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賭上未來!3,000億雲端合約能救AI虧損嗎? #7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科技碎碎念 傳送門
Youtube 傳送門
「大肚報報」社群傳送門

快速重點摘要

  1. 甲骨文與 OpenAI 簽署大規模雲端合約,彰顯 AI 基礎設施的戰略重要性
    • OpenAI 將在 2027 年至 2032 年向甲骨文採購價值 3,000 億美元的運算能力,此為史上最大雲端合約之一,佔甲骨文未來大部分收入。
    • 這項合作包括興建 4.5 GW 的資料中心,甲骨文也為此擴大對 AI 晶片的投資。
    • 這對兩家公司而言都是一場高風險的賭注,因為 OpenAI 仍處於虧損狀態,而甲骨文未來營收高度依賴單一客戶
  2. AI 技術發展呈現多樣化與挑戰,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局限性引發討論
    • 儘管業界對 LLM 投入巨資,但有專家指出其僅為「代幣生成器」,無法理解周遭環境,是通往超級智慧的「死胡同」
    • 替代性的 AI 途徑,如用於機器人的電腦視覺和強化學習等,正受到關注。
    • 真正的 AI 突破可能需要整合多種技術與知識,而非僅依賴單一模型
  3. 科技巨頭持續推出創新產品與服務,同時面臨監管與使用者體驗的挑戰
    • Apple 推出輕薄的 iPhone Air、更新的 iPhone 17 Pro 機型,並為 AirPods 引入即時翻譯功能,但因歐盟法規而限制其在歐盟地區的使用
    • YouTube 全面推出多語言音訊功能,利用 AI 進行自動配音和語氣複製,大幅提升了影片觀看時數。
    • 微軟發布 Visual Studio 2026 預覽版,整合了 Copilot,並取消 Microsoft Store 的開發者註冊費
  4. 監管機構加強對 AI 和線上平臺的審查,以保護兒童與消費者權益
    •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要求多家 AI 聊天機器人公司提交其產品對兒童和青少年影響的資訊
    • 加州議會通過 SB243 法案,旨在規範 AI 伴侶聊天機器人並保護未成年人
    • 針對 AI 公司的版權訴訟持續增加,如《大英百科全書》和《韋氏詞典》控告 Perplexity AI 盜用內容
  5. 科學探索持續推進,黑洞研究與火星生命探索帶來新發現
    • LIGO 探測器記錄到迄今為止最清晰的黑洞合併訊號(GW250114),進一步證實了霍金的「黑洞面積定理」和「無毛定理」
    • NASA 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了含有可能來自古老微生物生命的化學物質和結構的岩石,但火星樣本返回任務仍面臨預算和進度挑戰。

 

科技巨頭動態與 AI 基礎設施

  1. 甲骨文與 OpenAI 的 AI 運算大單
    • 甲骨文(Oracle)與 OpenAI 簽署了一份約為五年期、價值 3,000 億美元的運算能力採購合約,這項合約預計在 2027 年開始生效。
    • 這筆交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雲端合約之一,反映了 AI 資料中心支出創下新高,儘管市場擔憂可能出現泡沫。
    • 這項合約將需要 4.5 GW 的電力容量,約等同於兩座胡佛水壩的發電量,或約四百萬戶家庭的耗電量。
    • 甲骨文預計,得益於這些已簽署但尚未開始貢獻營收的合約,其雲端基礎設施業務在 2026 年將成長 77% 至 180 億美元,並在 2030 年飆升至 1,440 億美元。
    • 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來源指出,與 OpenAI 的合約是甲骨文所簽署的四份多億美元合約之一,且佔甲骨文未來收入的大部分,這也導致甲骨文股價飆升
    • 這筆交易對兩家公司而言都充滿風險。OpenAI 仍是一家虧損中的新創公司,其 2024 年 6 月公布的年收入約為 100 億美元,遠低於預計每年需支付的 600 億美元平均費用
    • 甲骨文則將其未來很大一部分收入集中在單一客戶上,並且可能需要舉債來購買 AI 晶片,以支援這些資料中心。
  2. OpenAI 的擴張與挑戰
    •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之前曾表示,預計公司將在 2029 年實現盈利。
    • OpenAI 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持續的運算短缺,這阻礙了其產品的推出和新 AI 模型開發的進展。
    • 為解決運算能力短缺,OpenAI 多年來主要依賴微軟提供運算資源,但近期獲得了尋找新供應商的許可,以應對供應不足。
    • OpenAI 與甲骨文合作,並與資料中心建商 Cruso 等公司合作,計畫在懷俄明州、賓夕法尼亞州、德州、密西根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地興建新的資料中心。
    • 此項合作也是 OpenAI 規模達 5,000 億美元的 Stargate 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旨在與軟銀及甲骨文共同投資國內資料中心項目。
    • OpenAI 的高速成長也面臨多重壓力,包括激烈的人才競爭、與微軟的緊張談判,以及正在接受監管機構審查的營利性重組
  3. 甲骨文在 AI 時代的轉型
    • 甲骨文在 2025 年 8 月底結束的最新季度中,新增了 3,170 億美元的未來合約收入,其中四份多億美元合約來自三家不同的客戶。
    • 甲骨文的創辦人 Larry Ellison 身家一度增加超過 1,000 億美元,使其財富一度超越 Elon Musk,成為全球首富,但隨後股價回落。
    • 過去,Larry Ellison 曾對雲端運算不以為然,但隨著生成式 AI 的興起,甲骨文已抓住機會,與亞馬遜和微軟等產業巨頭競爭大型資料中心合約。
    • 與微軟、亞馬遜和 Meta 等 AI 時代最大支出者相比,甲骨文的負債狀況相對於其現金持有量而言較高。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的數據顯示,甲骨文為跟上 AI 發展而投入的資金已超出其現金流量。
    • 分析師指出,甲骨文的 AI 前景與 OpenAI 這家虧損中的新創公司能否為其未來成長籌集數千億美元資金密切相關

