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時的肥皂泡泡,若不小心碰到傷口,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這就要做一個長篇的說明了。
近10~20年來,國際間對慢性、困難或不癒合的傷口,幾乎都有一個共識了,那就是:都是細菌生物膜(Biofilm)的錯!細菌生物膜是一種似黏液狀,包覆著細菌,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外界的侵擾,如沖洗、輕輕擦拭,甚至是抗生素也無法進入到膜內屠殺細菌。簡單來說,這個膜就是細菌的金鐘罩、鐵布衫,在這層膜的保護之下,細菌得以安樂的成長繁殖。
細菌生物膜對於傷口來說,宿主(?)的免疫功能正常之下,兩者相安無事,細菌老老實實的在傷口處活動,不驚動周遭鄰里。也就是說,在這種狀況下,病人不會死、傷口不會好。
若一旦宿主的免疫力下降,鎮壓生物膜的兵力大幅減少,細菌就開始蠢蠢欲動、伺機而動了。它們開始向外擴展勢力範圍,侵擾鄰居。在病人身上,看到的就是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嚴重一點,病人可能就會發燒、甚至出現敗血症。
為了解決細菌生物膜的問題,國際醫療界真的是煞費苦心、絞盡腦汁,嘗試和研究了許許多多的方法,希望能找到最佳解方。(很多商人也趁這一波,搭上話題,只要標榜對生物膜有效,就可抬高價錢販售)
目前可知,可以有效處理細菌生物膜,有以下幾種方法:
1. 介面(表面)活性劑:主要的作用是破壞、穿透生物膜,把細菌的鐵布衫剪破、金鐘罩打洞;再利用親水和疏水端的特性,讓生物膜可以脫離傷口表面,以便讓我們清潔刷除。(主要是協助移除,沒有殺菌效果)
* 台灣可買到的相關產品:博X舒溶液、凝膠,含有界面活性劑和抗菌劑。售價高,不易購買(要循管道)。
康X銀抗菌親水性纖維敷料,三種主要成分:1. 介面活性劑破壞細菌生物膜,2. 金屬螯合劑協助清除生物膜表面的金屬物質,讓防護罩下的細菌無所遁形,3. 銀離子即可長驅直入去殺菌。
2. 碘製劑:可穿透生物膜,並直接深入膜的底層讓碘離子去殺菌。但我們常見的優碘藥水,其作用快,消逝的也快,只要遇到血液、滲液,便快速釋放完畢,沒有作用了(有顏色就還有效果,沒顏色就沒效果了)。持久性不高是它的缺點。
* 台灣藥局和醫療器材行皆可購買到,已是上百年商品,售價相對便宜。
3. 次氯酸溶液:跟碘一樣的作用,也是穿透生物膜,直接深入膜的底層去殺菌。但(據說)殺菌能力比碘更快速強大,30秒至1分鐘便可消滅表面99%的細菌。也跟碘一樣,持久性不高,接觸空氣30秒至1分鐘後便會氧化還原為水。
* 台灣可買到的相關產品:ATK全X傷口清潔抗菌液、邁X欣傷口清潔抗菌液。售價參差不齊,同樣也不易購買(要循管道)。
既然已經有了方法,那麼該如何應用在實務上呢?
方便取得,和便宜的價格,永遠會是考量上的前面排序,想當然耳,碘製劑就直接晉級成為首選。但別忘了它的缺點:作用快但持久性低,於是我們要一直不斷的更換棉棒刷洗,刷了半天,碘的顏色快速消逝,卻也看不到生物膜有半點的浮動,不曉得努力的意義在哪裡...?
那麼介面活性劑呢?雖然價格高,可以找到取代物嗎?介面活性劑不是在清潔產品都有嗎?
「那不一樣啊!」
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心中這樣吶喊著,我聽到了,我懂。
但...,我買不到、拿不到,就沒辦法用了?就沒辦法處理細菌生物膜了嗎?天要絕我之路嗎?
你們知道嗎?其實國外有傷口專用的「傷口清潔液」,就像是「幫傷口洗澡」的清潔液,裡面就含有介面活性劑。更重要的是,產品做過實驗,不破壞細胞,對細胞無毒性。
你們還知道嗎?台灣沒有廠商引進販售。可能也還是因為定價高,在台灣不好賣。
用Google圖片搜尋,眼巴巴的看著觸不到的產品,發現長得很像的另一款包裝產品,叫做「皮膚清潔液」,是針對老人、皮膚脆弱者設計的,弱酸性pH(4.5~6.5),無香料色素,低敏性,免沖洗。
於是我靈機一動,差不多的產品,何不試試效果呢?結果是,成效極佳!傷口上大部分的細菌生物膜,經過介面活性劑的軟化分離後,皆可輕鬆移除。從此之後,我的傷口處理的第一件事,就變成了「幫傷口洗澡,搓生物膜」。
好了,我要開始解釋大家的困惑、擔憂的問題了。
是不是想問:傷口專用得跟皮膚專用的,還是不一樣,沒有經過細胞毒性檢測,這樣不安全吧!
