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的國際組織|戰亂的加害者:恐怖主義的溫床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文/島國觀察室

導言

  從一戰後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到二戰後的聯合國(United Nations),人類曾兩度寄望於國際組織能防止戰爭、維護和平。然而百年過去,這些機構卻在歷史舞台上留下幾乎相同的弔詭註腳:它們不是無力,就是淪為大國的附庸。國際聯盟因缺乏執行力而失敗,聯合國則因五常否決權而被架空。

  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薩戰火綿延、敘利亞內戰未平時,聯合國安理會不是陷於僵局,就是被常任理事國直接否決。人命在這些會議桌上不過是數字,兒童與家庭成為最先、也是最慘烈的犧牲者。而大國口口聲聲高舉「和平」大旗,實際上卻縱容戰爭、製造仇恨,讓新一代難民淪為恐怖組織的溫床。這樣的荒謬,難道不是歷史一次又一次的悲劇重演?

一、國際聯盟:理想主義的幻覺

  1919 年成立的國際聯盟,本意是以「集體安全」取代傳統軍事同盟,避免戰爭重演。然而,它在誕生之初便注定失敗:

raw-image
  1. 美國拒絕加入:最重要的大國缺席,使國聯失去政治與軍事支撐。
  2. 缺乏強制力:國聯沒有獨立軍隊,制裁淪為外交空話。
  3. 成員國自保優先:各國更關心本身利益,而非集體和平。
raw-image

  1931 年,日本入侵滿洲;1935 年,義大利攻擊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1930 年代後期,納粹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步步擴張。國際聯盟對這些侵略僅止於譴責,卻無法行動。

raw-image

  國際關係學者卡爾(E. H. Carr)在《二十年危機》(The Twenty Years’ Crisis)中直言:國際聯盟是空洞的理想主義,沒有力量基礎必然破產。歷史證明,他的批判並非悲觀,而是殘酷的現實。

二、聯合國:五常綁架下的虛假秩序

  二戰後的聯合國設計上似乎比國際聯盟更完善,安理會五常(美、英、法、蘇/俄、中)握有否決權,目的在於確保大國參與。然而,這樣的制度成為另一種極端:任何涉及五常的衝突,聯合國必然失能。

raw-image
  1. 美國入侵伊拉克(2003):未經安理會授權,美國仍以「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藉口發動戰爭。事後證明完全虛假,但聯合國卻無力追究。
  2. 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2014):譴責草案被俄國一票否決,國際社會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3. 俄羅斯全面侵烏(2022):安理會多次召開緊急會議,但俄國否決所有譴責,聯合國被徹底架空。

  學者伊恩.赫德(Ian Hurd)在《國際組織:政治、法律與實踐》中批評,聯合國安理會既是「國際合法性的來源」,也是「大國阻撓的工具」。五常否決權並沒有保障和平,反而成為戰亂的保護傘。

三、五常的加害者角色

  五常理應是秩序的守護者,但現實卻是戰亂的縱容者,甚至是直接的加害者:

raw-image
  1.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轟炸敘利亞平民,卻能堂而皇之否決譴責自己的決議。
  2. 美國:多次繞過安理會單邊行動,伊拉克戰爭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3. 中國:在緬甸、敘利亞等議題上與俄羅斯並肩,保護專制政權免於譴責。
  4. 英國與法國:雖自稱民主國家,但殖民遺緒與中東軍事干預同樣留下爭議。

  國際危機研究組織(ICG)直言:安理會五常往往不是和平的推手,而是衝突升級的共犯。這種縱容延續了戰亂,新難民在營地裡成長,失去教育與未來,更容易受到極端思想吸納。這正是恐怖組織壯大的土壤,而五常的冷漠與算計,等同於默許仇恨在全球擴散。

四、人命只是數字:戰亂中的兒童與家庭

  聯合國在人道救援上仍然存在,例如聯合國難民署(UNHCR)、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但這些努力永遠追不上戰爭帶來的破壞。

