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害怕失敗

螞蟻兒-avatar-img
發佈於讀書心得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你是否常常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立即行動,導致錯失了許多良機? 你是否常常因為在意他人的評價,而不敢做出不一樣的行動,導致你無法做真正的自己? 你常常想要與眾不同,卻不願意跨出那改變的第一步,導致你仍然庸庸碌碌、隨波逐流。就算你讀了許多有關成功的書籍,讀過許多成功人士的經歷,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

其實,成功人士與平庸人士剛開始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成功人士善於創造機會、抓住機遇。他們不像一般人那樣,認為等待就會有奇蹟發生,而是勇於嘗試、不斷地主動進取,讓成功的機會更大一點。

愛迪生:我不是失敗一萬次,而是找到一萬種不成功的方法

愛迪生:我不是失敗一萬次,而是找到一萬種不成功的方法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的第一個成功習慣就是「主動積極」,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你可以選擇你要將心力專注在你能改變的事,也能夠選擇如何回應失敗與不幸。如果你害怕失敗、屈服於不幸,那是你自己的選擇,但你也能夠選擇如何去面對失敗與不幸。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們,將會決定我們接下來會積極行動還是消極行動。唯有保持積極的行動,才有可能改變現狀,將命運扭轉。

【失敗一點都不可怕】

除非失敗就等於死亡或者傾家蕩產,否則大部分的失敗都不可怕。別去在意其他人如何評價自己,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看待你自己。如果你想要成功,那就必須不斷地嘗試和努力,哪怕會面臨九十九次失敗,只要第一百次嘗試是成功的,那你就是成功的。

(1) 失敗是學習的養分。

每一次嘗試都會讓我們學到經驗和教訓,讓我們更接近成功一點。別人的經驗也值得我們的參考,讓我們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失敗是學習的養分,有失敗才會讓我們成長,有失敗才會磨鍊我們的心志,培養不屈不撓的精神。

(2) 失敗是常態,不是例外。

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有許多失敗的經驗,如果你只看到他們成功的光鮮亮麗,卻忽略他們背後經歷的辛酸血淚,那會讓我們在面臨失敗時就恐懼不前。其實失敗只是常態,不是例外。如果你能夠坦然接受失敗,就能夠用更從容的心態繼續前行,迎接各種挑戰。

(3) 失敗不是終點,而是過程。

只要堅持不懈,那麼失敗就只是過程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現在就放棄了,那麼失敗就是你的最後結果。所以不要輕易放棄,很多時候只要你願意再堅持一下下,你就能夠看現成功的曙光。

raw-image

(4) 失敗會幫助我們修正方向。

失敗值得我們去思考是哪裡做錯了,或者方向正不正確。如果能夠及時修正錯誤和努力的方向,可以幫助我們朝著最終目標前進,而不是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時間。

(5) 失敗會磨鍊我們的心志。

經歷過失敗,才能夠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堅強。儘管前路仍然崎嶇坎坷,我們仍能咬緊牙關繼續前行,因為我們相信在前方等待我們的,將會是璀璨的光明。

【克服害怕失敗的五個訣竅】

失敗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我們不願意面對失敗的心態。如果能夠坦然地面對失敗,我們便能夠從中找到正面的意義,讓我們用更冷靜、客觀、理性的態度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這裡提供克服害怕失敗的五個訣竅:

(1) 重塑對失敗的定義。

失敗不是一種對我們的否定,而是一種行動或不行動的結果。每個人都會面臨失敗的時刻,與其沉浸在自我否定的感傷之中,還不如坦然接受這樣的結果,然後想想下次要怎樣做比較好。

如果能夠習慣於失敗,習慣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那麼會讓我們保持平常心,不會受到結果的影響。因為我們仍然要朝著我們最終目標來前進,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只是過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最終成果。

(2) 設定可行的小目標。

如果目標太困難,不知該如何著手,可以先從簡單的目標開始做起,或者將大目標拆成若干個小目標,然後各自擊破。

這樣做有幾個目的,其一是降低難度,讓我們不至於感到焦慮; 其二是可以將心力放在完成小目標上,不至於看到困難的目標就不知所措; 其三是完成小目標可以增加我們的自信,讓我們更有信心去挑戰更大的目標。

