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計算你能撐多久?3 個必備數字
如果明天被裁員,你能撐多久?
「如果明天你被裁員,你能撐多久?存款 12 萬?房貸每月 25,000?孩子下週還要繳學費?」

失業的恐懼,往往來自不知道自己能撐多久。
失業焦慮最可怕的地方,就是「看不到底」。
小林的故事:從黑洞到表格
小林 44 歲,在同一家公司做了快 20 年。那天早上,他照常打卡、開會,午休時卻被主管叫進小會議室。
「很抱歉,公司不得不…」話還沒聽完,他腦子裡已經轟轟作響。
那一刻,他想到的不是履歷,也不是未來,而是:
- 房貸還有 10 年
- 子女學費下個月就要繳
- 存款帳戶裡會不會只剩下不到半年生活費?
晚上回到家,看著孩子寫功課,他卻笑不出來。焦慮像黑洞,把他整個人往下拖。
直到後來,他才發現,其實只要算清楚三個數字,恐懼就能從「黑洞」變成「表格」。

小林 44 歲,突然收到裁員通知。
三個數字,算出你能撐多久
如果你正在擔心未來,請先拿出紙筆或 Excel,算出以下三個數字:
1️⃣ 固定支出
每月必須的開銷:房貸或房租、保險、孩子學費、生活費。
2️⃣ 可動用現金
存款、能快速變現的投資(股票、基金可算),但像退休金這種長期鎖死的資產,不要列入。
3️⃣ 每月缺口
固定支出 – 剩餘收入(例如失業補助、伴侶分攤的支出)。

把焦慮變成表格,只需要三個數字。
小林的算例子
小林實際算了一下:
- 固定支出:35,000
- 可動用現金:420,000
- 每月缺口:25,000(房貸 + 家用 – 伴侶分攤的支出)
👉 420,000 ÷ 25,000 = 16.8
也就是 大約可以撐 17 個月。
當他看到這個數字,胸口的壓力突然鬆了下來。焦慮沒有完全消失,但它終於有了形狀。
「我還有 17 個月的緩衝期,可以找新工作、調整開銷、甚至轉型。」
給中年求職者的提醒
很多 40+ 的求職者會說:「我年紀大了,再找工作很難。」
但真實的挑戰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 在焦慮和現金流壓力下,沒有時間去找適合的工作。
所以,算清楚這三個數字,其實就是幫自己買時間。
時間,就是最珍貴的求職資產。

今天就開始算,15 分鐘就能讓焦慮有了形狀。
今天就開始算
今天就花 15 分鐘,打開你的 Excel 或拿紙筆,算出這三個數字。
焦慮不是靠深呼吸就會消失的,它只會被「確定的數字」取代。
當你看到結果,你會發現:原本像是懸崖的東西,其實只是一段可以計算的路。
那麼,你算出來的「緩衝期」是幾個月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或匿名留一個數字),也許你會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孤單。
今天就花 15 分鐘,打開你的 Excel 或拿紙筆,算出這三個數字。
焦慮不是靠深呼吸就會消失的,它只會被「確定的數字」取代。
當你看到結果,你會發現:原本像是懸崖的東西,其實只是一段可以計算的路。
那麼,你算出來的「緩衝期」是幾個月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或匿名留一個數字),也許你會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孤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