沒錯,我無法證實和解釋,皮膚清潔液對細胞不會有毒性,因為廠商沒有做過針對慢性傷口的實驗,我也不能辯解絕對無毒。(雖然有文獻指出,清潔力越強的介面活性劑,對細胞的毒性就越高)
但先仔細想想喔~在慢性傷口床上,真正健康的肉芽細胞,是被覆蓋在細菌生物膜之下,是我們絞盡腦汁、煞費苦心想要移除的堅固生物膜。當介面活性劑(清潔液)穿透生物膜,且被移除之後,這些健康的細胞,才會碰的到清潔液吧!那麼短暫的接觸時間,即使真有破壞,應該也微乎其微。
另外,針對細胞毒性的部分,能殺死細菌的,通常也會殺細胞。拿最常見的例子吧!由於一篇文獻報告,開啟了優碘與傷口照護的斷交之路,因為那份研究報告中揭示,碘離子會破壞肉芽母細胞,對傷口的重建生長會有影響。
研究報告沒錯,實驗結果也的確是如此,但請注意研究過程中,實驗執行的背景環境是什麼呢?那是直接把乾淨、完整的細胞,浸泡在不同濃度的優碘溶液中,去觀察碘對細胞的破壞程度。那是在實驗室中執行的,而非真實的慢性傷口環境。
這件事情讓我們知道,乾淨的傷口,並不需要過度的消毒,因為消毒殺了細菌,同時也傷了細胞。但這不能幫助我們要處理細菌生物膜的解方呀!健康的肉芽組織,還被關押在其之下,為了解救「人質」,必須得先奮勇殺敵啊!
解釋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每項物品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功效,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上的小螺絲釘,各發揮其獨特功能,讓世界正常轉動。優碘,是用來消毒,就不應該當作清潔傷口過程中的其中一個步驟,清潔歸清潔、消毒歸消毒。(就是再說,還有一些醫療院所,還在 "三消" 傷口的,快把這個壞習慣改掉吧!)
介面活性劑,既然可以穿透和破壞細菌生物膜,那麼我也可以將此運用在處理慢性傷口上吧!當然,其中的風險也是要謹記於心,小心斟酌評估。(我的觀察是這風險真的很小,臨床結果反而是利大於弊)
終於可以回到開頭的問題來解答了,洗澡時的肥皂泡泡,若不小心碰到傷口,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我的回答會是:沒有關係,沖乾淨就好。如果可以,順便帶著紗布進去刷一刷傷口,那更好,可以幫助清除細菌生物膜。
沒錯,傷口碰到水、碰到沐浴泡泡「會痛」。能夠忍耐,你就照做;若忍不了痛,我也無法勉強你,沖洗乾淨就好。
當然當然,每件事情,每種情況都有例外,接下來我就要說不建議、不能碰水洗澡的狀況了。
1. 以上洗澡的狀況,都是沖澡!不可泡澡。
2. 有深部腔洞的傷口,就不建議用水沖洗。因為擔心水流進去後,吸不出來而在裡面蓄積。
3. 盡量挑選接近皮膚酸鹼度( pH 4.5~6.5)的沐浴產品,避免過鹼讓皮膚過乾,也會影響傷口細胞的生長環境。如果還可以的話,也盡量挑選無香料色素成分,減少刺激過敏源。
我還是在此聲明,我無法證明一般的皮膚清潔液,對「慢性傷口」的細胞是否有毒性影響。(雖然文獻上指出還是對細胞會造成毒性) 若有疑慮你可以選擇不要使用,而我只是將自己不錯的使用經驗告訴你們。
也在此呼籲各家傷口敷料廠商,可以做個研究,或盡快引進傷口清潔液吧!並且售價要合理,不要亂哄抬價格呀!
P.S. 我剛剛上網搜尋了一下,台灣販賣的傷口清潔液,嚴格來說,要算是傷口消毒液 (antiseptic),因為成分是次氯酸或是氯己定 (Chlorhexidine)。
而我指的是含界面活性劑的清潔液(cleanser),成分不同,售價也要不同。(對,這就是講給廠商聽的。) 另外,台灣的產品分類名稱,真的要再加強改進一下,不要繼續混淆視聽了。
最後附上 IWII, International Wound Infection Institute 國際傷口感染機構 於2017年的臨床指引中製作的整理圖表。

IWII 2017
IWII 2022最近一版臨床指引的整理表格

IWII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