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見到「超人」這個詞彙是在閱讀芥川龍之介所著《河童》的短篇小說中,當時讀得似懂非懂。時至今日有機會好好閱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望能從中更深一層地暸解一些思想。但筆者並非是哲學專業,所以以下內容可能並不那麼嚴謹,請各位包涵。
本篇聚焦於討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序言之內容,與各位分享自身的想法,以下中文選自余鴻榮所譯,志文出版社之譯本。

AI-generated picture from ChatGPT
本書開始於查拉圖斯特拉下山演講,他的演講始終環繞在超人(Übermensch; Overman )這個概念,他用了幾種方式比喻:
超人必定是代表大地的意思吧!
大地可能象徵物質界、肉身的意涵。自古人總是強調靈魂高於肉身的優越性,靈魂是不滅的,但肉身總有天會腐壞。此處反而希望人們忠實於大地,試圖將目光再次回到現實,因靈魂是立基於肉身之上的。
人是一條不潔的河。我們必須成為大海,方能容納一條不潔的河而不自汙。現在,我告訴你什麼是超人:他就是那大海,能覆蓋你們一切的輕蔑與鄙視。
河流會受河道、岩石等等限制,因而改變流向。這些限制似乎象徵人們所謂的傳統的規範,無論是宗教上亦或社會上。我們必須成為大海,方能容納一條不潔的合而不自汙這似乎意味著超人是一個更寬廣的存在,能夠涵蓋一切,甚至是那些我們曾經因傳統規範而輕蔑的事物。
我是一個雷電之預言者、一顆自雲中降下的沈重雨點,然而,這雷電便是超人。
在這裡,超人被描述為突然的、衝破雲層的、如雷貫耳的存在。這雲層似乎象徵著一般人,或書中所描述的最後之人(The Last Man),查拉圖斯特拉則是象徵著突破雲層所降下的沉重雨點,這似乎意味著他也不是超人,但總地來說是突破雲層的,灌溉大地的存在。人類是一條繫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繩索──一條高懸於深淵的繩索,那麼查氏似乎就是介於超人與人類之間的橋樑。
綜合上述三種對於超人的描述,我們可以感覺到,在序言裡,尼采對於超人的描述是踏實的、包容的且勇於創造的。
在序言裡還有一篇小故事挺有意思的,描述查氏在演講時,旁邊有位走繩索的人,同樣也抓住了眾人的目光。搖搖擺擺的走著,突然間,後面有位小丑衝出來喊著:
快點走,你這懶骨頭,癆病鬼,擋路的傢伙!免得挨我的腳踢!你在兩塔之間做什麼?得將你關在塔裡面才對,因你擋住了強者的去路。
隨後便從高空摔落地面而死。
人生是悲涼的,且絲毫沒有任何意義:一個小丑或許便足以成為他的致命傷。
走繩索者似乎象徵著走向超人的人,而這位小丑似是一種無序的、突如其來的混亂,阻礙著走繩索者,甚至將其害死。然而,這位小丑所做的似乎有些矛盾,在害死走繩索者後,又勸查拉圖斯特拉快走以免被群眾殺死。人生中的失序常常以各種形式出現,有時可能是股阻力,有時又是股助力。
在將死之際,走繩索之人與查氏有段對話,
走繩索之人:我早知道中有一日魔鬼會令我失足,現在他正要拉我到地獄去,你想阻止他嗎?
查拉圖斯特拉:朋友,相信我,根本沒有你說的那回事。事實上既沒有魔鬼,也沒有地獄。你的靈魂將先你的肉體而亡,只是如此而已。
走繩索之人:若你說的沒錯,則我並未因丟掉生命而喪失什麼。事實上,我幾乎與那被人用鞭打與減食所調教出來的動物無異。
查拉圖斯特拉:絕不,你以危險為你的職業,那並不鄙賤,現在你既以身殉職,故而我將親手葬你。
在這段對話中,查氏試圖安慰這位即將死亡走繩索者,他否定了傳統宗教中關於魔鬼與地獄的觀念,說明死亡單純是生命的終結,靈魂離開肉身,並不存在超越的事物會介入這個過程。走繩索之人認為自身的死亡並不是件有意義的事情,到頭來,他的死亡僅是為了取悅他人所付出的代價,他的人生與馬戲團裡的動物無異,最終失敗了,也就死亡了。查氏此刻尊重並肯定他以危險為職業的生命價值,給了這位將死之人最後的慰藉,並帶著他的屍體繼續前行。
查氏為帶著那具屍體前行,象徵他不會遺棄那些勇敢嘗試超越自我,最終墜落的人。他將屍體安置於樹洞,將這段失敗的努力深埋於記憶之林。隨著心中的鷹與蛇下山,他也準備再次面對人群,將超人的訊息傳遞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