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體驗設計」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
既然都是使用者體驗了,當然就是為了提高人對產品的體驗,以各種方式解決人們使用這個產品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因此所有跟「人」有關的事情,都有「使用者體驗」。
戀愛
戀愛的使用者體驗:解決讓自己和伴侶(使用者)在關係中感受的不順利不愉快(體驗),以免吵架吵到分手(終止產品使用)。
購物行為
購物行為的使用者體驗:解決買家(使用者)在購買過程中所延伸出的提問、舒適的購物過程、購買送安裝(體驗),以免買家最後放棄交易(終止產品使用)。
政治
政治服務的使用者體驗:解決選民(使用者)所提出的請託、建設、清水溝、裝路燈,以讓選民獲得完善的政治服務(體驗),下次選舉時不會投給對手(終止產品使用)。
然後這時候會覺得有點不對勁
貓貓可愛,投貓貓一票~
- 我很認真經營我與伴侶的戀愛關係,最後新娘不是我。
- 我努力推銷某款很不錯的冷氣機,結果客戶挑最便宜的那台。
- 我努力做選服,為地方爭取建設預算,結果下次選舉,我選輸給這個城市最有錢的老大。
(沒有暗示真實事件,如果有,可能是你的錯覺)
到了決策階段,使用者體驗再也不重要
當然說「再也不重要」是有點武斷,但就像「我弟虐我千百遍🔱、我待我弟如初戀⚡️」,「提升使用者體驗」最終並不一定能提升產品回報,尤其是過程中參雜了太多「人因」的事情。
戀愛
- 第三者、第四者、甚至第五六七八的出現
- 對方家庭成員反對
- 忙碌,相處時間少(那個人=老闆)
- 有一位同事表達了好感
- 然後他是老闆的女兒
- 對方媽媽甩了一張一千萬支票在你臉上
購買行為
- 爸爸說太貴了
- 媽媽說要日本進口壓縮機
- 弟弟說他房間也要裝
- 貓貓房要開24小時
- 同事說「我買這個讚,電費不到一千」
- 主要購買者發現預算大超過
政治
- 跟你很好稱兄道弟的里長說「拍謝啦,我們不敢得罪他」
- 你的黨派有人想把你擠下來取而代之
- 不知從哪來,澄清不完的抹黑與謠言
- 不知從哪來,對方鋪天蓋地的文宣和客廳會
- 但你只有預算可以早上下班站街口揮手舉牌、假日站肥皂箱宣講政績、晚上追垃圾車
- 掃市場時,婆婆媽媽都說會投給你,結果他們是對手黨派的票豬,一生一世、票票入匭
只要產品使用流程中「人」的因素越多,再怎麼強化使用者體驗都沒意義
不被愛的那個才是第三者
當然新品還是得做包裝的,但「使用者體驗」在整個產品 cycle 中越來越不重要也是事實,各位同業們且做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