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高效海綿閱讀法:自媒體時代必備!一次掌握INPUT&OUTPUT的全方位知識變現學習法》
作者: 李小墨

《高效海綿閱讀法》是一本探討如何透過系統化的「海綿式閱讀法」,幫助我們提升閱讀成效,建立知識體系,乃至於透過閱讀來變現。如果你有讀很多書卻發覺記不住,感覺沒有任何改變的苦惱,那麼你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來尋找閱讀對你的意義,以及如何讓閱讀的效益最大化。
高效海綿閱讀法是期許我們像海綿一樣快速吸收知識,以及能夠把吸收後的內容,透過輸出、實踐、轉化等方式擠出來,發揮閱讀的最大效益。它主要培養七大能力:
(1) 高效做讀書筆記的能力。
透過三種層次讀書筆記來完整吸收一本書的精華,這三種層次讀書筆記分別為九合一讀書筆記、心智圖筆記和閱讀心得。
九合一讀書筆記是找到書籍中九種要素,包含閱讀動機、核心概念或情節、金句收集、故事案例、聯想發散、提出疑問、發現洞見、發現情感、行動靈感。把書籍內容拆成這九個要素,在讀第二遍時就能夠一目瞭然這些重點。

心智圖筆記是將書籍內容濃縮成一張心智圖的精華,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一本書的底層架構和關鍵字、關鍵句,以及提高記憶和複習的效率,在之後要輸出時,也提供一個文章架構作參考。
閱讀心得是為學習做總結,除了能夠加深印象外,也可以透過思考和查詢的動作,來釐清自己尚未弄清楚的部分。如果只是光閱讀而不輸出,也不加以實踐,看過的東西很快就會忘記了。
這樣做筆記的方式,也許在有些人眼中是浪費時間。如果記完筆記後就不再複習,那麼確實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做筆記,反正都會忘記; 不過如果想要提升閱讀的成效,那麼適當地做筆記或者輸出是必要的行為。
(2) 獨立思考的能力。
閱讀時如果不加以思考,很容易會被書籍作者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主見。我們要有自己的想法,也要清楚我們想要從這本書中學到什麼東西,以及實際上有沒有學到想要的東西。
我們如果想要改變,就要進行思考,建立自己的思考體系,並做出適當的行動或嘗試,才能夠讓我們有所成長、有所改變。如果光是被動接收知識,或者只閱讀特定領域的書籍,會讓我們的思考有所侷限,讓我們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

打破舊有的思維,要懂得批判性思考。儘管是主流意見也要嚴格檢視,不要人云亦云; 儘管是反對自己的意見,也要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其合理性,才不會固執己見。從各種角度來看待問題,才能夠培養全面的思考能力。
(3) 掌握閱讀速度的能力。
想要提升閱讀速度,首先要拋棄一些妨礙閱讀的習慣和觀念,例如逐字逐句閱讀、必須從頭讀到尾、勉強自己讀讀不下的書等等。閱讀速度和理解力成正比,想要提升理解力,就必須多讀一些較難懂的書籍,還有多讀一些不同領域的書籍。
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將閱讀放在人生中重要的位置,才能夠感受閱讀帶來的好處。在閱讀時要排除干擾,專心讀書,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如果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速度自然會提升。接著在你讀了許多的書籍之後,在往後讀到你已經懂了的觀念,便可以直接跳過。
此外,在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讀時,你可以先速讀一次,再決定要不要精讀。不是每本書都值得精讀,必須從頭看到尾; 當然如果遇到好書時,你可以多讀幾次來體驗不同的感悟。
當然,除了閱讀速度,我們還要兼顧好的閱讀品質,才能夠讓我們從閱讀中獲得成長,享受閱讀的樂趣。
(4) 閱讀不同類型書籍的能力。
我們不只要閱讀需要的或喜歡的書籍,還要擴展自己的閱讀範圍,增加自己的見識和多元思維能力。除了實用書和工作相關的書籍,也要閱讀文學、哲學、歷史、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科學、小說等等不同領域的書籍,培養價值觀、世界觀和人文素養。不要害怕讀不懂,可以先從入門書籍開始閱讀,然後逐步挑戰更進階的書籍。

