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讓我想開的關鍵是佛洛姆的《逃避自由》一書
看到作者是佛洛姆,湧起了一些熟悉感
我記得先前曾在書店翻閱他的《愛的藝術》
我既的那我我還感嘆那間書店的選書,好對我的胃口
今天我在網上稍微多了解一點《逃避自由》這本書
昨天體認到我如何逃避自由
今天我聚焦在如何直面自己的自由
我覺得要更真實的面對自己的自由,是會焦慮、不知所措的
因為我們從小就不斷被教該如何如何,該唸書唸書、該賺錢賺錢、該結婚結婚、該生小孩生小孩
所有人本來都看著地圖前進的,誰知你突然抬頭,突然不爽跟著指標和地圖走了,
路上能看見的指標都是叫你回到集體、融於社群
原本同行的人,也都還照著地圖繼續走
這下怎麼辦?
所以焦慮正常
別急著怪教育沒教、文化封閉,這兩個是用來訓練個體合群的
一個群體共享一個文化,會形成一個相應而穩定、可預測的社群
教育是讓不諳世事的新成員們,融入社群,維持社群的穩定
先慶幸會遇到這問題,代表自己的自我意識更清晰,能在融入群體的前提下,保有自身的個體性
不過學校沒教是事實,社群無法知道你的個體性你會怎麼表現
你要怎麼發揮你的個體性,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要嘛逃避自由,回去服從權威
要嘛,佛洛姆提供了兩個提示:
"愛"
"創造性勞動"
15年前Simon Sinek有一部TED演講,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
用三個同心圓來說明,從核心到外圍依序是Why, How, What
是不一定要當Great leader啦
但佛洛姆的"愛" 和 "創造性勞動"
好像已經以擁抱自由為前提,幫忙回答了Why 和How
只是很籠統,要每個人再依著自己的情境發揮
這個沙龍就是我的一個創造性嘗試吧
核心的Why是愛自己、愛每一個人
How是促進並分享我的思維,我覺得我的思維方式和成長是很受祝福的,是在主流社會下被保護的一片淨土
What就要感謝這個平台,讓我能很輕易的把How具體化的創造、傳播出來;打字的過程其實是我自我成長的過程;如果我這些拿來自我肯定、人格發展的文字也能掃到你,那就是附加價值啦
願這些文字能帶來上揚一度的嘴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