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富得旺文章主要在分享一名 31 歲男看護的理財與買房故事,核心亮點可以整理如下:
1️⃣ 背景與職涯
- 男網友只有高職夜校學歷,從 22 歲起擔任看護工作。
- 工作強度大,一年僅休 5~10 天。
- 起薪 2400 元/日,後來漲到 3000 元/日。
- 生活簡樸:少交際、住家屬家或醫院、三餐簡單外食。
2️⃣ 儲蓄與買房策略
- 每月可存 8 萬元,有時更多。
- 29 歲時,資產累積約 900 萬元(含現金、股票、基金)。
- 提取 300 萬:
- 250 萬作為房屋頭期款
- 50 萬作裝潢
- 購屋價值 650 萬,貸款 450 萬,20 年期。
3️⃣ 房貸與現金流安排
- 每月房貸支出:2.5 萬元(含老家房貸)。
- 選擇先住老家,將新房出租,每月租金 1.75 萬。
- 自掏 7500 元補差額。
- ETF 配息收入 4 萬/月,繳房貸後仍有 3 萬可再投資。
4️⃣ 投資組合
- 4 檔 ETF:
- 00929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占比 44%
- 00919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26%
- 00712 復華富時不動產:18%
- 00878 國泰永續高股息:12%
- 獲得穩定被動收入,支撐生活與房貸。
5️⃣ 網友反應
- 正面:自律 + 高薪是關鍵;佩服其努力與理財能力。
- 負面:工作量大、生活品質低,擔心健康與幸福感;有人質疑是否業配。
6️⃣ 重點啟示
- 自律與儲蓄力是財務自由的核心。
- ETF 配息可作為穩定現金流來源。
- 租賃房產可減輕購屋壓力,結合投資組合更有效。
- 高強度工作換來資本累積,但生活平衡需自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