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南一名民眾,因為兩年前在淘寶買了「棉花棒」,竟然被警方上門拘提,最後繳了 10 萬元緩起訴金。
很多人超驚訝:「買個棉花棒也能被罰?」
原因出在 「醫用棉花棒」屬於醫療器材,不是隨便誰都能販售或進口。
下面幫大家整理一份 棉花棒法規懶人包👇
一般棉花棒 vs 醫用棉花棒差在哪?
🟢 一般棉花棒(不受醫材法規管理)
- 用途:掏耳朵、卸妝、清潔
- 外觀:雙頭、大盒裝
- 通路:超商、賣場都能買
- 法規:屬一般商品,不受《醫療器材管理法》規範

🔴 醫用棉花棒(受醫療器材管理法規範)
- 用途:傷口清潔、塗藥、滅菌消毒
- 外觀:單頭、竹柄、獨立包裝
- 包裝標示:常寫「滅菌、消毒、醫療用」
- 法規地位:屬於 第一等級醫療器材
- 銷售限制:只能由「藥局、醫療器材商」販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