  1. 烏克蘭:UNICEF 報告顯示,超過 700 萬兒童流離失所,教育全面中斷。
  2. 敘利亞:十多年戰火,使 250 萬兒童失學,一整代人成長於戰亂。

五、加薩走廊:紙老虎式的國際法

  加薩的人道危機,更是聯合國失能的寫照。自 1967 年以來,以色列持續在被佔領土地上建立屯墾區,並在耶路撒冷築起高牆,聯合國與國際法院屢次裁定其非法,但從未有實質制裁。根據 UNRWA,當地超過 200 萬居民擠在難民營裡,其中過半是兒童。學校被轟炸、醫療體系崩潰、營養不良與心理創傷已成常態。

raw-image

  安理會雖通過數十項決議,要求以色列停止佔領,但美國長年行使否決權,使所有決議形同廢紙。維和部隊更從未進駐加薩維持治安。結果是:死亡人數累積、難民營持續擴張,而國際社會只能在會議上「深表關切」。

raw-image

  聯合國特別報告員邁克爾.林克(Michael Lynk)直言,以色列的持續佔領「已構成種族隔離政策的一部分」。然而,國際社會無動於衷,反而讓新一代巴勒斯坦兒童在絕望中長大。當教育與希望被剝奪,恐怖組織便在廢墟中壯大,仇恨被一代代延續。

五、結語:失能的國際秩序,台灣的反思

  國際聯盟失敗在「無力」,聯合國失敗在「被五常綁架」。兩者共同點在於:當大國既是規則制定者,又是規則破壞者,國際組織便喪失正當性。

raw-image

  今日的聯合國,僅能提供一碗熱湯、一間臨時教室,卻無法阻止轟炸與屠殺。這不是因為官員懶惰,而是制度設計讓它只能「數字化人命」。最脆弱的兒童與家庭成為第一批犧牲者,而新一代難民的絕望又反過來成為極端主義的燃料。大國口中所謂的「維護和平」,其實是在製造下一場戰爭的火種。

raw-image

  烏克蘭與加薩的例子證明:戰亂的代價最終由平民承擔,而大國卻能藉制度規避責任。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人類不斷重演失能的循環。可悲的是,即便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無數衝突,人類仍未學會教訓。

raw-image

  這樣的聯合國,台灣真的有加入的必要嗎?當它連最基本的防止戰爭、保障弱勢都做不到,「國際合法性」是否只是一種幻覺?台灣若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國際席次,而忽略自我防衛與民主價值的實質建構,那麼加入聯合國也無法換來真正的安全。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問題是:在一個失能的國際秩序裡,台灣該如何尋找自己的立足之道?