有人問閱讀非實用類或和工作無關的書籍有什麼用處? 確實閱讀這些書籍不能夠幫你升職加薪,但能夠在各方面,悄悄塑造一個更完整、更有深度的自我。而且有許多創意,是透過跨領域學習才能夠激發出來的。閱讀本來就不是以變現為主要目的,有時候是為了自我成長,有時候是為了解決問題,有時候是為了排憂解悶,有時候是為了消遣娛樂。比起漫無目的地滑手機和玩遊戲,閱讀帶給我們的效益大許多了。
(5) 建立知識體系的能力。
建立起自我的知識體系,就能夠有系統地學習和思考不同領域的東西,因為可以拿以前所學的知識和經驗作類比和連結。作者李小墨認為我們要透過三種方式來建立起知識體系:
- 高度規劃模式: 瞭解自己的需求和感興趣的領域和主題,尋找相關的書籍加以閱讀。可以一年訂定一個主題,然後這一年主要就鑽研這個主題。
- 先深再廣: 先在某個領域上持續精進,成為這個領域上的專家,然後再逐漸擴大研究範圍。不同領域之間其實有很多原理和概念是相通的,就像學習不同的程式語言一樣,如果你能夠精通某項程式語言,那麼再學習新的程式語言便會比較容易。
- 以個人為中心: 以自己的需求和感興趣的主題為中心進行學習,除了可以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因為和自身相關所以也比較容易實踐,學習會比較有成效。
此外,作者李小墨認為利用「主題式閱讀法」可以滿足上述三種方式,快速建立起知識體系。主題式閱讀法就是選定主題、海選書籍後,再挑幾本值得讀的書來精讀,其餘的書用速讀方式來作為補充,最後做比較式學習和作總結。如果能夠將主題式閱讀的成果發表成產品或課程,將能夠發揮閱讀的最大效益。
(6) 讓讀書有用的能力。
讓讀書變有用,不單只是將閱讀變現,主要還是我們能夠從閱讀中獲得什麼。可以自問自己從書本中學習到了什麼東西,改變了什麼東西? 因為知道並不等於做到,想要讓讀書變有用,就必須實踐書中所學的內容,感受行動對我們產生什麼變化。
作者李小墨認為讀書有五大助益:
- 幫助我們跨越現實和夢想的鴻溝。
- 提升對世界、人生、他人和自我的理解。
- 擴展視野和眼界。
- 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也療癒我們關心的人。
- 想清楚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並形塑自我。

