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薯條去糖半冰,已經到了九月,我也已經偷懶了許久,想了想決定把偷懶日子的心得寫成文章當作紀錄及分享。
我用生成式AI(下稱AI)來寫小說一陣子之後,曾經為了找靈感,開了許多不同新的AI聊天視窗,來產生一對一的故事與角色扮演聊天,簡單來說,就是很常見的下提示詞讓AI扮演成一個角色之後開始跟角色作對話跟互動,但當時我沒有多想,就像是一般的交談聊天方式。(附帶一提,玩了那麼多個月,結果還是沒有把任何的聊天改寫成故事文章,哈哈。)
但在今年六月底左右,我對於AI使用方式突然就產生了個變化,我不再單純「開始一個新故事」,而是專注在「修改提示詞、反覆測試,觀察差異並評估效果」,為什麼會讓我印象如此深刻?主要是因為以前每開啟一次新的聊天視窗,我都在想要AI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我期待的重點都是這樣的角色設定可以開啟怎樣的對話,但這一兩個月,我期待的重點變成,這樣子結構的提示詞會怎麼樣影響對話,背景故事不是很重要,關於故事部分的提示詞有時候完全沒修改直接重複使用,當發現有這樣的不同時,我才驚訝自己居然變了。
關於不同的AI (chatGPT或gemini之類)使用感受差別,以後有機會再另外寫文章發表好了。
三階段變化與懶癌發作
從六月底到現在我對AI的使用方式分三個階段
- 一對一互動
我開始注意提示詞的內容,盡量消除重複形容跟多餘的部分,偶爾會發生AI沒有完全依照提示詞指令回覆的情形發生,於是開始檢討書寫方式是否過於曖昧,對有問題的地方會換另外一種寫法。 - 敘事者(初期)
到七月底,我又改變了思路,讓 AI 扮演「旁白」或「推進故事的敘事者」。我不再設定角色,而是寫好一個大背景,接著 AI 會依據我的行動給出回饋,讓故事更有隨機性與新鮮感。 - 敘事者(改良)
又過了一陣子,我突然醒悟,「為什麼要打這麼多字去對話?好麻煩。AI自己寫出後續發展不好嗎?」,於是懶癌發作的我又修改了提示詞,讓AI回覆我時會在文末提供四個選項,我只要1234挑一個,選擇想要的後續發展就好了。
選項設計聽起來很美好,所以懶癌發作的薯條可以只靠1234爽看故事了嗎?
並沒有!
多次的試驗之下發現了短期、中期跟長期的問題,短期跟中期其實是極其類似的問題,就是選項的鬼打牆,在這個美其名曰自由,其實就是沒有目標的虛構世界內,使用者想靠1234這四個選項來看免費的故事發展沒這麼容易。
就在選項功能開啟的沒多久,我設定一個簡單的中世紀為背景的世界,我讓主角在戰爭中的最前線當一名守城的將領且城中物資緊缺。於是AI給我的選項我怎麼選都逃不出,「對方襲擊、防守、追擊及休整」這四個選項,然後這些選項不管怎麼選又會重新出現一次「對方襲擊、防守、追擊及休整」完全不得安寧,也沒有任何進展,哪怕寫個敵軍撤退休息一週之類的變化也好啊!?我方援軍呢?我的補給物資呢?怎麼每次都說我的偷襲有效,但是敵軍都殺不完還有援軍去支援他們,我呢?
什麼原因造成故事後期一成不變?
這是AI造成的原因還是使用者(我)的原因呢?
小孩子才選擇,兩個都是
上述的情況讓我初次懷疑這是否為AI的極限?我後續依然繼續修改提示詞,但越改越多,增加許多條件跟指令之後卻是提示詞的字數膨脹。個人不太喜歡過於龐大的提示詞,有時看到有文章的作者說為了讓AI扮演好角色而寫了字數破萬的提示詞,我不太相信AI會照做(當然不同種類的LLM 模型的能力有差,也有其他方法能用來增強相關能力)。
在我修改了提示詞之後,一樣的問題再次發生,但是發生的時間延後了,從短期問題變成中期問題,我隨便寫了一個上班族的背景世界,發展了一段辦公室戀情(後續寫了幾個其他的新聊天也是一樣),之後又開始出現重複度極高的選項,看來一個懶癌發作只會打1234的使用者是不配看到有趣的故事後續的。
最後就是長期的問題,故事發展到後面,選項功能提供的選項又反覆只有幾種變化的時候,手動輸入文字就變成必然的結果,但越是到了後期靈感枯竭反而是我自己的問題了,沒有後續的新靈感與指令的注入,這個聊天視窗(故事世界)就是一潭死水,徹底停擺,這就是我的極限。
結尾
- 或許我在創作的路上偷懶了,但我在滿足自己的慾望的路上沒偷懶,🤣
- 能在這個時代免費玩到這樣的 AI 工具,真的很幸福。但同時,AI 的限制加上使用者(我)靈感的不足,常常讓故事沒有一個漂亮的結局,像是吃一個味道很香但是一點都不甜且口感鬆散的蘋果一般。
- 只能期待以後科技跟薯條自己發展與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