 

AI 發展方向與挑戰

  1. 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局限性與替代方案
    • 彭博社的專欄作家 Parmmy Olsen 警告,公司過度依賴大型語言模型(LLM)存在風險
    • 有專家認為 LLM 僅是「代幣生成器」,並不理解周遭環境,是通往超級智慧的「死胡同」
    • LLM 擅長處理人類喜歡的「發聲」和「模仿人類心理」的部分,但它更像大腦的語言中心,而非整個思考過程。
    • 現今對 LLM 的瘋狂投入,可能導致矽谷錯過其他創新 AI 方法的興起
    • 業界正在探索替代方案,例如:
      • 加州灣區的 Coariant 公司,致力於開發用於機器人的電腦視覺技術,以感知周遭環境。
      • 英國的 Atman Labs 則專注於遊戲玩法和強化學習等替代方案,這也是 Google DeepMind 的開創性領域。
    • 最終的 AI 解決方案可能不是單純選擇一種技術,而是整合多種知識和技術的綜合體,創造出真正的「超級智慧」
  2. AI 應用與內容品質的挑戰
    • Pocket FM 正利用 AI 工具「Copilot」來擴大其音訊內容製作,期望成為「音訊界的 Netflix」
    • 「Copilot」旨在將敘事文本轉換為對話或結構化劇集,增加戲劇性,並進行文化適應性的內容在地化(例如:調整人名、當地參考資料、交通方式或汽車品牌),而非僅僅直譯。
    • 此舉可能引發爭議,因為運用生成式 AI 進行配音和故事修改,可能取代配音員工作並冒犯傳統敘事觀念,但擁護者認為這能將故事視為「可編程的物件」。
    • Pocket FM 期望此方法能顯著降低成本並縮短內容上市時間。
    • 大量 AI 生成的內容可能導致品質低落,出現「AI 糟粕」現象,但隨著平臺發展,優質內容有望逐漸增加
  3. AI 監管與倫理問題
    •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命令 OpenAI、Meta、Snap、xAI、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和 Character.AI 等七家 AI 聊天機器人公司,提供其產品如何評估對兒童和青少年影響的資訊
    • 這項調查旨在了解這些公司如何測試和監控聊天機器人,以及採取了哪些措施來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特別是針對可能導致自殺意念、自殘或性暗示內容的風險
    • 加州州議會通過了 SB243 法案,旨在規範 AI 伴侶聊天機器人,特別是保護未成年人和弱勢群體。該法案要求 AI 平臺提醒使用者其正在與 AI 互動,並設立年度報告和透明度要求,允許受害者提出訴訟。
    • 版權所有者對 AI 公司的訴訟案件日益增多,例如《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和《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控告 Perplexity AI 未經授權使用其內容,並將 AI 生成的錯誤資訊歸咎於它們。
    • 美國國會兩黨正推動《Sammy's Law》法案,旨在為家長提供新的線上安全工具,使其能夠監控孩子在社交媒體上的私人訊息,以防範非法藥物、自殘、網路霸凌等特定危害。

 