此外,如果想要將閱讀變現,可以透過四種層次的方式加以變現:
- 寫手級變現: 透過寫書評、寫說書稿、寫推廣稿的方式來變現。中國寫手級變現管道比較多,臺灣如果單是寫文章恐怕比較難成功。
- 自媒體變現: 透過錄製說書影片或Podcast等媒體來變現,臺灣如果要將閱讀變現,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搭配寫手級變現。等到有一定流量後,接業配或者投放廣告會比較容易。
- 知識付費產品級變現: 當你有一定的流量後,就可以推出自己的產品和課程,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 平臺級變現: 建立個人的品牌後,為其他知識型IP提供變現的平臺。不過我不太清楚具體細節,本書舉出帆書和得到都是中國的品牌。
作者李小墨認為閱讀不能光是以變現為主要目的,而是要讓自己先受益,才能推己及人,讓其他人也受惠。
(7) 長期持續穩定閱讀的能力。
長期持續地閱讀,才能夠累積知識複利,享受閱讀帶來的成果。如果光是讀懂幾本經典著作或者專業書籍,就認為自己已經達到學習目標,不需再精進,那麼就會停止成長。學習這條路上永無止境,我們也能夠透過不斷學習和閱讀獲得無止境的成長。培養長期持續的閱讀和學習習慣是現代人必修的功課,才能夠應對這資訊爆炸和趨勢多變的環境。
《高效海綿閱讀法》提出培養閱讀習慣的方法,其實也是借鑒《原子習慣》所採用的方法: 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具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閱讀是低成本高報酬的投資方式,想要培養閱讀習慣,就必須將閱讀和學習視為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並且安排時間來進行。然後設定學習目標和選書,有系統地學習和成長,最後在讀完後要做輸出和實踐,才能夠將閱讀的效益最大化。
【我從本書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從書中學到什麼東西,比讀多少書還要重要。
我們閱讀實用類或相關的書籍,其實也是為了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或解除疑惑。雖然我們常常從閱讀中學到不少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如果你不時常複習,或者加以實踐,那麼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
其實我也常這樣子,每讀完一本書,寫完心得後就沒有然後了,也不會去複習重點,也不會去修改心得內容,也很少進行實踐。難怪常常覺得好像讀了不少書(其實也不算多),卻沒有任何改變。我相信這也是許多人的疑惑,會有這樣的疑惑,大部分是沒有做到知行合一,也沒有辦法將閱讀變現,才覺得讀書沒太大的用處。
也許比起閱讀更多的書籍,更應該實踐書中的道理和方法,才能夠體會閱讀帶來的成長與改變。
二、閱讀不同領域書籍的重要性。
其實我讀過的書籍大部分還是漫無目標地選書,所以只閱讀特定領域的書籍,例如心理勵志、健康養生、時間管理、科學技術、個人傳記等等,這樣蠻可惜的,往後可能會多讀一些不同領域的書籍,拓展知識與見識。
今年還有幾個小改變,就是比較會找推薦的書籍來看,也會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經營個人的平台,這算是長期閱讀所帶來的改變吧。也許你覺得讀好多書卻沒有什麼改變,但其實改變早就悄然地發生,只是你沒有意識到它,或者認為這些小改變不重要。你關心的可能是閱讀會帶給你多少的財富或者巨大成長,但是這些小改變長期累積下來也是很可觀的。
我們要有成長型的心態,看看自己從每本書中學到了什麼東西,改變了什麼東西。也許不能夠像海綿一樣,一次大量吸收許多水份; 但能夠像樹木一樣,慢慢扎根,終有一天能夠長成參天大樹。

三、精力管理與時間管理同等重要。
許多人常常重視時間管理,重視做事情的效率,重視今日事今日畢,卻常常忘了精力管理也很重要。如果你今天靠狂加班來搞定許多事情,卻讓身體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那勢必會影響到隔日的工作表現。
真正的高效來自「在正確的時間,用最佳狀態處理最重要的事」。因此精力管理和時間管理、任務管理同等地重要。安排工作時間表時也要安排適當的休息時段,同時也要保留適當的彈性。如果不幸今天狀態不好,那就不要勉強自己過度努力,否則會危害到身心的健康。
精力管理包含身體、心智、情緒和意義四個層面:
(1) 身體管理包括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以及適當的休息,讓身體保持在良好的狀態。
(2) 心智管理指的是專注力和思維清晰度,這部分要能夠創造不被打擾的環境,一次只專心處理一件事情,避免不必要的分心。
(3) 情緒管理則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培養樂觀、積極的心態,並減少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以免對工作產生干擾。
(4) 意義管理則是擁有自己的價值觀、使命感、熱情,讓工作和生活有努力的方向與意義。
【結語】
這本書談論許多讓閱讀效益最大化的方式,其實閱讀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能否變現,而在於能否透過閱讀解決自身的問題,找到人生的意義與努力的方向。期許自己和各位能夠從閱讀中找到樂趣,享受閱讀,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