計學證據在月度時間尺度上,地熱發電的營運輸出穩定性高於核能發電。核能的中位數(95.1%)高於其平均值,這也印證了其數據分佈的偏態性——即大多數月份表現極佳,但被少數極低的數值(停機月份)顯著拉低了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地熱的平均值與中位數更為接近,顯示其數據分佈更為集中。

5.2 可預測電力的戰略價值

這一統計結論背後,是兩種技術對電力系統產生的截然不同的影響。

  • 地熱的角色地熱發電的高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使其成為未來清潔能源電網的理想「基石」。它的角色不僅是提供無碳電力,更是提供一種稀缺的電網服務——穩定性。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佔比日益提高的系統中,地熱提供的這種波動範圍更小的輸出曲線,能夠極大地簡化電網調度,降低對昂貴的儲能設施或備用燃氣電廠的需求,從而降低整個系統的營運成本。
  • 核能的角色:核能無疑是提供大規模無碳電力的重要來源。然而,其內在的、週期性的大規模停機模式,是電網營運商必須積極應對的挑戰每年春、秋兩季,電網需要為數千兆瓦的核電缺口尋找替代電源,這不僅會影響該時段的市場電價和碳排放(若替代電源為化石燃料),也對整個電力系統的備用容量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aw-image

5.3 結論:關於穩定性的最終裁定

綜合本報告對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數據的分析,可以明確地證實最初的假設:以月度營運一致性的統計學角度衡量,美國的地熱發電廠隊展現出比核能發電廠隊顯著更高的穩定性。

最後必須強調,這種穩定性的差異並非源於某種技術的優劣,而是其各自燃料供應和維護模式的內在、可預測的結果。地熱發電的穩定性源於其持續不斷的地球熱源,其月度輸出在一個較窄的區間內浮動。而核能發電的週期性波動則根植於其不可避免的燃料更換需求,導致其輸出在「全功率」和「低功率」之間大幅擺動。理解這一根本差異,對於制定未來能源政策、優化電網規劃以及構建一個可靠、經濟且低碳的電力系統至關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149會員
142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用來出版我的前瞻產業分析,目標讀者為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證券投資人,以及關心產業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朋友們。我的產業分析已經不受產業別限制了,只要是我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會在這個專欄出版。具體來說,包括能源、電力、循環經濟、電動車、生物製藥、醫療器材、ESG、半導體、電子、電機、電力、分子免疫、AI。
2025/08/21
I. 執行摘要 離岸風電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柱,其開發與融資高度依賴政府的支持機制。本報告旨在提供一份全面性的深度剖析,整合了全球三大核心支持機制——固定電價躉購(FIT)、差價合約(CfD)與競爭性競標(Bidding)——的比較,並將其應用於台灣獨特的市場情境,最終提出一個為台灣量身打造的
Thumbnail
2025/08/21
I. 執行摘要 離岸風電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柱,其開發與融資高度依賴政府的支持機制。本報告旨在提供一份全面性的深度剖析,整合了全球三大核心支持機制——固定電價躉購(FIT)、差價合約(CfD)與競爭性競標(Bidding)——的比較,並將其應用於台灣獨特的市場情境,最終提出一個為台灣量身打造的
Thumbnail
2025/08/19
斷裂帶上的賭注:解構台灣擁核論述的真相 第一部分:繪製擁核論述地圖 1.1 導言:一場極化爭議的再起 台灣的核能爭議,是一部橫跨數十年的社會、政治與環境史詩。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場辯論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特別是圍繞核三廠延役公投的攻防,使得擁核與反核兩大陣營的
Thumbnail
2025/08/19
斷裂帶上的賭注:解構台灣擁核論述的真相 第一部分:繪製擁核論述地圖 1.1 導言:一場極化爭議的再起 台灣的核能爭議,是一部橫跨數十年的社會、政治與環境史詩。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場辯論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特別是圍繞核三廠延役公投的攻防,使得擁核與反核兩大陣營的
Thumbnail
2025/08/18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能源轉型是一場關於速度、成本和規模的競賽。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迫切需求下,任何能源技術的價值都必須通過其能否快速、經濟且大規模地取代化石燃料來衡量。核電,長期以來被其支持者定位為穩定、低碳的基載電力來源,然而,一份對全球數據的嚴謹審視,卻揭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本報告旨在論
Thumbnail
2025/08/18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能源轉型是一場關於速度、成本和規模的競賽。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迫切需求下,任何能源技術的價值都必須通過其能否快速、經濟且大規模地取代化石燃料來衡量。核電,長期以來被其支持者定位為穩定、低碳的基載電力來源,然而,一份對全球數據的嚴謹審視,卻揭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本報告旨在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外媒報導台灣缺電問題恐成全球晶片業變數,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天表示,目前電力充足;至於 AI 新增用電評估是經過「精準計算」,以目前估算結果來看,準備電量亦足夠。
Thumbnail
外媒報導台灣缺電問題恐成全球晶片業變數,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天表示,目前電力充足;至於 AI 新增用電評估是經過「精準計算」,以目前估算結果來看,準備電量亦足夠。
Thumbnail
根據新聞,美國新增了大量再生能源,但電網限制導致只有少部分電力可吸收。建議應更有彈性的法規、短期間儲能及住宅搭配儲能可能是解決方案。
Thumbnail
根據新聞,美國新增了大量再生能源,但電網限制導致只有少部分電力可吸收。建議應更有彈性的法規、短期間儲能及住宅搭配儲能可能是解決方案。
Thumbnail
筆記-阿信老師-重電與生技產業-24.04.05 *重電類股,華城、士電,股價強勢, 美國的變壓器進口需求,預期在美國2027年達到高鋒,看起來還有3年的好光景, 然而必須考慮基期問題,2025的美國變壓器進口需求相較於2024有高成長, 但2026比起2025的成長幅度將放緩。 --變壓
Thumbnail
筆記-阿信老師-重電與生技產業-24.04.05 *重電類股,華城、士電,股價強勢, 美國的變壓器進口需求,預期在美國2027年達到高鋒,看起來還有3年的好光景, 然而必須考慮基期問題,2025的美國變壓器進口需求相較於2024有高成長, 但2026比起2025的成長幅度將放緩。 --變壓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政策|大方向 地熱因為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二十四小時穩定發電,不需燃料且占地面積小,是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中,要大力推動的前瞻能源。 政府原先預計2025年地熱發電要達到200MW, 2022年為止只達到5MW,能源局計畫將目標下修到20MW。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 資訊平台的訊息亮點...
Thumbnail
政策|大方向 地熱因為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二十四小時穩定發電,不需燃料且占地面積小,是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中,要大力推動的前瞻能源。 政府原先預計2025年地熱發電要達到200MW, 2022年為止只達到5MW,能源局計畫將目標下修到20MW。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 資訊平台的訊息亮點...
Thumbnail
接續潛力股得來速 - 1773 勝一 (上)分析的產業趨勢,這邊來談談勝一的關注重點。 營運分析 有別於經歷了2023去化庫存導致營收大幅下滑,近幾個月似乎有走升的味道,營運谷底已過。且從2024開始基期相對低,後續隨台積產能利用率拉升,有機率開出不錯的YOY。 從台積電的法說得到
Thumbnail
接續潛力股得來速 - 1773 勝一 (上)分析的產業趨勢,這邊來談談勝一的關注重點。 營運分析 有別於經歷了2023去化庫存導致營收大幅下滑,近幾個月似乎有走升的味道,營運谷底已過。且從2024開始基期相對低,後續隨台積產能利用率拉升,有機率開出不錯的YOY。 從台積電的法說得到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