(3) 專注過程而非結果。

把注意力放在行動與學習,而非「成敗」二字。《心態致勝》作者卡蘿.杜維克認為人可以擁有「固定型心態」或者「成長型心態」。擁有固定型心態的人,他們認為能力是天生的,所以他們不願意努力,也不願意從失敗或錯誤中學習; 但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他們認為能力是可以改變和成長的。面對失敗和挫折他們願意積極面對、努力學習,將失敗化為成長的養分,將失敗視為過程中的一部分而非結果。

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的行為。如果你想要有所長進,就必須不斷地努力,才能夠不斷地成長。重視過程的成長,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並沒有白費,看看我們一路上的收穫,其實我們已經比一開始進步許多了。

raw-image

(4) 練習最壞情境思考。

提前接受可能的失敗,反而能減少恐懼。如果失敗造成的結果最多就那樣了,那麼確實失敗並不可怕,也不可恥。如果太在意失敗對自己的影響,或者太在意他人的評價,會讓我們不敢嘗試,或者只敢打安全牌,反而會讓機會就那樣白白地溜走。

想要成功就必須勇於冒險,冒險並不是叫我們有勇無謀,去做危險的事情; 而是能夠評估完風險,在該出手的時候出手。儘管承擔不確定的風險會讓我們面臨失敗,但是不敢冒險會讓我們錯失更多的可能性。

(5) 建立支持系統。

有良師益友的鼓勵與回饋,就不會被恐懼困住,這裡也說明了人脈的重要性。如果你有良師益友,他們會給你實質的建議,讓你少走一些冤枉路; 也會給你一些精神和實質上的幫助,讓你能夠減少一些努力的阻力和障礙; 甚至會和你一起努力,和你一起成長。

家人在背後的支持也很重要,他們可以讓你減少一些後顧之憂,讓你能夠專心致志。成功的道路並不是靠一個人單打獨鬥就能夠闖出一片天的,有時候還需要他人的幫助,或者遇到生命中的貴人,才能夠幫助自己達到想要的目標。

【擁抱成功的五個心法】

能夠擁抱失敗,我們就能夠邁向成功的旅途。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為何失敗,以及如何規避失敗。當然,規避失敗並不一定會讓我們因此而成功,《成功為成功之母》一書中提到,最好還是能夠複製過去或他人成功的經驗,才能夠提升成功的機率。

這邊提供五個成功的心法以供參考:

(1) 堅持不懈,持續行動。

成功往往屬於那些願意多試一次的人。有時候你的努力看不見太大的成果,所以想要放棄; 但是其實你只要願意多嘗試一次,也許下一次就能夠成功。

《成功,從努力開始》一書中提到「小行動的持續累積」就像複利一樣,會在時間中倍增成果。也許你現在還看不到努力的成果,但是你努力的過程就像複利一樣愈滾愈大,不會因此而白費的。如果你現在就放棄了,那麼你過往的努力也會付之東流,那才是真正的白費力氣。只要願意堅持下去,相信你的努力終究有被看見的一天。

當然,要時常檢視自己努力的方向正不正確,有時候我們過於忙碌會讓我們迷失了方向。定期做覆盤檢討,並且適時改進我們的目標和行動,可以幫助我們朝最終目標邁進。

(2) 反省檢討,迭代改進。

不管是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都能夠成為我們成長的養分,讓我們知道怎麼做會更好。透過定期反省檢討,可以讓我們反省哪部分做對、哪部分做錯,以及接下來應該如何改進。如果只懂得行動而不思改進,那麼下次還是會犯相同的錯誤。

反省是我們人類最大的武器之一,它讓我們能夠持續地試錯與學習,開發出文明與科技,成為地球上的主宰。懂得反省才能夠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懂得改善流程才能夠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工作,懂得改進自我的壞習慣,才能夠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raw-image

(3) 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與成功有約》中提到第二、第三習慣是「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以終為始是要釐清人生的定位,也就是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事第一是將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因為這些事情才具有更高的價值。如果你花太多的時間處理緊急或不重要的事情,會讓我們的時光在忙碌之餘悄悄溜走。

成功大部分需要靠長期耕耘才能夠獲得成果,那是因為這些重要的事情往往需要長時間投入才能夠做出一定的成績。所以我們要將時間和心力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才能夠在日後收穫努力的果實。

(4) 管理時間與精力。

每個人一天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才能夠維持良好的生產力。人體就像機器一樣,如果不時常保養很容易就會操壞了。機器還能夠換零件或者換新機器,但是人體無法隨意更換。所以做好健康與精力管理,影響著一個人日後是否成敗的關鍵。

