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紀錄片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非虛構的電影(non-fiction film)、對於現實的創造性處理(the creative treatment of actuality)、再現真實(representing reality)

    電影的起源,來自於Lumière最早所拍攝的實況影片(actualities),並衍生旅遊片(travelogue)、新聞片(newsreel)等等非虛構的電影(non-fiction film)(Barsam, 1992╱王亞維譯,1996)。

    而後來所謂的劇情片,也可以說是某種對於演員表演的「紀錄」,因此,Nichols(2001)認為每一部電影都是紀錄片(反過來說,每一部電影也都是在講故事),並把影像的類型區分為再現社會(social representation)的紀錄片或達成心願(wish-fulfillment)的紀錄片(p.1)。

    至於再現社會的紀錄片之定義,Grierson於1926年2月8日在紐約《太陽》報上評論Flaherty的第二部影片Moana時,他寫道:「這是對一位波利尼西亞青年的日常生活事件所做的視覺描述,具有文獻資料價值」(單萬里,2001,頁7)。

    之後,他才提出知名的紀錄片定義:「對於現實的創造性處理」(the creative treatment of actuality),但其實當時他所強調的是:基於實況而在攝影棚內或重新拍攝的方法(Winston, 1995, p.10)。

    另一個常被引用的定義,是Nichols(2001)所提出的再現真實(representing reality),他延續著修辭(rhetoric)學的傳統,認為紀錄片作為一種電影的類型(p.26),乃是透過美學來書寫或建構(再現)社會真實的一種論述(discourse),兼具著「美學」與「社會」的目的性(p.16),因此,它乃是真實的再現(representation)而不只是真實的再生產(reproduction)(p.21)。

    上述的定義,反而開啟了什麼是紀錄片的爭論不休,尤其是它一方面是與實況或真實有關,例如它具有文獻資料價值,或是以紀實的影像作為現實的索引;另一方面又是與再現或者創造性的處理有關,例如強調它的美學及其風格,或者能否挪用表演或劇情等等虛構的形式。

    然而,我們常常忽略的、更為基本的提問或課題是:紀錄片所為何物誰可以再現真實?如何能夠再現真實?

參考資料

王亞維譯(1996)。《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遠流。(原書Barsam, R. M. [1992]. Non-Fiction Film: A Critical Histo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單萬里(2001)。〈紀錄與虛構(代序)〉,單萬里編,《紀錄電影文獻》,頁7-24。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Nichols, B. (2001).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Winston, B. (1995). Claiming the Real: The Documentary Film Revisi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ony Tsai的沙龍
0會員
16內容數
紀實音像與集體記憶、作者論或主體性: 紀錄片及其方法論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到記錄劇場是看里米尼的《遙感城市》,後來過了好幾年,受邀去參加他們因為要製作《這不是個大使館》而開的工作坊,導演很有脈絡的把里米尼記錄劇團在做的演出一個一個的介紹過,確實,他們每一個作品都在用劇場記錄某一種真實的狀態,但我覺得他們最厲害的是如何把這些真實的事情以各種肉眼可見的方式記錄到舞台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到記錄劇場是看里米尼的《遙感城市》,後來過了好幾年,受邀去參加他們因為要製作《這不是個大使館》而開的工作坊,導演很有脈絡的把里米尼記錄劇團在做的演出一個一個的介紹過,確實,他們每一個作品都在用劇場記錄某一種真實的狀態,但我覺得他們最厲害的是如何把這些真實的事情以各種肉眼可見的方式記錄到舞台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透過電影製作器材的進步,單眼拍攝影像提升的魅力所在,蛋堡導演以及艾德導演表達出了他們對於電影感的體會。透過生活中抓取光影,會勾起許多回憶、味道、觸覺、感受。而這些都是影像裡故事的一部分。
Thumbnail
透過電影製作器材的進步,單眼拍攝影像提升的魅力所在,蛋堡導演以及艾德導演表達出了他們對於電影感的體會。透過生活中抓取光影,會勾起許多回憶、味道、觸覺、感受。而這些都是影像裡故事的一部分。
Thumbnail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Thumbnail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從小說轉移到電影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侷限性創作」。它得要給出一定的畫面、基調、色調、氣氛、環境變因、人設的具現化。因此多層次的小說想像就會被電影給定調成以一個畫面、一個維度出發的觀點、感受判讀。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電影化的作品為何總是打不中觀影者的喜愛。或許大家都忽略了這是一個很難的工作啊。畢竟小
Thumbnail
從小說轉移到電影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侷限性創作」。它得要給出一定的畫面、基調、色調、氣氛、環境變因、人設的具現化。因此多層次的小說想像就會被電影給定調成以一個畫面、一個維度出發的觀點、感受判讀。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電影化的作品為何總是打不中觀影者的喜愛。或許大家都忽略了這是一個很難的工作啊。畢竟小
Thumbnail
【佈局】這部片每個細節都十足重要,使用的是「自述」為觀點的敘述性電影。因此若要一刷就理解所有事件,觀影者要有個預作前提的心理準備,譬如說此段回應段落是由誰口述出來?是用什麼觀點描述?
Thumbnail
【佈局】這部片每個細節都十足重要,使用的是「自述」為觀點的敘述性電影。因此若要一刷就理解所有事件,觀影者要有個預作前提的心理準備,譬如說此段回應段落是由誰口述出來?是用什麼觀點描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