各大科技公司的最新發展

  1. Apple 生態系的創新與限制
    • Apple 推出輕薄的 iPhone Air,機身僅 5.6 毫米,採用 5 級鈦金屬框架,並配備 Ceramic Shield 2 螢幕,大幅提升了抗刮和抗裂能力。
    • iPhone 17 Pro 機型則轉用特製鋁合金框架,以改善導熱性、減輕重量並延長電池續航力,同時提供更多顏色選擇。
    • AirPods Pro 3 的主要新功能是即時翻譯,能夠即時翻譯傳入的音訊。此功能將支援 AirPods Pro 2、AirPods 4 和 iPhone 15 或更高版本搭載 Apple Intelligence 的裝置。
    • 然而,這項即時翻譯功能在歐盟地區將無法使用,原因可能是歐盟更嚴格的 AI 和隱私法規,特別是《數位市場法》(DMA)的互通性要求
    • AirPods 正在從單純的耳機轉變為「始終佩戴的穿戴裝置」,新增了對話降低音量、助聽和心率監測等功能。
    • 新款 MagSafe 充電器已全面符合 Qi 2.2 標準,不僅能為 iPhone 提供 25 瓦快速充電,還兼容支援 Qi 2.2 的 Android 手機。
    • Apple 的 iPhone 定價策略是維持入門款價格穩定,但提高高階機型的價格,例如配備 2TB 儲存空間的 iPhone 17 Pro Max 售價高達 2,000 美元。
    • 在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Samsung 的市佔率從 23% 提升至 32%,而 Apple 的市佔率則從 56% 下滑至 49%,跌破 50%。
  2. Google 服務的優化與擴展
    • YouTube 已正式推出多語言音訊功能,允許創作者為影片新增多種語言的配音。這項功能在兩年的測試期間,參與者影片中來自非主要語言的觀看時數平均增加了 25% 以上。
    • YouTube 還引入了由 Google 的 Gemini AI 技術驅動的自動配音工具,能夠複製創作者的聲音和情緒
    • Gmail 將新增一個「採購」分頁,集中顯示所有與線上訂單相關的電子郵件,包括訂單確認和送貨預估
    • 「促銷活動」分頁也將進行調整,根據使用者互動頻率按「最相關」內容排序,並加入類似主收件匣的「提醒」功能。
  3. 微軟的開發工具與服務更新
    • 微軟發布了 Visual Studio 2026 的首個預覽版,這是自 2021 年以來的首次主要版本更新。
    • 新版 Visual Studio 深度整合了 Copilot,新增了「程式碼分析 Copilot 代理程式」和「自適應貼上」等功能。使用者現在可以選擇不同的 LLM 模型,並應用自己的 API 金鑰。
    • 微軟宣布,開發者現在可以免費向 Microsoft Store 提交應用程式,無需支付註冊費,且微軟將負責應用程式的託管和簽署
    • 微軟還將之前獨立的銷售、服務和財務 Copilot 工具整合到 Microsoft 365 Copilot Commercial 中。
    • 微軟將於 2025 年 10 月 6 日停用 Android 版 Outlook Lite,將資源集中於主要 Outlook 行動應用程式。
  4. 其他公司的科技發展
    • Qualcomm推出 Quick Charge 5 Plus,旨在降低 100 瓦快速充電可能引起的過熱風險,可透過韌體更新支援現有裝置。
    • Opera GX:這款專為遊戲設計的瀏覽器新增了智慧家庭功能,支援 MQTT 協議,可與 Home Assistant 等系統整合,實現如瀏覽器關閉時自動關燈、房間燈光同步主題顏色等功能。
    • Ant Group:螞蟻集團展示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 R1,該機器人完全由中國供應商的零件製造,能夠擔任導遊、在藥房分類藥品和執行基本廚房任務。
    • Rapido:這家印度的機車叫車公司目前擁有 5,000 萬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Uber 在該市場的 3,000 萬,並在四輪叫車市場佔據 30% 的份額。
    • Amazon:據報導,亞馬遜正在開發一款代號為「Jayhawk」的 AR 眼鏡,並計畫在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發布。此外,亞馬遜還可能更早推出一款專為送貨司機設計的 AR 眼鏡「Amelia」,預計生產 10 萬副,用於提供轉向導航指令。
    • DoorDash正在舊金山擴大無人機送貨測試,並建立一個研發倉庫,同時也探索地面機器人送貨。
    • Palantir:其 Gotham 平台被美國政府廣泛用於情報分析和調查。Gotham 能夠整合來自各種來源(如 DMV 檔案、警察報告、社群媒體數據)的零散資料,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並追蹤移動、識別特徵和審查犯罪歷史。儘管提升了調查效率,但 Gotham 的專有演算法缺乏透明度,引發了對大規模監控、潛在偏見和公民自由受侵犯的擔憂

 

