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我第一眼會先看這書店怎麼行走(動線的規劃),你呢?
書店通常會有的三元素:書、空間、人。
🤗書,通常決定這間書店的風格,無論是主題書店或是傳統書店,架面上擺的書,其實就是書店無聲的代言人,走進店裡的客人,第一次可能是因為好奇,第二次上去應該就是對味了,白話來說,就是他接受甚至喜歡你店裡的風格。🤗空間,現代化書店在書的數量無法追上傳統書店時,空間的重要性就被凸顯出來,而空間除了立體空間的規劃外(動線、分區、家具、設備),平面空間(牆面跟地面)的美化,也會被來的人看在眼裡。
🤗人,不管是書店老闆或是店員,都是鎖住客人的最後一道防線,書跟空間的限制性往往難以撼動,但人的可變性跟彈性是比較能夠調整的,而有些人來逛書店,除了買書外,也會跟店裡的人互動,如果互動起來感覺很差,那書跟空間,可能就會被丟到腦後,當然,如果書跟空間強到可以蓋住人的缺點,客人還是會來,只是沒這麼死忠而已。
但老實說,書、空間、人,三者其實是連動的,交織出來的化學反應,就是讀者對於書店的印象,很難說誰優誰劣,就看讀者心中順位,哪個比較靠前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