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補充上一篇文章在家換藥其實很簡單!清潔比消毒重要,濕潤癒合是關鍵的其中之一說明,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先回去看上一篇喔~
在回答傷口究竟能不能碰水的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反思幾個問題:
為什麼醫生不讓你們的傷口碰到水?
不知道大家都在怕什麼?都不敢自己換藥,都要跑到藥局、診所、醫院給醫事人員換。覺得是因為別人比較專業,怕自己換藥傷口會感染?!所以寧可忍受有傷口的部位長期不清潔,也不撕下紗布自己清潔換藥。就是因為你們都不自己清潔傷口換藥,不管是洗澡淋到水、洗手沾到水、下雨淋到水,潮濕的紗布,一直都覆蓋在傷口上面。悶濕的傷口環境,正好是細菌的溫床,這樣當然容易會感染呀!
要你們自己在家換藥,又不敢;醫生又擔心潮濕的紗布,一直沾在傷口上會感染。索性乾脆就要你們傷口不要碰到水,保持敷料的乾燥,以避免感染的風險。
不是傷口不能碰到水,而是怕你們紗布碰到水(或滲濕了),已經濕掉了,又不換掉,所以乾脆不讓你碰水。(可是紗布或敷料被組織液滲濕了,還是要換掉喔!)
曾與一位醫師共事過,她為了要觀察傷口滲出液的量,和敷料的吸收情形,要求病人在回診當天,不要換藥、也不要換敷料。但她門診病人的數量又很多,常常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過去,前一天換藥直到看到醫師,至少都超過24小時了。就有幾個病人的傷口,因為敷料過度潮濕的關係,當天組織液就呈現出綠膿桿菌感染的顏色,且合併其細菌獨有的氣味。
所以傷口真的不要"泡著”。只要有濕了,不管是滲濕還是被水淋濕,只要立刻換掉,那就不需要太過擔心,碰到水會造成感染的問題。
“不是怕你洗到傷口碰到水,是害怕你泡著傷口又不換掉。”
為什麼用生理食鹽水洗傷口?生理食鹽水不也是水嗎?
有些民眾一直堅持著「傷口不可以碰到水」的信念,有時候是從老一輩的長者傳下來的觀念,抱持這樣的信仰不放。
但我問他,那你如何清潔傷口呢?他回答:就跟你們在醫院用的那瓶啊!
生理食鹽水嗎?
對對對!我就照你們做的那樣,用棉棒沾那瓶水,然後消毒傷口啊!
OK。生理食鹽水,就是一瓶加了鹽分,並被消毒過的 ”水”。它本身並沒有消毒的作用,只是拿來清潔傷口!
為什麼醫療院所會選擇生理食鹽水,作為清潔傷口的溶液呢?
第一、生理食鹽水調配出的濃度,跟人體的組織液,是相同的滲透壓,用來清洗傷口的時候,比較不會疼痛,也比較不會造成細胞的脫水或脹大。
第二、生理食鹽水本身被滅菌過了,用沒有細菌微生物的水,來清洗傷口,不會增加傷口床的細菌負荷量。
所以,總結來說,生理食鹽水也是水,要清潔傷口還是得用水,來帶走上面的細菌。
傷口碰到水會感染嗎?
根據上述說明的,水並不是感染源 (但被汙染過的水則是例外,例如:海水、河水、井水、雨水、地下水等),傷口碰到水是不會感染的。而是潮濕的敷料,長時間浸泡在傷口上,讓細菌不斷的孳生,當細菌量超出人體的免疫範圍,才會產生感染。
相反的,水是清潔和帶走髒汙,最好的媒介。沒用水,要如何沖洗掉細菌和污垢呢?
所以,「傷口碰到水會感染」這件事,並不成立。傷口本就應該保持清(爽)潔(淨),這樣才是避免感染的最佳狀態。
如果對台灣的自來水 (至少還是有加氯消毒過的),還不是那麼安心,那麼你可以用煮沸過的開水放涼後,拿來清洗傷口。
身上有傷口,我可以洗澡嗎?
既然傷口可以碰水,當然就能洗澡囉!但要記住!洗完澡,被弄濕的敷料必須立即更換新的、乾淨的。
洗澡時,傷口若不小心沾到肥皂泡沫,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這就要做一個長篇的說明了。因為篇幅過長,就留待下一篇分享囉~(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