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年,你是否也感覺,不景氣就像潮水,一波波往你身上打來?創業難、賺錢難,人人都說要多角化經營,要薄利多銷,但越忙越累,越努力錢卻越少。
如果你也深陷這樣的泥沼,我想跟你推薦一本被日本商界譽為「幻之名著」的書,那就是日本麥當勞創辦人藤田田所寫的《猶太商法》。這本書初版於1972年,總銷量累積超過82.7萬冊,它不只是一本賺錢的工具書,更是一套顛覆傳統、直指人心的商業哲學。軟銀創辦人孫正義17歲時讀了這本書,甚至不惜從美國打上百通越洋電話,只為了見藤田田一面,得到那「奇蹟的15分鐘」。為什麼這本書能讓日本首富如此瘋狂?我想跟你分享三個最重要的觀點,它們將徹底改變你對賺錢的看法。
賺錢只看三件事:女人、嘴巴,還有最有錢的那22%客戶
你是不是總想著賺所有人的錢?如果你是,那你的思維可能還停留在「薄利多銷」的舊時代。藤田田在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這是一條讓你勞心勞力,卻永遠無法財務自由的死胡同。他提出的第一個大膽觀點,就是「厚利多銷」。這套哲學的核心,建立在著名的「78:22定律」上。這定律說的是,世界上78%的財富,掌握在22%的人手中。因此,聰明的商人從來不費力去討好那多數的、對價格敏感的普羅大眾,而是瞄準金字塔頂端,那些願意為高品質、稀有性付高價的22%有錢人。藤田田早期做進口珠寶生意就是如此,他只挑選最適合黃種人的高級飾品,先賣給富人階層,再利用大眾對富人的「崇拜心理」讓流行自然擴散,等商品大眾化、利潤變薄前,就果斷收手。
接著,他把眼光鎖定在三個「保證能賺錢」的生意上:第一是「女人」,因為男人負責賺錢,但女人是家庭消費的實際決策者;第二是「嘴巴」,任何能放進嘴巴的東西,都是人類最基本、最持久的需求,即使經濟再差,人也得吃飯;第三則是「知識」,他認為知識是唯一無法被奪走的財富。這三大原則,簡潔有力地總結了賺錢的本質。
麥當勞第一家店為何開在銀座?一個決策展現藤田田的格局
光有理論還不夠,藤田田最厲害的地方,是他將這套哲學完美實踐。這也是為什麼麥當勞的故事,成為《猶太商法》的終極案例。
當他引進麥當勞時,美國總部建議他把第一家店開在郊區,以符合他們的汽車文化。但藤田田卻力排眾議,堅持在當時最繁華、寸土寸金的銀座三越百貨開設第一家店。這個決策,乍看之下似乎不合理,但背後正是「78:22定律」的完美體現。
他深知,要讓一個外來食物在日本普及,必須先創造其「稀有價值」與「時尚感」,從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開始。銀座不僅能吸引媒體目光,更能將漢堡從一個單純的食物,一舉提升為潮流。他先點燃了「銀座」這把火,讓漢堡成為有錢人追捧的流行符號,接著才向大眾市場擴散。這個決策,讓麥當勞不僅賣漢堡,更賣「身份地位」。
這也呼應了他對經營的獨特觀點:賺錢要靠「複製」,而不是「靈感」。銀座的一號店,就是一個成功可複製的原型。當這個原型被驗證後,他便以驚人的速度擴展,在黃金時期,日本麥當勞每週可以新開一到兩家店,僅用十年時間就成為日本餐飲業營業額第一。這也證明,藤田田的智慧超越了單一法則,他是一個深具系統化思維的企業家,懂得如何找到成功的模型,並不斷複製。
這本『過時』的書,為何能持續影響世界級企業家?
有人會說,這本書有些觀點很過時,甚至帶有強烈的拜金主義。例如「賺不到錢的人既愚蠢又無能」,或是對女性消費的刻板印象。但這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它毫不掩飾地將商業世界的殘酷與現實赤裸裸地攤開在你面前。
它告訴你,商業競爭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你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相信直覺,一切都要依賴數據、邏輯與不斷試錯。它還強調,現金才是你最強大的資產,放在銀行裡賺取微薄利息,只會讓你的財富被通貨膨脹與遺產稅侵蝕。
《猶太商法》或許不是一本道德教科書,但它絕對是一本商業行動指南。它教你如何擺脫困境,建立個人品牌,並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尋找機會。它所倡導的理性決策、客戶導向、系統思考與長期主義,至今仍為所有創業者與企業家提供了寶貴的指引。這也是為什麼,即使過了半個世紀,這本「過時」的書,仍舊是許多人案頭上,那本不能說的「商業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