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零日攻擊》EP6 〈金紙〉,感覺相較於前幾集,這集的故事和敘事方式,最貼近一般常民的生活想像,演員、台詞的呈現也給人一種「對這就是我生活周遭、過去生命中有出現過的對話!」的感受。而在個人的日常生活與人生選擇之間,又加入不那麼日常的一些宗教、懸疑元素,增添整體故事的豐富性,也更吊人胃口想要往下一探究竟。
在結尾,故事保留了一些開放性,我們無從得知主角在回應了一些神明、家人、生命給他的功課之後,下一步人生又將漂往何方、如何回應這纏繞七十年未解的難題。燒王船那刻,強烈的火光映照在主角臉上,汗水落下於或許混合了滿足、釋懷、也有些許迷茫的神情,當下實踐的使命彷彿把糾結於其身的、貫穿整部故事的多重矛盾暫時忘卻,至少專注於此時眾人團結一心,合力完成了一件盛事。只不過,火光與放炮聲隆隆,何嘗不也是海的對岸步步近迫,眾人不得不在盛宴之後,重返面對的可能現實。
要是說那時候,真的爆炸了,那我們這些人呢?你們有想過嗎?我們都會死。
鏡頭拉遠,戰機劃破盛宴光火下的夜空,那些探問看似是給海的那一邊的質疑。但這些迴響也留在心底,我們無從控制別人如何解這道題,只能尋求在時局的洪流之中,做出自己當下認為最好的選擇。
劇中有些畫面與提問多少是很有感觸的,曾經想過,在這個時代作為台灣人,是一個可以如何描述的經驗?就像想要撿骨、不想離台的阿嬤氣憤地說:
什麼時候要打啦,我活七十年了啦!一天到晚說要打,打到現在也沒打啦!就沒打阿!最重要的是你老爸要撿骨頭,撿骨頭更重要啦。
看似荒謬的對話,卻也直接地點出這個好像在每個台灣人的生命中,應該要很重要,卻也不知道該把它安放在優先順序何處的問題。如果知道一個月後要開戰了,那當然很重要,所有一切可能都沒有更重要。但實際上,沒有人知道何時發生,於是它就成為一個尷尬、沉悶地存在的問題,既無法真正把它放進人生規畫中考慮,但也無法在規劃上讓它消失。
我想過如果有能力時是否該買房,也想過出國讀書或離開台灣發展,但那是否又是自己想過的生活?有必要為了一個無法確知的可能性,改變多少人生軌跡?於是,戰爭的可能性,是一個有機會讓我推翻任何重要決定的因素,卻也是一個尚未發生,好像也就只能保持著現狀,處在一個動彈不得、尚未決定的狀態,感受著自己的無能為力,有些時候不免為它感到無奈、氣憤、厭倦而煩悶。只能知道現在沒發生,但半年後、一年後、三年、五年...會是什麼樣的變化?阿嬤等了七十年,沒有誰能說得準。
描述這些經驗是困難的,因為它尚未發生,有太多的想像、處在不同視角的解釋空間,或許就連感受也是模糊的,於是這樣的故事不容易被訴說,但我支持劇集試圖描述這個獨特經驗的嘗試,或許也讓這些經驗更有可能被討論、被賦予更清晰的樣貌、被聽見。如果終有一天台灣必須面對這個歷史難題,至少我希望,我們的故事有機會被世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