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要不要一起?」改變了整趟旅程
2023 年 2 月 12 日,本是我獨旅的一段行程。
前一晚,在福島東橫 INN 的早餐角落,我遇見一位同樣獨旅的台灣朋友。我們原本互不相識,卻因一句:「明天要不要一起去藏王?」而展開了這場雪地冒險。
他提醒我要早起,因為藏王樹冰的人潮向來洶湧。那晚我失眠——旅行中一如往常的晚睡早起,卻仍設定鬧鐘。凌晨三點多,外頭天未破曉,我拉上外套拉鍊,與他在寒風中會合。期待與焦躁在胸口交織:一邊擔心排隊與低溫,一邊又迫不及待想親眼目睹那座「雪之森林」。

交通與排隊:一場從平靜到擁擠的過渡
從福島搭新幹線到山形,轉巴士約 46 分鐘。
巴士的人潮讓我吃驚,走道甚至加掛「行軍椅」;雖有座位,但那一刻,我第一次覺得日本的交通安全竟也有如此「彈性」。車窗外,城市燈火逐漸被白雪取代,遠山隱約浮現,像是一張張素描紙被寒冬渲染。
下車後,又迎來一場「排隊修行」。
纜車口寒風如刀,我們足足等了一個半小時,呼吸化霧,耳尖發麻。有人低聲交談,有人舉起相機捕捉雪地裡的靜謐。 然而,當纜車終於緩緩升起,所有的寒冷與抱怨,都靜了下來。
纜車上的魔法時刻
纜車帶著我們一寸寸向上攀升,窗外景致像一卷慢慢展開的膠片。
近處樹木早已失去樹的形狀,厚雪覆頂,枝椏扭曲成怪獸、幽靈、沉睡的巨人。風掠過時,雪粒炸開,像銀白星塵,在淡藍晨光中閃爍。
遠方群山層層堆疊,被霧白薄紗覆蓋,只露出深藍稜線。
光線穿過雲隙,在雪地上勾出一道道微光,彷彿整座山瞬間點亮。 車廂裡沒有人說話,只有快門聲與玻璃輕顫的聲音。寒氣從縫隙滲入,冰得讓人握緊相機,卻怎麼樣也捨不得放下。
山頂:一座被雪封印的異世界
登頂的瞬間,顏色被抽離,只剩白與藍。
雪怪般的樹木在原野上靜立,厚雪像鎧甲般緊貼枝幹。 陽光一閃,冰層折射出萬點光芒,踩下去的雪發出乾脆「嘎吱」聲,每一步都像踏入一幅未完成的畫。
近看是一棵樹,遠望是一整片軍陣。
有的俯身待命,有的伸展如舞,有的似在張望歸人。風聲在耳邊拉出細長的弦音,雪粒隨之飛舞。相機快門幾乎按到記憶卡告急,卻怎樣也拍不下那份靈魂。
小提醒:
- 山頂風極大,帽子、手套、圍巾務必固定。
- 餐點極少,建議先吃飽再上山。
- 寒冷會大幅降低電池續航,請充飽電並攜帶備用電池。
一個人的旅程,兩個人的堅持
若不是那位朋友,我可能在巴士站就放棄了。
他替我買票、替我擋風,也包容我拍照時的磨蹭與停步。上坡不催,下車先排,從不抱怨。途中,他還提醒我:「那個角度,光影很好。」 我按下快門,他靜靜笑著。
旅行經驗再多,也比不上這樣一個「不催你、不丟你、願等你」的人。那天的雪很冷,但有一種陪伴,是靜靜的,不吵鬧,卻讓整趟路都溫熱起來。
如果留下來:夜間點燈的遺憾
我沒有等到夜間點燈。
回程後,看著照片,心裡微微發酸。
藍白燈光沿山腳一路亮起,冷冽光暈打在雪怪身上,它們彷彿開始呼吸,像一群甦醒的巨人,在夜色中低語。
風吹起雪粒,在燈下飄浮,像碎裂的銀砂。四周安靜得只剩快門聲與吐氣聲。 白天是壯麗,夜晚卻是夢幻。兩個版本,兩種靈魂。
若那晚留下來,坐在雪地裡,看那座山緩緩甦醒,我大概會覺得——藏王真的活了。那一刻,我有點氣自己:怎麼沒等。
實用資訊總結
- 交通:福島→山形(新幹線約 1.5 小時)→藏王溫泉巴士站(約 46 分鐘)→纜車。
- 排隊:2 月旺季約 1–2 小時,建議清晨前往。
- 夜間點燈:1 月下旬~2 月下旬,17:00–21:00,最後上山 19:00,末班 21:30。
- 費用:來回纜車約 3800–4500 日圓。
- 裝備:保暖、防風、防滑鞋、雪鏡、熱飲、簡餐。
- 時間建議:想看日夜兩景,可白天先登山,午後回溫泉街休息,傍晚再上山。
後記:有些雪怪,只在錯過時最清晰
旅行是一場選擇的連鎖反應:
你早起,錯過睡眠;你下山,錯過夜色。 但也因為那位朋友,我才能走完這段雪地旅程,沒有凍傷、沒有放棄,甚至多了一份沉默而真實的陪伴。
回程車廂裡,指尖還有寒意,心卻慢慢暖了起來。
或許,最美的雪,不是你拍下的那一刻,而是你錯過之後,依然想回去的那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