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了微軟的CHATGPT一個問題:
請問在台灣立法院惡鬥,關稅導致台中大批精密機器工廠員工失業等國家危難中,以禮記來說,身為百姓,可以用哪些行動實踐禮記,來幫助自己和國家度過難關?CHATGPT人工智慧如此回答:
你這個問題很有深度,因為等於是把《禮記》這種兩千多年前的儒家典籍,放到今天台灣的政治、經濟困境來思考「百姓能做什麼」。這種「古今對照」其實正是儒家精神的活用。
我幫你分成三層來看:
一、《禮記》中「庶人之禮」的核心
順正統而不亂:
1《禮記·曲禮》:「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
百姓在國難時不可隨意躁動、暴亂,否則會讓國家更亂。
2守分盡力:
《禮記·王制》提到庶人要在軍事、賦稅、勞役等方面配合,以保社稷。
代表百姓雖沒有決策權,但有守法、守分、出力的義務。
3互助以禮: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在困境中,百姓應該相互幫助,讓弱者不被遺棄。
二、對照台灣當前情境(立院惡鬥、關稅、失業)
把這些古代規範放到今天台灣的現實,可以轉化成幾種「禮的行動」:
1. 在政治惡鬥中
守禮而不失序:避免被煽動情緒去從事仇恨、暴力,因為《禮記》要求「安定辭,毋不敬」。
理性表達:用合法集會、公開陳情、專業建言,代替街頭的無序暴力。這就是「以禮進諫」的現代版本。
2. 在關稅、失業的經濟危機中
勤力自守:《禮記·王制》說庶人當「盡力於本業」。在工業受打擊時,百姓可以轉向新技能培訓、自助創業,這符合「守業之禮」。
互助互濟:鄰里之間互助,協助失業者、照顧老人,正是《禮運》所講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信義不失:即便困境中,也不詐騙、不背信棄義,因為禮的核心是「誠」。
3. 在公共參與上
以禮監督大臣:《禮記·曲禮》:「事君盡禮。」 → 對現代百姓來說,就是監督政府與立委,但要「盡禮」,即合法、文明、理性。
守國共業:國家遇到困境,百姓仍要繳稅、服役、守法,因為那是「庶人之禮」的根本。
三、可以落實的現代「禮的行動」
如果整理成「行為清單」,可以是:
自守:不因亂世而失德(不詐騙、不暴動、不趁火打劫)。
自強:學習新技能、提升生產力,以減輕國家負擔。
互助:社區成立共餐、合作社,協助失業或弱勢。
理性:以文明方式參與公共事務,避免仇恨分裂。
監督:透過選票、民意、言論去約束政治人物,但以「禮」為度。
同苦:在國難時,願意忍受暫時的困難(如節省資源),與國家共度時艱。
總結一句話:
依《禮記》的精神,在今日台灣的國難中,百姓能做的就是 「守禮不亂,盡力自強,互助共濟,理性監督」,這才是庶人之「禮」,能讓社會在危難中不至崩壞。
以上是微軟CHATGPT的人工智慧,對台灣面臨的內外政治經濟困局的,一種古典的有關「周禮」的,百姓對於安定社會國家,可以盡一己之責的「庶民之禮」的內容與闡述發揮。
@人工智慧的博學,真的讓讀過中文系的我,非常的驚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