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社區,或漢語環境,人們常把開車兜風稱作「遊車河」。這個暱稱帶著幾分俏皮,也自有閒適的况味。而我呢,自年輕起,就偏愛這樣的遊蕩。 開車上路,不必追趕什麼,也無須承擔什麼。窗外風景緩緩後退,微風從縫隙拂入,帶來清涼觸感;耳邊傳來音響的樂聲,與引擎的低鳴相應和。那一頃刻,身心俱輕,如釋重負。 遊車河可以懷著目的——比如拜訪好友、探看風景;也可以全無目的——隨意駛往陌生小徑,或在僻靜處暫時停靠。全然隨興:興至則往,興盡便返。 此時汽車宛如扁舟,載我行於陸上的河流。方向盤在手,卻不必計擬地址,順任心意而行。這份自在隨性,正是最迷人之處。 行車途中,所見到風景也常令人驚喜。都市霓虹宛若水波閃爍,鄉野景致如畫鋪展。這些浮光掠影,彷彿詩句流動,都一一刻入心版。於是每次出遊,都是生活篇章的新開展。 有時,也與妻子同行。她坐在副駕,指點窗外風景,或輕哼歌曲。兩人並肩而行,不必多言,已是最好的陪伴。 當汽車穿行街道或郊野,心中常升起莫名的快意。遊車河不僅是個人消遣,更像是一場「微旅行」,將兩人繫在一起,同奔遠方;這份共享的靜好,令漂遊更添情趣。 旅遊文學裡有所謂「移動理論」,移動能改變觀念,帶來心意更新,思維的轉換。我深以為然。車子前行,景色更替,心中的執念隨之鬆脫。糾纏的思緒,在車燈劃過的瞬間,變得不再沉重。往往就在這些看似無目的之漂遊中,一個個靈感,忽然閃現;一個個問題,悄然明晰。 漂遊車河之樂,不在於抵達何處,而在於行進本身。它讓我看見城市另一種樣貌:人群散去後的街道、紅綠燈交替的節奏;也使我聽見內在的聲音。那些被掩藏的欲望、被壓抑的思緒,都在車河中漸漸甦醒。於是,當夜幕低垂,車燈如繁星閃爍,那份輕盈與自在,更添幾許詩意。 人生的道路,往往需要規劃,需要承擔;偶爾不妨放下拘執,自在漂遊。車河漂流提醒我:生命不只是目的與終點,更有沿路的無數風景。當我們願意在移動中放鬆,便能在流轉之間,再次觸摸那份心靈的亮光;而正是這份亮光,推動我們繼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