參考資料

  • Barnett, M. (2011). Empire of Humanity: A History of Humanitarianis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Carr, E. H. (1939).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 London: Macmillan.
  • Hurd, I. (2020).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olitics, Law, Practice (5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CG). (2023).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Rivalry. Brussels: ICG Report.
  • UNICEF. (2023). Impact of the War on Children in Ukraine. New York: UNICEF.
  • UNRWA. (2024). Gaza Emergency Situation Report. Amman: 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Works Agency.
  • UNHCR. (2023). Global Trends: Forced Displacement in 2022. Geneva: UNHCR.
  • WFP. (2023). Hunger Hotspots: FAO-WFP Early Warnings on Acute Food Insecurity. Rome: WFP.
  • Reuters. (2022). Russia vetoes UN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on Ukraine.
  • The Guardian. (2023). UN accused of failure as Gaza children bear brunt of conflict.
  •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22). The UN Security Council’s paralysis on Ukraine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order.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258會員
100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08/28
這次在 X 平台的交流,與過往大多數只剩謾罵與攻擊的互動不同。意外地,我遇到了一位願意靜下來「談」的網友。雖然我們的立場與觀點依舊存在差異,但理性的對話,讓我看到另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5/08/28
這次在 X 平台的交流,與過往大多數只剩謾罵與攻擊的互動不同。意外地,我遇到了一位願意靜下來「談」的網友。雖然我們的立場與觀點依舊存在差異,但理性的對話,讓我看到另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5/08/27
爭吵沒有結論,但能照見文化與思維的鴻溝 在網路世界裡,這次刻意在 X 平台(原 Twitter)與中國網民展開互動,將其視為一場「社會性實驗」。
Thumbnail
2025/08/27
爭吵沒有結論,但能照見文化與思維的鴻溝 在網路世界裡,這次刻意在 X 平台(原 Twitter)與中國網民展開互動,將其視為一場「社會性實驗」。
Thumbnail
2025/08/16
當你身邊的人開始把「馬鈴薯」說成「土豆」,「影片」說成「視頻」,「飛彈」說成「導彈」,滿口的「老鐵!哥們!家人們!」,小孩的幼兒園表演歌曲變成「抖音歌曲」,甚至連低俗的「黑桃A」也成為熱門曲目時,文化入侵早已產生效果。
Thumbnail
2025/08/16
當你身邊的人開始把「馬鈴薯」說成「土豆」,「影片」說成「視頻」,「飛彈」說成「導彈」,滿口的「老鐵!哥們!家人們!」,小孩的幼兒園表演歌曲變成「抖音歌曲」,甚至連低俗的「黑桃A」也成為熱門曲目時,文化入侵早已產生效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色列空襲迦薩的聯合國學校,數十死。西班牙跟進南非,向國際法庭告以色列種族滅絕。美眾議院譴責國際法庭。。 聯合國報告:全球360萬兒童陷入飢荒。 朝鮮半島局勢升溫,北韓拆兩韓鐵路,南韓恢復邊境演習。 BJ:天佑人類。 如果daddy真要開第三戰線,我希望不要開在台海,南北一點,我可以出點錢支
Thumbnail
以色列空襲迦薩的聯合國學校,數十死。西班牙跟進南非,向國際法庭告以色列種族滅絕。美眾議院譴責國際法庭。。 聯合國報告:全球360萬兒童陷入飢荒。 朝鮮半島局勢升溫,北韓拆兩韓鐵路,南韓恢復邊境演習。 BJ:天佑人類。 如果daddy真要開第三戰線,我希望不要開在台海,南北一點,我可以出點錢支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Thumbnail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Thumbnail
看見新聞又開始報導軍事演習,總讓我不自覺認為,如果我們要的世界和平是這樣,那麼為何每一年都要軍演?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就是為了「可能」的世界衝突作準備?說來真的很好笑,又如此矛盾。現在野火燒不停,我們除了要維護自然景觀,還要防止可能的戰爭,為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角力不斷,台灣與中國的
Thumbnail
看見新聞又開始報導軍事演習,總讓我不自覺認為,如果我們要的世界和平是這樣,那麼為何每一年都要軍演?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就是為了「可能」的世界衝突作準備?說來真的很好笑,又如此矛盾。現在野火燒不停,我們除了要維護自然景觀,還要防止可能的戰爭,為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角力不斷,台灣與中國的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2024/0223 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來以抽象又不乏洞見的大會主題著稱。當今世界包括美國,幾乎是人人恐懼、人人不滿。三大不滿集團包括:跨大西洋夥伴、專制集團、全球南方。報告認為要求最多相對收益的是「專制集團」,美國認為自己過去主導做餅,現在卻能分得的越來越小...
Thumbnail
2024/0223 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來以抽象又不乏洞見的大會主題著稱。當今世界包括美國,幾乎是人人恐懼、人人不滿。三大不滿集團包括:跨大西洋夥伴、專制集團、全球南方。報告認為要求最多相對收益的是「專制集團」,美國認為自己過去主導做餅,現在卻能分得的越來越小...
Thumbnail
2020/2/24 權力移轉是當前西方國際秩序的物質性裂隙。觀念性的裂隙如果放任漂流,則會導致秩序的「西方缺位」,也滑向地緣政治與大國對抗。這將使氣候、公衛、軍控、網安等強烈要求跨國合作的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難以治理。一旦有任何角落出現異常,公眾的廉價對策,就是尋找「他者」來卸責甚至落井下石。  
Thumbnail
2020/2/24 權力移轉是當前西方國際秩序的物質性裂隙。觀念性的裂隙如果放任漂流,則會導致秩序的「西方缺位」,也滑向地緣政治與大國對抗。這將使氣候、公衛、軍控、網安等強烈要求跨國合作的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難以治理。一旦有任何角落出現異常,公眾的廉價對策,就是尋找「他者」來卸責甚至落井下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