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pter 2|選題策略:從寫你想寫,到寫人們願意追的主題
✍ 開場|不是寫得不夠好,而是寫錯方向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靈感很多,但文章總是沒人看? 明明寫得很認真,卻無法長期經營一個主題?
這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選題策略」出了問題。選題,決定了你吸引的是誰,也決定了你能寫多久。
選對題目,文章自然會被讀者搜尋、保存、分享; 選錯方向,就算寫得再好,也只是孤芳自賞。
而真正能讓創作者長期寫下去的,不只是熱情,而是一套 能持續擴展的選題系統。
🎯 好選題不是靠靈感,而是靠策略
過去我常常是憑感覺選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後來我發現:這樣雖然有創意,但沒辦法累積觀眾的期待,也難以建立品牌識別。
當你從「寫作者」轉向「經營者」,選題的思維也要進化:
從「靈感式寫作」轉向「系統性選題」。
這裡有三個我實際在用的問題,可以幫助你建立屬於自己的選題池:
1️⃣ 我擅長什麼?|建立知識庫,讓寫作更有底氣
問自己一個問題:
哪些主題是我可以講三個小時都不會累的?
這些就是你的「內容資產」。
它們來自你過去的經驗、學習、專業背景、或個人熱情。 只有你真正熟悉且有熱忱的內容,才能寫得深入,也才能長期經營。
✅ 實作建議:
- 開一份 Notion 表格,列出你熟悉的 10 個主題。
- 為每個主題加上關鍵字、分類與延伸角度。
- 如果不知道從哪開始,可以試著回答這個句子:
「如果現在有人請我開一堂 3 小時的課,我會講什麼?」
這份「知識庫」,就是你選題策略的第一層核心。
2️⃣ 人們需要什麼?|用搜尋與觀察找出痛點
寫作不只是表達自己,也是在回應讀者的需求。
如果你想讓文章被看到,就必須了解:
我的目標讀者,正在找什麼樣的答案?
這就需要你練習「搜尋式觀察」:
用數據與實際問題來引導你的選題。
✅ 資訊來源建議:
- Google 自動建議(輸入關鍵字後下拉建議)
- YouTube 熱門標題
- 社群平台留言區、Dcard、PTT、FB 社團
- 你收到的私訊、回饋、Email 問答
你會發現,有些問題一直被反覆提起。那就是你可以切入的切點。
✅ 實作練習:
用 ChatGPT 輸入指令:
請根據「個人品牌經營」主題,列出 10 個常見問題。
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變成一篇文章、一場直播、一張圖卡。
3️⃣ 平台推什麼?|理解演算法,強化曝光力
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內容偏好與演算法邏輯。
如果你寫的內容和平台偏好不一致,即使再有價值也可能被「埋沒」。
這不代表你要討好演算法,而是要學會「順勢而為」。
✅ 常見平台偏好舉例:
- 方格子:喜歡結構清晰、有個人經驗的深度文章
- Instagram:偏好視覺清楚、條列式重點、短文搭配圖像
- YouTube:重故事性、教學性、以及開頭吸引力
所以,不是每個選題都適合所有平台。
你可以針對同一主題,做不同的包裝方式。
範例:
主題:如何用 ChatGPT 幫助創作者寫文章
- IG:整理成「3 個創作者必學 ChatGPT 指令」的圖文貼
- 部落格:延伸寫成完整的教學文
- 電子報:用故事開場+技巧提示的方式寄給訂閱者
🧠 小技巧:打造你的選題池
很多創作者之所以覺得靈感枯竭,是因為沒有一個地方可以集中整理靈感與想法。
建立「選題池」的概念,就是讓你永遠不會沒東西寫。
✅ 工具與用法建議:
這些工具不是為了取代你的靈感,而是幫助你把靈感變成內容計畫,減少寫作的猶豫與混亂。
✅ 小練習:啟動你的內容選題庫
從這三個句型開始,每個人都能寫出選題:
- 「我常被問到的問題是…」
→ 例如:「你怎麼安排一週的創作流程?」 - 「我想讓更多人知道的事情是…」
→ 例如:「不需要懂技術,也能用 AI 做內容行銷。」 - 「如果只能講一件事,我會講…」
→ 例如:「選對題,比寫得好更重要。」
寫出這些句子,就是你內容的起點。每個主題都可以再延伸出不同面向,成為你的寫作資源庫。
💬 結語:選題,不只是選你要寫什麼,更是選擇你要成為誰
選題策略的本質,不只是為了流量,更是幫你聚焦能量、建立長期信任。
寫作經營,不是每天想一個新題目,而是有一套可以持續擴張的內容架構。
當你選對題目,你不只是寫作者,而是能夠影響、連結與帶動改變的內容創造者。
下一步:
你願意花一個下午,來建立你的選題池嗎? 用我上面的三個問題,先寫出第一張選題表,這會是你穩定創作的關鍵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