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位上方的安全帶指示燈熄滅之前,請坐在座位上
很多設計師可能已經發現,Figma 最近幾個版本的 AI 越來越聰明;再加上市面上開始出現各種 AI 的 UI 設計工具,例如早一點的 Framer、Uizard、之前介紹的 Stitch、以及已經出現在 Figma plugin 內的一些工具。任何人只要有想法,都可以透過這些工具,設計出漂亮的 UI。
莫非 AI 時代是設計師的末日?
Figma 執行長 Dylon Field 說,AI 讓軟體開發變得容易,因此未來的產品團隊,設計師將會是團隊的領頭羊,負責建立產品觀點、設計師獨特的美感、與細節的打磨。
在產品團隊待久了,設計師都會對自己的底層地位,有相當深刻的體會。Dylon 的說法,似乎認為設計師的 domain knowhow,在未來會是極有價值的資產。
所以 AI 會讓設計師成為產品的掌舵手?
此時,另一位 UX 專家 Gred Nudelman 則表示,AI 會讓 UI 設計師的生命全面終結,設計師應從「設計產品的視覺」,轉向「設計產品的 UX 策略」,除此之外,設計師也必須把握「如何向 AI 問對問題」的技能,否則 Figma 將成為設計師的鐵達尼咕嚕咕嚕。
等等,給我幾分鐘想想
我困惑了,誰說的才對?
AI 讓設計師又死又活,莫不是薛丁格的設計師,我們是盒子裡的貓嗎?
參考台灣軟體開發的環境,我個人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AI 可以取代程式設計師,但開發人員必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麼事情、並且把這些目標拆成工作、告訴 AI、再驗證目標是否達成(可以參考 Dominic Wu 打打的這篇報告)。因此,vibe coding 的品質,相當程度決定於開發人員對工作目標的理解,以及最終開發結果的驗證能力。如果對程式架構不熟,很難對 AI 下精準的指示。
同理到設計師的工作上。設計師可以用 AI 產生任何階段的成品,但設計師必須很清楚(甚至說自己規劃)產品目標、流程、功能、使用者體驗如何改善,甚至可能還要考慮市場 TA 及商模。如果設計師看到一份專案需求,想的只是「我要拉一個多大的區塊、左邊放標題右邊放按鈕,底色是 07 號灰色」,而沒有產品的全局觀,就很容易成為 AI 時代的犧牲品。
此時再把前文拿出來獻寶:AI 時代,純 UI 設計師將被淘汰。我的想法到現在沒什麼太大改變,設計師必須往上成長為產品設計師,只做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乾一杯,明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