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行句」及「功行」的開悟力量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說明「功行句」及「功行」前,我要先引述《海底生煙》的內容:

曾經有位侍者問惠菴禪師:「何種見地的功德,諸佛祖的直接法脈才能傳承給一位未見性者?」
惠菴禪師回答:「『見性』與『未見性』是指如何功行的兩個名詞而已,如果具足信心、毅力,就是『見性』; 如果缺乏信心,功行就會被切斷而入生死大海,即為『未見性』。」
惠菴禪師用兩個字來總結了他一百年的生命--功行(對於個別公案的力點,逐一地再吟味及用功照察)。當你對於已悟的部份繼續功行,自然地,從佛祖傳下來的主要話頭一定會被參透。即使一個人已經見到自性,如果缺乏功行,見性將很快地變為不明確而完全無用。因為信心而照察;因為大疑團是鮮活的而照察;因為心是憤發的,除了功行,無其他更重要的事。今日的學子不細心研習祖師的公案,如兒童玩球一般。他們認為悟道容易,只說「我瞭解了」,但是老禪師用法劍斷然地糾正他們。所有祖師用相同的方法,由功行而光耀了佛的教導,這是祖師的精神。
功行佛祖的話頭是悟道的真正本性,亦即是佛。

由上可知,「功行」就是用功參究公案中已悟的部分,繼續深入返照自己、參究更深的自己。而在我們參究公案時,有很重要的「功行句」,我們可以針對「功行句」再深入的參究。以《須彌山》舉例:

一位學人問雲門禪師:「學人不起一念,還有沒有過錯?」

雲門禪師答:「須彌山。」(在此形容非常大)

問題:為何雲門禪師說,學人的過錯如須彌山一樣大?

當你認真參究,會有答案跟禪師核對。過程中可能會錯誤很多次,但總有一日,你會答出確的答案。此時,這個正確的答案,就是佛法智慧,也就是「功行句」。你答出了這個答案,但有可能你還尚未瞭解真正的自己(本來面目),還沒開悟。但是這句「功行句」是見性的基石、跳板,針對「功行句」努力「功行」,是有機會可以認識自己(開悟),精準且正確地回答「什麼是自己?」的這個問題。

現代佛教學者林崇安教授在〈訪問林崇安教授談學佛歷程〉中提到:

2010 年 9 月,由朋友引介向在美國的惠忠禪師開始參公案,此傳承保留於 韓國,以功行句直搗根本自性,有其教學特色。

古嚴寺慧度法師對於惠忠禪師的教學有下述分享

我本身學佛應該也可以講有四十年,也很認真地在學。由於接觸了禪師的指導,發覺自己在身心、在知見上,有很大的突破。
祖師禪,最大的特色就是直接了當、不繞圈子,不做無謂的玩弄,譬如說玩弄名相、意識思維,這些到最後都證明跟你無關,跟真正的自己無關。

上方影片:惠忠禪師於古嚴寺開示

回到我所學習的祖師禪,就是:參究公案->與禪師核對->通過後參究另一則公案--->以此類推、公案深度越來越深(活句公案)->參究「什麼是自己?」->禪師印可開悟->繼續參究公案。簡單來說,我一輩子都會繼續參究公案,直到肉體不行的那一天。祖師禪參究公案的方法,真的是直接、有效,是禪宗鍛鍊智慧的法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曉小參室
1會員
109內容數
鏡虛圓曉禪師的沙龍,旨在分享韓國臨濟宗祖師禪的學習歷程,歡迎支持。
圓曉小參室的其他內容
2025/09/02
圓曉問:「什麼是『三昧』呢?」 圓濟惠忠禪師:「散亂心。」
Thumbnail
2025/09/02
圓曉問:「什麼是『三昧』呢?」 圓濟惠忠禪師:「散亂心。」
Thumbnail
2025/09/01
圓曉問:「什麼是聖人? 什麼又是惡人?」 圓濟惠忠禪師:「聖人、惡人都是你。」
Thumbnail
2025/09/01
圓曉問:「什麼是聖人? 什麼又是惡人?」 圓濟惠忠禪師:「聖人、惡人都是你。」
Thumbnail
2025/08/31
對於參公案比較常見的認知有:一、參公案跟參話頭不一樣;二、參公案不能用意識心;三、公案有答案皆是錯誤。如果有人問圓曉禪師:「什麼是公案?」圓曉禪師:「雨過天晴才正要穿雨衣。」
2025/08/31
對於參公案比較常見的認知有:一、參公案跟參話頭不一樣;二、參公案不能用意識心;三、公案有答案皆是錯誤。如果有人問圓曉禪師:「什麼是公案?」圓曉禪師:「雨過天晴才正要穿雨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