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節目播出的時候,我已經完成節目中所說的、替公司爭取重要獎項的遴選提報。
當天早上,天氣異常炎熱,我的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倒不是緊張上台,而是我罕見地對於簡報內容,完全沒fu。花了一些時間消化厚達數百頁的周邊資訊,也想了不下數十種的切入角度,沒fu就是沒fu。
通常,登場當天,我總會像被雷打到似的「清醒」過來,然後拿出最佳表現。不過,這一次,到了臨上場前的10分鐘,全身上下仍然一片混沌。速打了一行字,傳給從前同甘共苦的智囊,對方曾陪伴我苦熬過多次地獄般的簡報場合:「怎麼辦?一點要上場的興奮感都沒有,會不會輸定了?」
智囊秒回:「可是我覺得你們公司很屌耶,我從來沒想過這個產業也能做ESG。你們老闆做的事情,也不像其他老闆會做的。」
嗯,我陷入短暫的思考,這個切角不是沒想過,總覺得很難講得有感,老闆不是歌功頌德的風格,我也不是。
智囊霹靂啪啦又傳來一劑強心針:「你不要怕輸,這個獎項如果落敗,你的簡報絕不會是關鍵因素。就只代表你們還需要時間,讓公司在更多標準上,完全準備好而已。」
嗯,不知道為什麼,這番話,突然讓我覺得有點來fu。雖然我直到開講前一秒,都不確定自己到底會走甚麼腳本路數,只能相信身體會掌控全局。
我聽見我用一種,自己從沒有預想過的人設,來講述公司這幾年的建設和貢獻。那個人設,極其平凡,是身為員工、也身為母親、更身為一個心中仍有冒險大夢的human being,如何被這樣的建設和貢獻支持、鼓舞著。
就這樣,在逼仄且一秒都不能超過的時間範圍內,我把原本一點都沒fu的「實績」,講成「故事」。一點一滴地,喚醒評審委員骨子裡相似的人設,讓他們去感受,所謂企業能做出的正向影響,說穿了,是勸服我們每一個人,拿出最大的意願和能力,來共同關切社會長久疏忽的角落。
當然,國家等級的評鑑,最後的交叉詢問,就如同我想像中一般艱鉅與龐大,很多問題的答案,的確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周全。但是,沒關係,我們抬頭挺胸、知無不言地答覆了每一個提問。
走出評審場域,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又一次認清自己以為的極限,只是畫地自限。回程路上,傳了簡訊給智囊道謝,多麼幸運即便不在一起工作,卻一直有她在身邊。
緊接著的周間,便是熟悉又無從準備的忙亂無間。在一個棘手的案子裡,我注意到與我併肩的跨部門夥伴,因為各方壓力橫陳,顯得氣力消沉,整個人甚且還在病中,努力振作又忍不住乾咳的樣子,令人心疼。
我也曾是那樣的人。在振作和消沉之間拉扯,每天還必須打起精神與未知奮鬥。唯一的信念,只剩下不願意認輸、言敗的執著。連眼淚、生病、休息,都是奢侈的。
遲疑了一天,還是決定寫一封訊息,傳給剛剛認識不久的夥伴。多麼擔心自己交淺言深、更害怕措辭不當,傷害到對方的自尊。
我說,我也經歷過類似的挫敗,當時覺得自己整個人都是錯誤的。後來,那些我以為永遠會跟著我的挫敗,讓我成為了現在的自己。不能說是最完美、最成功的,卻是最柔軟、堅韌、又明理的,我知道「只是這次沒有成功」,不代表我「一直、在各方面都失敗」。
允許自己沒有力氣、允許自己想遠離人群靜一靜。看似放縱或懦弱,實則是我們必須的沉潛與修復。人生沒有任何難關,值得與自己為難。若還想贏,首先不能輸了自己。
夥伴的真情回覆,令我慶幸自己沒有因為忌憚一時親疏,而吝嗇保守。就像陪伴在我身邊的朋友、智囊,總在最需要的時候,靜悄悄地為我勻出一隻手,沒人會在意我們多久沒聯絡、懷疑這麼溫情會不會太雞婆。
這種相互、綿延、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善與美,就是我現在最想留住的幸運。我也相信,發生在我人生裡的所有幸運,都是源自於願意開放、接納、及給予。
把我的幸運和你們分享,順道和你們說,擁有你們的閱讀和收聽,是人生現階段最可貴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