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請勿淪於口舌之辯,例如你可能自認對佛法很瞭解,或是在其他處被法師認可開悟,你還是可以來參究公案。當然,希望參究的過程中,如果被禪師回覆要續參,千萬不要升起憎恨心。這樣的話,寧可先暫緩參究,畢竟起憎恨心以及辯論,並非祖師禪法門的本意。
之前的文章有提及,有些人對於參究公案有些誤解,例如說不能有答案,都是停留在文字上面等。但圓曉禪師必須再一次說明:公案可以檢核,有其答案,當然可以說是借用語言文字,但絕非自說自話。試問:如果沒有檢核的方法,學人自述自己的悟境說得天化亂墜,或是做出一些破格的行為,例如:打禪修師父、大吼一聲,或原地哭泣、摸著自己耳朵激動地說「這是耳朵!這是耳朵!」、突然感恩諸佛菩薩與禪修師父做大禮拜,請問這些是開悟嗎?或是隨口誦念祖師章偈,程度好者甚至創作悟道頌,難道這些可以作為開悟的標準嗎?即使退一萬步說,有少數人也許是真的開悟,但是這種方式是很可能會騙過人的。除非,指導老師請他們說明這些反應背後的真實原因:「為什麼要如此做?」檢核是否符合佛法意旨。如果學人不願意老實回答,一樣用奇特的方式表達,這樣學人真的開悟了嗎?
認識自己是這輩子的目標,禪是一生都要磨練的課題。即使開悟,也可以去參訪其他善知識,磨練自己的智慧。如果真的想跟禪師辯論,首先,先讓自己認識自己(開悟)吧!之後,要跟禪師討論佛法智慧都可以,但請以自身開悟為目標,這樣才可以利益更多大眾。過去圓曉禪師回答公案時,如有佛法知見或是祖師語句,會被惠忠禪師提醒不要變成「猴禪」、不要用佛法知見回答。真正體認到禪宗是佛教中最犀利的法門,對學人法身慧命、開悟見性毫不手軟。一問一答,佛法智慧盡在其中。
如果有人問圓曉禪師:「要如何才能快速開悟?」
圓曉禪師:「釋迦牟尼已經來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