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唸華文文學系出來要做甚麼?
生為工作即將滿兩年的菜鳥我可以大聲拍胸脯跟你說──只有想不到,沒有用不上。雖然不像印象中宗蓉老師舉的例子:某位學姊/學長後來從商去了,在一些滿懷惆悵的時刻,不知不覺就背出相似境況的詩詞,在詩詞中感到慰藉、跨世紀的同理及由古人通達角度帶來的釋懷。(印象常常不可靠,有錯還請不吝糾正,感謝)這般個人性,但從華文系滿滿的申論題試煉中,朽木如我還是習得些微詮釋的皮毛,用來撰寫計畫相關文書還算足夠,再加上諸多恩典得以謀生。
然而,當人從事詮釋的工作久了,有時會懷念選擇題的粗暴明快。所以我決定來分享工作後培養的惡習,適逢開學季,推薦給眾人文社會學院,遭申論題纏身的學弟妹。
這惡習基本上不影響他人,只是你會需要花些時間,而且隨著配合的單位,可能需要花到上班/上課工作日的時間,不過既然是大學生,肯定不成問題,總會有空堂可以運用。
操作方法如下(以三等業餘無線電人員資格測試為例):
- 挑一項題型只有選擇題,而且全然由題庫出題的證照考試。若您在意甚麼都不會,卻考過考試有些不道德,那麼可以再增加一道條件:該考試通過後得到的證照公認僅為入場券,不會賦予你什麼實質權利,實際上操作還是需後續的學習。(讀到這如果你覺得聽起來怎麼這麼雞肋啊,我只能說很棒,同學你的理解一點也沒有錯)
- 研究出題比例,並按比例高低為閱讀背誦的優先順序。時間緊急時,可轉化為取捨順序,出題比例低又困難理解/需計算/數字題就乾脆不看。舉例來說:電磁相容性技術題庫10題考1題>射頻干擾的預防與排除18題考1題>無線電相關安全防護36題考1題
- 考過證照,麻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感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沒有什麼事情是處理不了的,獲得暫時性自我感覺良好。
至於如何解除這惡習帶來的作用,基本上作用都是有時效的,所以過段時間自然粉紅泡泡就會被戳破。想要提早解除的話,可以服用我有位三等普考兩年就考過上岸的朋友之金玉良言:選擇題是給高中生做的,你還是高中生嗎?有甚麼好驕傲的,我們普考三等全都是申論題好嗎,大人都寫申論題,小朋友才選擇題。
為什麼這是惡習呢?因為無法完全滿足真正的需要,當效果退去,你會想再考下一張證照,重新獲取心理的安定感,一遍再一遍,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