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實驗:與中國網民的爭吵與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副標:爭吵沒有結論,但能照見文化與思維的鴻溝

作者:島國觀察室

一、前言

在網路世界裡,爭吵往往不會有結論。但爭吵的過程,本身卻是一種觀察的機會。這次刻意在 X 平台(原 Twitter)與中國網民展開互動將其視為一場「社會性實驗」目的不是為了贏,而是想透過真實的對話,檢視彼此語言背後的文化、教育與思維差異。

二、方法與過程

我以「批判中國共產黨」作為引子,藉由BBC中文網「日本政府要求改進網路醜化裕仁天皇」乙情,丟出一些容易引發反應的句子,觀察不同類型的中國網民會如何回應。整個過程我盡量保持原樣,不刻意引導或過度修飾,讓對話的自然狀態浮現。

互動樣本大致可分為兩類:

  1. 謾罵型:以髒話、辱罵、威脅為主,不涉及實質論點。
  2. 理性型:雖然帶有偏見或資訊落差,但願意針對觀點本身進行討論。

以下我將兩組的實際互動呈現,並進行分析。

三、謾罵型互動(A 組樣本)

在這組中,對方的典型反應包括:

  • 直接人身攻擊(如「狗日雜」「蠢貨」「野狗」)。
  • 情緒化辱罵(問候家屬、慰安婦等字眼)。
  • 轉移議題(把批判共產黨等同於「親日」「舔美」)。
  • 暴力威脅(「血洗台灣」「等解放了看你屍體」)。

這些回應幾乎沒有涉及邏輯推理,而是透過羞辱與威嚇來維護自身的身份安全感。其共通點是:把「黨=國家=民族=自我」完全融合,於是任何對共產黨的批評,都被視為對個人和民族的侮辱。

四、理性型互動(B 組樣本)


在這組裡,雖然比例明顯稀少,但仍能看到理性討論的可能。他們的回應特徵包括:

  • 願意承認歷史事件,並與「制度」「記憶」連結。
  • 試圖提出命題(如「共同祖先」、「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矛盾」)。
  • 把對台灣民主的質疑框架化為「洗腦」討論。
  • 願意回應我提出的「政黨≠國家≠個人」的切割方式。

例如,在一段長時間的對話中,對方從最初的「你們被洗腦」逐步轉向討論「產業依賴」、「社會階層固化」、「政黨影響教育」等議題。雖然仍存在偏差,但至少願意圍繞在制度和利益層面,而不是單純謾罵。

五、分析:A/B 對照

A 組(謾罵型) 展現了仇恨教育的語言結果。他們的回應以情緒取代理性,以辱罵代替論證,以暴力威脅代替溝通。歷史在他們的語境中,成為情緒動員的武器,而非反思的資源。

B 組(理性型) 則顯示,理性交流雖然困難,但並非不可能。當我以「止戰而非無限仇恨」來談歷史,並以「政黨與國家區隔」來澄清概念時,對方開始暫時放下攻擊,回到相對理性的討論。這代表若能降低威脅感,並提供清晰的論述框架,對話仍可維持在理性軌道上。

然而,B 組的比例極低。這背後有三層結構原因:

  1. 資訊單一化:中國社會長期單一敘事,使異見自動被標籤為「敵對宣傳」。
  2. 群體壓力:公開理性討論,容易被同儕視為軟弱。
  3. 平台激勵:演算法獎勵情緒與衝突,使謾罵比理性更易被看見。

因此,理性對話雖然可能,但往往需要極高的技巧與耐心,才能在仇恨語境裡暫時打開一個空間。

六、實務策略

從這次經驗中,我整理出幾個能夠「降低衝突、保持對話」的策略:

  1. 先界定議題,再談立場:遇到被帶去民族或祖先,就錨回制度層面。
  2. 切割身份層次:持續提醒「政黨≠國家≠個人」。
  3. 鋼人+反問:先承認對方的合理關切,再提出可檢證的問題。
  4. 去激化語彙:用「我理解你擔心…」等語句降低威脅感。
  5. 落到具體利益:把抽象概念拉到「產業依賴」「供應鏈風險」等層次。
  6. 體面收尾:明確說「謝謝願意交流」避免回彈到謾罵。

七、結論

這場實驗讓我看見:爭吵雖然無法帶來結論,但卻能揭示文化與思維的深層差異。謾罵型的多數,反映出仇恨教育與單一敘事下的語言習慣;而理性型的少數,則讓我們看到在資訊落差中仍存在有限的對話可能。

兩岸民間或許真正的分歧,不只是立場,而是身份框架與資訊環境的差異。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被打開,那麼關於「統一、國族認同」的討論,注定只能停留在口號與威嚇。但如果有更多人願意跨出謾罵,哪怕只是少數,也能證明理性並非完全不可能存在。

爭吵沒有結論,但能照見文化與思維的鴻溝。 這就是這場社會性實驗給我的最大收穫。

不管他是不是機器人🤖,天亮了😵‍💫,我也該睡覺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6會員
48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08/16
當你身邊的人開始把「馬鈴薯」說成「土豆」,「影片」說成「視頻」,「飛彈」說成「導彈」,滿口的「老鐵!哥們!家人們!」,小孩的幼兒園表演歌曲變成「抖音歌曲」,甚至連低俗的「黑桃A」也成為熱門曲目時,文化入侵早已產生效果。
Thumbnail
2025/08/16
當你身邊的人開始把「馬鈴薯」說成「土豆」,「影片」說成「視頻」,「飛彈」說成「導彈」,滿口的「老鐵!哥們!家人們!」,小孩的幼兒園表演歌曲變成「抖音歌曲」,甚至連低俗的「黑桃A」也成為熱門曲目時,文化入侵早已產生效果。
Thumbnail
2025/08/14
身為撰寫社論的作者,我深知每一篇政治評論的發表,都是一次暴露自己立場與人脈的行為。支持者會看到,也會有反對者盯著你的一言一行。甚至,還有些人會帶著任務或目的接近你。以下非虛構,而是這幾天的事。
Thumbnail
2025/08/14
身為撰寫社論的作者,我深知每一篇政治評論的發表,都是一次暴露自己立場與人脈的行為。支持者會看到,也會有反對者盯著你的一言一行。甚至,還有些人會帶著任務或目的接近你。以下非虛構,而是這幾天的事。
Thumbnail
2025/08/12
「核電」— 它低碳、穩定、成本相對便宜,對高耗電的半導體與 AI 產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支持與反對,我們自己到底在意什麼?是短期利益?還是長遠發展?政客的話術,我們相信多少?有真的在意過自己的政治行為嗎?
Thumbnail
2025/08/12
「核電」— 它低碳、穩定、成本相對便宜,對高耗電的半導體與 AI 產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支持與反對,我們自己到底在意什麼?是短期利益?還是長遠發展?政客的話術,我們相信多少?有真的在意過自己的政治行為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