一個人的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必須將時間花在刀口上,也就是第(3)點提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當然重要的事情不單指工作上,其他包含健康、家庭、人際、興趣等等也很重要。關鍵在於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根據你的期望來安排時間,同時也要注意勞逸平衡,避免過度努力而損害到身心的健康。

(5) 保持好奇心與學習的心態。

對大部分的事物感到好奇,就算是困難的工作也可以從中找到學習的機會。不要害怕挑戰和失敗,要害怕自己停滯不前、毫無長進。對事物保持好奇心,並且勇於嘗試,可以帶給自己許多寶貴的體驗,並從中找到潛在的機會。很多創意都是在嘗試接觸新事物和跨領域學習所產生的。

raw-image

此外,也要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可以透過閱讀、學習新興趣和新技能來幫助自己成長。不只要學習和工作領域有關的事物,也要嘗試做跨領域學習,才能夠讓自己在競爭紅海中,保持獨特的地位。因為你擁有其他人所沒有的知識與能力,也許其他人都苦惱的問題,可以被你用很簡單的方式處理掉,這就是跨領域學習的優勢所在。

【結語】

大部分的人都想成功,所以對其他人如何成功的經驗和心法會特別有興趣,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複製他人的成功經驗。但是大部分的人只是知道而非做到,他們以為自己懂一些道理就能夠成功,殊不知你不去行動就不會收穫成果的道理。

不去行動有許多原因,例如不願意踏出舒適圈,只想要安逸過生活; 或者害怕失敗,在意其他人的評價而不敢行動; 或者平常太忙太累,導致沒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行動。

不願意踏出舒適圈,或者只想打安全牌是一種規避風險的做法。雖然可以讓你繼續過安逸的生活,但是也會讓你白白錯失許多成功的機會。

害怕失敗或他人評價是正常的心理,不過想要獲得幸福,關鍵是在於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不是按照他人的期望過活。與其不行動而後悔,還不如行動失敗後而後悔要來的好,因為自己已經努力過了。

平常太忙太累,那就要做好時間和精力的管理。如果你工作效率太差,那就想辦法改善流程或做事方法; 如果你長期加班導致身心俱疲,那就考慮減少工作量或者換一份新的工作; 如果你缺乏動力,那就要先從小目標做起,像《原子習慣》提到的兩分鐘法則,每天先做兩分鐘,等到養成習慣後,就逐步調高專注的時間。

絕大部分的成功並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設立目標並且安排時間去完成,才能夠讓我們離成功更近一步。雖然努力並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只會讓我們停滯不前。如果能夠在死前那一刻不後悔自己沒有努力過,那麼我想這輩子也不虛此行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螞蟻兒的沙龍
21會員
48內容數
這裡是分享個人讀書心得或學習心得的沙龍,請大家多多指教~
螞蟻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2
我們常常敬佩那些成功者,認為他們具有我們所沒有的特質,才能夠辦到我們辦不到的事情; 我們也很想要知道他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如果能夠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也許我們能夠離成功更近一點。
Thumbnail
2025/09/02
我們常常敬佩那些成功者,認為他們具有我們所沒有的特質,才能夠辦到我們辦不到的事情; 我們也很想要知道他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如果能夠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也許我們能夠離成功更近一點。
Thumbnail
2025/08/30
《高效海綿閱讀法》是一本探討如何透過系統化的「海綿式閱讀法」,幫助我們提升閱讀成效,建立知識體系,乃至於透過閱讀來變現。如果你有讀很多書卻發覺記不住,感覺沒有任何改變的苦惱,那麼你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來尋找閱讀對你的意義,以及如何讓閱讀的效益最大化。
Thumbnail
2025/08/30
《高效海綿閱讀法》是一本探討如何透過系統化的「海綿式閱讀法」,幫助我們提升閱讀成效,建立知識體系,乃至於透過閱讀來變現。如果你有讀很多書卻發覺記不住,感覺沒有任何改變的苦惱,那麼你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來尋找閱讀對你的意義,以及如何讓閱讀的效益最大化。
Thumbnail
2025/08/26
《搞定!》這本書在教我們如何利用GTD方法論(Getting Things Done)來管理好承諾與任務,讓我們能夠從無止盡的待辦事項和工作壓力中釋放出來,以一種游刃有餘的態度來工作,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2025/08/26
《搞定!》這本書在教我們如何利用GTD方法論(Getting Things Done)來管理好承諾與任務,讓我們能夠從無止盡的待辦事項和工作壓力中釋放出來,以一種游刃有餘的態度來工作,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