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I人,養了一條i魚。

陪伴的開始:
因為收到友人一組魚缸,這個邀請讓我燃起養魚的念頭,想到10歲時候,從台中驅車回台北,帶上的藍色小鬥魚,因為車禍,撞擊力震碎了圓形小魚缸,生命停在副駕前面的檯子上。為了迎接心目中當初的藍色小鬥魚,我先花了一陣子在YT與Podcast收聽養魚知識,在過年前走進水族館,面對著為數不多的杯杯藍色鬥魚,相中了嬌小卻直勾勾看著我的他,順手選了他三倍價格的迷你小榕,親自開車帶他回家。
極度緊張的一人一魚,經過浴室養水的一晚,早上一個開燈,他跳缸跑到了儲水的不透明鍋子裡,在哪裡安定幾天的過程中,我另外準備了一尺缸與紅蟲,開始了他的幸福魚生。
他不是擺設,是一個鮮活生命:
每隻魚寶的個性與習性各異,我的小魚個性謹慎不喜歡變化,光是適應過濾器的水流,就花了快一個月,中間因為不適應水流,讓我一度相信「鬥魚喜歡靜水不愛水流」,還去買了水妖精做爲備案,正準備替換的時候,發現僅僅加高水位,就能觀察到小魚與水流共舞的情況,他開始適應並且愛上水流作為一項遊樂設施了。
他不喜歡一次換水太多,不喜歡被請出魚缸大掃除,若是讓他同時感受到這兩項劇烈的變化,會影響他的消化系統,吃飯倒是個乖寶寶,只要身體許可,他都會珍惜食物盡量完食。秉持著多元飲食的概念,各種鬥魚飼料輪番上陣後,他有自己的偏好,鮮食餌料替換下來,最愛的是蝦與紅蟲,掌握了他的喜好,看他遨遊在自己領地上的自信與傲嬌,真的有滿滿的成就感。
他是你的一隻魚,你是他的全世界:
一隻鬥魚的壽命據說是2-3年,不知不覺,這隻小魚已經來到我家7個月,是隻壯年魚魚了。有了他的日子,時間過的很快,照顧他其實沒有很麻煩,但是很容易看著他,就沈浸在他的世界裡,忘記時間。他就住在我的餐桌上,陪伴著我吃飯唸書,我回家的時間裡,就是餐桌與臥房兩點一線,他陪伴了一半的時刻。專心的時候,他在;悲傷的時候,他也在。他和小貓小狗,其實沒有兩樣,會討食會飽睏,會睡覺會貪玩,我們一個家兩個生態圈,有各自的領地但共享冷氣,遺世獨立,又相互作伴。
I人與i魚的日常:
我們的默契開始於早晨,經過一晚的休眠,他會早早從休息葉醒來游過來游過去,等我起床,我醒來第一件事,是開燈,打開他的防跳網,放上他愛生氣氣的藍色背景,讓他氣呼呼的開始示威(運動),同時我燒水與盥洗,等我回過頭來看他,他多半已經因為生氣而用力便便完,接著就是放飯時間,依據他討食的情況增減他的飼料顆數。完食後他會慢悠悠的繼續晃一下,才會把自己插回葉子裡飽睏,這個時候我會整理一下他的居所,吸出一個晚上與早上收集到的便便,恢復他的防跳網,開始各自的日常。
晚上一回來,只要燈一打開,就會看睡眼惺忪的他從休息葉衝出來,搖擺他漂亮的尾巴歡迎我回家,對照少數他在腸胃炎時期,體力不夠的沈睡,他的迎接會讓我有一種真正回到家的安心。放下手邊的東西,第一時間是打開冰箱開始準備他的鮮食,不論他的飼料或是鮮食,我會添加水族專用的營養素,確保他有獲得足夠的營養,真心希望,在足夠健康的生存環境與免疫力維持下,小魚可以終身不用藥,渡過舒適而幸福的魚生。
