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刻意搜尋,隨意打開電視,剛好播放日本電影《墊底辣妹》,看了五分鐘就欲罷不能,直到看完都沒有離開過沙發。太好看了!
這是2015年的電影,真人實事改編。女主角工藤彩加是個染金髮、穿露臍裝超短褲的辣妹,荒廢學業,雖是高二但學業只有國小四年級程度,她並不在乎這些,反正沒有大人稱讚她,除了她的媽媽。在她因不肯出賣閨密而遭到學校停學時,媽媽決定送她到補習班,希望能救救成績、讓她能高中畢業。而這個決定,成了改變彩加一生的關鍵。
在補習班的坪田老師眼裡,常被罵「廢物」的彩加是有很多很多發展潛能的孩子,他用肯定和鼓勵,讓彩加看見自己的價值,立下考上慶應義塾大學的志向。縱然學校老師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但坪田老師堅持沒有一個孩子是廢物、每個孩子都值得期待。最終,彩加在一年多夙夜匪懈的勤讀下,進入慶應義塾大學,讓學校老師跌破眼鏡。
是媽媽的愛、老師的相信,讓彩加突破了其他大人套在她身上的框架,活出了自己。影片播畢,我已淚水盈眶,因為我想到我親愛的兒子。
我的兒子從小就很有主見,大人討論事情時,他總想要參與,有一回大人在車上吱吱喳喳討論去哪兒吃飯,只有兩三歲還坐在安全座椅上的他突然插話:「你們怎麼沒有問我的意見?我要吃麥當勞!」
從小學到高中,我時不時接到老師電話,或是被請到學校,老師憂心忡忡地說著兒子各種「狀況」:上課看課外書(金庸小說)、穿踝襪到校不合校規(規定要穿短襪)、不去改過銷過、拿手科目不寫考卷......。
我問兒子是什麼情形?
兒子說:「老師講的進度我聽過了,是其他同學不會,我才看小說,沒有影響別人。」
兒子說:「穿短襪很醜,我穿踝襪又不是做壞事。」
兒子說:「我沒做壞事,為什麼要去改過銷過?」
兒子說:「我不知道那天要考試,沒有心情寫。」
......
剛開始,我氣急敗壞地唸他,兒子不和我吵,也沒有叛逆,他總是靜靜聽訓,但沒有接受我的意見。後來,我轉念想想,他說的雖然不是大人世界裡的道理,但好像也沒什麼大錯,只是這樣的個性在主流體制中免不了衝撞,在老師眼裡,他是聰明但不用功的學生,對諸多校規嗤之以鼻,自然也不太遵守。很多老師不想對這樣的學生上心,只求「別惹出大事」就好。
我自己從小就是乖乖牌,老師說一我不說二,第一次被兒子的老師找去學校時,我忐忑不安,久而久之竟也習慣了,雖然仍然會擔心,但我理解兒子只是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壞孩子。所以,不論從老師口中說出來的兒子行為,有多麼令老師傷腦筋,我始終相信兒子。
高二時,兒子遇到了奇特的導師。我眼中的奇特,是因為這是第一位沒有在班親會後把我留下來的老師,直到兒子畢業,這位老師沒有跟我說過一句兒子的「異常」。這位曾經當過船員、後來才投身教育的老師,我不知道他對我兒子施了什麼魔法,但本來成績是全校倒數過來比較快的兒子,在高二下時決定憤發圖強,考上一所排名屬後面的私立大學法律系。
唸法律是兒子的志向,高中以前都不愛唸書的他,上了大學後,像是變了個人,成天往圖書館鑽。他覺得同學讀書風氣不高,決定考轉學考,從大一考到大二都沒能如願,大三時決定準備研究所,在補習班老師建議「大二升大三的轉學考題型和研究所類似,可以報考去練筆」下,他再度嘗試轉學考,竟無心插柳,考上心儀的北部知名私校。
我支持他降轉,大學多讀一年沒關係,打好基礎對未來很重要。轉換求學環境的兒子,看到了認真唸書的同學,受到激勵,埋頭苦讀,大四時同時報考研究所和律師考試,研究所如願金榜題名,進入知名國立大學,律師考雖鎩羽而歸,但他沒有灰心,研一時一邊忙著學校課業,一邊準備繼續挑戰律師考。
兒子給自己立下目標:「研究所兩年畢業,考上律師。」為此,他每天除了上課,幾乎都在讀書,午餐和晚餐時間固定,按表操課,嚴格的程度連身為媽媽的我都自嘆弗如。他的努力,換來的是研二上通過了律師考,研二如期畢業。現在的他已進入律師事務所,昂首邁向未來的人生。
那位高二的導師,是兒子至今仍會主動回校探視的老師。我感謝他,雖然我沒有和老師深談過(老師從沒約談過我),但我知道他相信我兒子,愛與相信,能讓人產生無比的信心與勇氣,讓人面對艱難與挑戰時,有勇氣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