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節自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綜整〈蘇東坡突圍〉可以分為四大段落(意義段)
- 起:作者提出對蘇東坡在黃州處境的觀點與林語堂不同,以帶出下文。
- 承:藉由書信、作品等析論蘇東坡在黃州的孤獨無告的處境與和古人、山水對話的應對之道。
- 轉:黃州經歷改變蘇東坡的處世態度與文學風格。
- 合:蘇東坡歷經困厄後變得圓融內斂,因而有曠世鉅作傳世。
既帶出蘇東坡在因烏臺詩案受貶後的心路歷程,也透過本文讓人了解到,坦承面對困境突圍後,其實可能帶來正向成長與改變。
第四段提到「在無法對話的地方尋找對話,於是對話也一定會變得異乎尋常」在被貶至黃州後,許多原本的朋友為自保,紛紛與蘇軾斷聯。
孤獨的蘇軾轉而向山水與古人「對話」,在其中尋找新的理解角度。
因為這樣的對話方式異於一般的雙向對話,並沒有人真正回應蘇軾,而是蘇軾透過視角的轉換,個人的思考重新理解的結果,這樣的「對話」方式相較一般單純的對話,更為深入自身的內心,也因此有了異乎尋常的收穫。
歷經了一番深刻的自我剖析,蘇軾對真正的自己有更深沉的認識,這樣的認識有助他心境的成熟;也有助於他在創作上拋開他人的眼光和既有的成就,更自在的書寫,因此有了偉大的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與前、後赤壁賦。
作者在文中以「成熟」來說明蘇東坡歷經這一切脫胎換骨的變化,並用多個具象化「成熟」的排比句說明何謂「成熟」。
儘管這時蘇東坡已經是四十多歲的大叔,但我們可以發現有關面對人生挫折與成長這件事,並沒有年齡限制,更不會只發生在小朋友與青少年身上。
面對成長可能引發的成長痛,是每個人一輩子的功課。
當你發現有些事情不管怎麼努力,世事都不會盡如人意,怎麼想破頭也不存在完美的選項或解方,不管怎麼思考周全小心翼翼,還是會有人不喜歡你,
我們是否有勇氣坦誠面對自己?
儘管我們沒有蘇東坡的才華,但如果不存在一條簡單的道路,我們可不可以學習蘇東坡選擇一條有意義的成長之路,勇於面對成長痛?
感謝每一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