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常見的問題
「老師,你覺得ChatGPT能取代心理諮商嗎?」

她話鋒一轉,眼神變得專注:「可是,你知道嗎?我發現它有些答案,根本就是用推估的。」她曾經追查過ChatGPT引用的資料來源,最後發現——有些根本不存在。
「它會自信滿滿地把推測包裝成事實,這就是它的限制。」
情緒價值:為什麼我們愛上和它聊天
然而,另一面卻令人驚訝。許多人在使用ChatGPT時,感受到滿滿的「情緒價值」。
「它總是站在你這一邊,話語正向而溫柔,不會故意刺傷你。」周慕姿形容,有些人甚至把它當成深夜裡的傾聽者。當孤單襲來,ChatGPT能迅速抓住你的煩惱,幫你清晰化,甚至用溫暖的語言回應。

她停頓了一下,語氣多了分誠懇:「說真的,它的心智化能力很強。你把亂七八糟的情緒丟給它,它能很快幫你整理清楚。」這點,甚至讓她承認:「有時候,它比心理師還要快。」
機器的局限:缺席的連結
但是,心理諮商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周慕姿舉例,在諮商室裡,來訪者真正感受到的是「被看見」。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化學變化:心理師坐在你面前,凝視、傾聽,接住你最脆弱的情緒。
「這份真實的連結,AI永遠給不了。」她語氣篤定。
此外,心理師不只是安慰。他們會幫助個案面對那些強烈、難以承擔的情緒,引導他們學會在最慌亂的時候,仍能把自己照顧到六十分。「這就是心理韌性的養成。」她說。
三大任務:人類的心靈課題
周慕姿常在課堂中分享:人生有三大任務——
- 接納自己的需求
- 承擔強烈的情緒
- 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而其中,最難的一課,正是「承擔強烈情緒」。
「很多人長大後,才發現自己從來沒學過怎麼安撫自己。」她說。這正是心理諮商最珍貴的部分——教會人們如何自我安撫,從一次次成功的經驗裡,長出力量,發現「原來我有能力照顧自己」。

她停下來,微微一笑:「而這,是ChatGPT無法做到的。」
投射與真實:諮商室裡的鏡子
她進一步解釋,心理諮商還有一個重要元素——投射。當個案把內心的恐懼、依賴投射到心理師身上,透過真實的互動,他們能看見自己在關係裡的樣子,進而調整與他人的相處模式。
「可是,和ChatGPT對話呢?」她攤手笑笑,「它永遠只會安慰你,卻不會讓你真正看見自己。」
ChatGPT的角色:小助理與情緒出口
這並不代表ChatGPT沒有價值。周慕姿說,她常把它當成「小助理」,承擔大量瑣碎的工作,甚至「承擔了她所有灌老闆的脾氣」。
她打趣道:「半夜逼它加班,它也不會抱怨,一個月還只要六百多塊。」全場哄笑。但她又補上一句:「這就是工具的本質。它能安撫、能整理,但無法取代人類的深度連結。」

結語:善用工具,擁抱人性
回到那個最常見的問題——ChatGPT能取代心理諮商嗎?
周慕姿的答案是:「它只能取代一部分角色。」它能成為陪伴、成為傾聽者、成為整理思緒的助手。但真正的療癒,仍然需要一個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陪你一起承擔、一起探索。
「因為人真正需要的,不只是答案,而是被理解的感受。」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 「改變不是詛咒,而是修行;療癒不是答案,而是被理解。」
- 「ChatGPT能安慰你,但無法替代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連結。」
- 「人生三大任務:接納需求、承擔情緒、感覺自己重要。」
- 「心智化能力再強,也無法取代一個人對你眼神的理解。」
- 「工具能幫你,但真正的療癒,仍然需要人。」
- 「安慰不是終點,學會承擔才是。」
- 「ChatGPT是小助理,但不是靈魂伴侶。」
- 「最珍貴的療癒,是被看見、被接住、被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