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知識、視野範圍都有限,總有一些不知道、無法預測或理解的觀點,但市場裡卻存在的想法,並且因此形成股價上漲(或下跌)趨勢,股價會反映各種想法,這是股價技術分析的基礎理由,股價會說話,不過採用技術分析觀點時,必須了解它的特性或侷限才能降低風險。
例如台股指數近期創下新高,且年均線有轉向上揚,技術分析角度是持續看漲的現象,有些觀點推測上漲幅度或目標價位還有不少空間,因此可以樂觀的投入較多資金?技術分析是推測可能的發展,但不會告訴投資人機率有多高?不會顯示其中風險程度,除了推測股市可能的發展之外,判斷機率與風險才是決定後續能否獲利的最重要關鍵。
即使看漲的機率超過5~6成,但萬一不如預期的下跌空間卻很大,造成損失的風險很高,要因為看漲就投入較多資金?比技術分析推測漲跌更重要的是對於風險的理解判斷。
台股指數去年七月中創下高點之後,近期才突破去年高點,但如果扣除台積電,或是以不同類股族群來看,除了PCB相關零組件之外多數類股並未突破高點,包括許多熱門的AI相關股票(如廣達、緯創),在營收獲利明顯成長的情況下都沒有突破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