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開場:你要幾歲退休?
錄音室裡,氣氛輕鬆又專注。凱宇對著麥克風拋出問題:「你覺得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
Yellow笑了笑,回應:「這是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啊。」

於是,他們帶領聽眾從一本近年熱銷的理財書《持續買進》開始,展開了一場關於「退休」的深度探討。
思想實驗:如果你能穿越百年
書裡有一個經典的思想實驗:想像有一天,你被送回1925年。你不知道會遇見大蕭條,還是科技革命。你唯一能帶回去的,是一份投資指南。

「你會跟自己說什麼?」凱宇重述著問題,語氣像說故事一樣。
有人會說:「等蘋果上市時買它的股票。」有人則說:「趕快去認識巴菲特。」這些答案在歷史上看似完美,但若一切改寫呢?如果賈伯斯選擇去當禪修大師,而不是創辦蘋果?
「真正能讓你安心的,不是精準預測未來,而是找到能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的原則。」Yellow補充道。
4%法則:數學給出的安全線
書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著名的「4%法則」。
簡單來說,當你存下來的資產夠大,把一半放股票、一半放債券,每年固定提領4%,你就能安心過30年,甚至考慮通膨還能調整支出。
「所以如果一年要花100萬,退休後要活30年,照直覺算是3000萬。但根據4%法則,其實2500萬就夠了。」Yellow邊說邊在桌上比劃著數字,好像在替聽眾把抽象的公式拆解成具體的畫面。

他補充說:「但別忘了,這只是其中一種方法。重點是要理解它背後的邏輯,而不是死守數字。」
風險的深谷:MDD的啟示
在解釋4%法則時,Yellow談到一個投資專有名詞:MDD(最大回撤)。
「想像你走在兩座山之間,看見前方更高的山峰,覺得很快就能到。但中間有個深谷,你必須先跌下去,再爬上來。」

這就是市場波動的真實樣貌。當你設計提領率時,若貪心地從4%調到5%,可能只差1%,卻讓你從能撐30年的財富,瞬間縮短為20年。因為一旦在低谷時被迫賣資產,你的本金會受到重創。
「投資不只是數學,還有心理承受力。」Yellow語氣加重,提醒聽眾。
Yellow的選擇:現金流法則
談到自己,Yellow直言:「我不用4%法則,我有自己的現金流法則。」
他算了一筆帳:如果退休後一年需要100萬,也就是一個月大約8萬。他會用房租收入4萬,加上股市投資4萬,組成穩定的現金流。
「所以我只需要大約880萬的本金——400萬付房子頭期款,480萬投資ETF。這樣就能覆蓋退休支出。」他說得雲淡風輕,但其實背後是一套嚴謹的資產配置邏輯。
這種方法,不依賴死板的提領率,而是靠持續創造現金流,來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真正的關鍵:不是退休,而是選擇
節目尾聲,凱宇問Yellow:「你有想過什麼時候退休嗎?」
Yellow大笑:「等你退休的時候,我就退休!」
隨後他語氣一轉,認真地說:「我沒有退休的計劃。因為我現在做的事,我熱愛,它不只是工作。就像畢卡索七十歲還想畫畫一樣,這不是為了錢,而是生命的選擇。」

他總結道:「真正的重點,不是你幾歲退休,而是你有沒有選擇的自由。財富的累積,不是為了逃離工作,而是讓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 「真正能讓你安心的,不是預測未來,而是應對不確定性的原則。」
- 「4%法則是一種工具,但現金流才是生活的保障。」
- 「投資不只是數學,還有心理承受力。」
- 「退休的關鍵不是年齡,而是自由選擇的能力。」
- 「財富不是為了逃離工作,而是讓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
- 「不要迷信數字,重點是理解背後的邏輯。」
- 「現金流大於支出,就是財務自由的開始。」
- 「做你所愛,愛你所做,退休就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