雖然有過濾器,餵食後的補水清便,週期性清理過濾器,沖洗造景與小榕,定期換50%的水都是不可少的動作,他的吃喝拉撒都在水中,水循環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照顧他的過程中,也會默默的反省,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養了小魚的日子,我有更注意自己的營養品攝取,自己的環境照顧,照顧這個不會講話的小朋友,我對環境的感知能力似乎更敏銳了。獨居與作伴的生活,一步到位。

給你一個眼神,自己體會:
他不會講話,不代表他沒有聲音,第一次聽到他咀嚼飼料的聲音,覺得爆笑;他生氣的時候,會來回俯衝到水面上大口呼吸,引起水面的波波聲;也會在玩瘋了時候,被自己忽然的轉身嚇到躍出水面產生嘩嘩聲;喜歡鑽鑽的他,不時的也會撬動到溫度計發出聲響,或是改變活動擺設的位置導致物件滾動聲,都會吸引我的注意。水族的世界裡,悄無聲息的吸引我進入,發現了裡面的熱鬧翻騰。
事實上,鬥魚是一種互動性很高的魚魚,招牌動作是鼓腮,瞬間從一隻魚變成一隻波提獅,因為地盤性,他不適合與同類互動,和人作伴卻恰到好處,一隻會鼓腮的鬥魚是健康與自信的象徵。身為飼主,一定可以從他難以言喻的表情中看出他的好惡與身體狀態,他的眼球凸面給我一種他總是斜眼看我的趣味假象,掩蓋不了他對我有點兒喜歡,但是又有點害怕的複雜情緒。
「關係」良好使人快樂,從和小魚的關係開始:
現實與外在的壓力,極簡成為顯學,人際關係也需要斷捨離,疫情讓我們重新感受到個人空間的重要性,生育不再成為人生必經過程,養寵物也怕麻煩,但,關係良好帶來的幸福感著實美好。養鬥魚之前,我很享受自己的生活,不曾想過,多一隻小小的室友,會讓自己感覺心裡這麼充實,被需要的感覺真的很好。心中有了掛念的小朋友,不太羨慕需要出門多日的遠遊。
如果你真的用心去感受他,你會發現他不見得喜歡你一直注意他,但是只要你出現在他的視線範圍,他就會不時的瞄一瞄你,我能感覺的出來,除了討食,當我真的愁眉苦臉的時候,他會比較靠近魚缸前方,晃來晃去,似乎,在陪伴著我,陪著我轉移焦點~
小心,關於副作用:
天氣熱的時候,在辦公室的我會擔心小魚缸是否是恆溫,冷氣或是風扇是否正常運作?地震的時候更不用說,擔心他會不會緊張跳缸。一天的行程結束後,會更迫不及待想回家,看看他今天過的好不好?
經過水族館,會忍不住走進去逛個一圈,即使沒有任何東西需要買,看著水族館裡面的小魚的同類,單純看著也高興。更多的時候,看著那一杯杯的小鬥魚,感慨這些可愛又可憐的小生命命運多舛?一面又慶幸自己把小魚帶回家,免於顛沛流離的生活。
同時會發現,自己的耐受性大大的降低,走進一家餐廳,如果看到狀態不好的展示型觀賞魚缸,沒有好好的被維護,那頓飯會讓你吃的坐立難安,滿腦子想的是如何跟店家反應,好改善魚缸裡小生命的狀況。同理心爆棚到,周圍親友不是搖頭,就是見怪不怪的抓頭~
養魚人生未滿一年,我不敢說自己會養魚,但是很感謝我的小魚帶給我的美妙體驗,如果你覺得你照顧自己已經合格,考慮有個伴,對可能的時間與預算不確定,一隻魚,會是你不錯的選擇。
p.s感謝「塔魚手札」,透過Podcast/YouTube,一路陪著我照顧小魚,給予適合他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