科學與太空探索

  1. 黑洞研究的最新進展
    • LIGO 在 2025 年 1 月探測到迄今最清晰的黑洞合併引力波訊號,編號為 GW250114
    • 這項發現為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於 1971 年提出的「黑洞面積定理」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的觀測證據,該定理指出黑洞的總表面積只會增加或保持不變。
    • 物理學家透過分析 GW250114 的引力波訊號,進一步驗證了「黑洞無毛定理」(no-hair theorem),即黑洞的特性僅由其質量、自旋和電荷決定
    • GW250114 的數據顯示,兩個初始黑洞的總表面積約為 24 萬平方公里,合併後形成的新黑洞約為 40 萬平方公里。
    • LIGO 探測器的靈敏度比首次探測黑洞合併時提高了近四倍,使得科學家能夠更精確地測量合併後黑洞「鈴聲期」(ringdown)的頻率和持續時間。
  2. 火星生命探索與樣本返回任務
    • NASA 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了一塊箭頭狀岩石,其中含有可能由古老微生物生命形成的化學特徵和結構。這些發現令人關注,但尚無定論,需將岩石樣本送回地球進行更深入的實驗室研究
    • 火星樣本返回(Mars Sample Return)任務已擱置近兩年,因獨立分析指出 NASA 的龐大計畫預計成本在 80 億至 110 億美元之間
    • 美國總統 Trump 曾尋求完全取消該任務。
    • NASA 代理局長 Sean Duffy 表示,正在審查預算和時間安排,並研究如何更有效率地使用資金和採用新技術,以更快地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所有方案都還在考慮中。
    • 中國已表示將在 2028 年發射火星樣本返回任務,這使得美國面臨地緣政治競爭壓力。

 

監管與社會趨勢

  1. 數位服務監管加嚴
    • 歐盟對 AI 產品和隱私法規的要求日益嚴格,導致 Apple 等公司在歐盟地區的某些 AI 功能(如 AirPods 即時翻譯)發布延遲或受限
    • 英國資訊委員辦公室(ICO)警告,學生出於娛樂目的駭入學校和大學 IT 系統的趨勢令人擔憂,並認為教師們不了解這種內部威脅。
    •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CAC)已對社群媒體公司「小紅書」進行處罰,稱其「破壞了網路生態」,但未提供詳細資訊。
  2. 線上平台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命令 OpenAI、Meta、Snap、xAI、Google 和 Character.AI 等公司提交資訊,以評估其聊天機器人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
    • FTC 希望了解這些公司如何測試和監控其聊天機器人,以及採取了哪些措施來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以減輕潛在危害
    • 此舉是為了應對青少年因與這些技術互動後自殺的高調案例,凸顯了 AI 聊天機器人可能對未成年人造成的風險。
    • 加州州議會通過了 SB243 法案,要求 AI 伴侶聊天機器人設立安全協議以保護未成年人,並要求平臺明確告知使用者其正在與 AI 互動。
    • 《Sammy's Law》法案正在美國國會獲得兩黨支持,旨在賦予家長工具,以監控孩子在社群媒體上關於非法藥物、自殘、網路霸凌等特定危害的私人訊息

 

資訊服務與使用者體驗優化

  1. Gmail 的新功能
    • Gmail 將推出一個新的「採購」分頁,讓使用者能更輕鬆地追蹤線上訂單,集中顯示所有與購買相關的電子郵件,包括訂單確認和出貨預估
    • Gmail 現有的包裹追蹤功能將得到增強,在收件匣頂部顯示預計 24 小時內送達的包裹通知。
    • 「促銷活動」分頁將進行調整,根據使用者「最常互動」的品牌,將電子郵件按「最相關」內容排序,並加入「提醒」功能,提示使用者跟進未回覆的促銷郵件。
  2. YouTube 的全球化策略
    • YouTube 已全面推出其多語言音訊功能,允許創作者為影片添加多種語言的配音,從而接觸到更廣泛的全球觀眾
    • 這項功能利用 Google 的 Gemini 技術驅動 AI 自動配音工具,能複製創作者的聲音和語氣。
    • 測試結果顯示,使用多語言音訊軌道的創作者平均有超過 25% 的觀看時數來自非主要語言,例如 Jamie Oliver 的頻道觀看次數因此增加了三倍。
    • YouTube 也正在測試多語言縮圖,這些縮圖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預設語言顯示不同語言的文字,以提升國際觀眾的觀看體驗。

 

資料來源

  1. Bipartisan bill would help parents to monitor kids' social media for harmful activity
  2. Is OpenAI a Modern Yahoo? - DTNS 5102
  3. Oh THAT $300B Contract With OpenAI…
  4. OpenAI Inked A $300 Billion Cloud Compute Deal With Oracle - DTH
  5. Perplexity's definition of copyright gets it sued by the dictionary
  6.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sues Perplexity over AI 'answer engine'
  7. Oracle, OpenAI Sign $300 Billion Cloud Deal
  8. OpenAI reportedly signs $300 billion Project Stargate cloud deal with Oracle
  9. Oracle stock gains 36% to post best day since 1992, adding $244B in value
  10. FTC orders AI companies to hand over info about chatbots’ impact on kids
  11. Apple’s new live translation feature for AirPods won’t be available in the EU at launch
  12. Apple’s Big Bet to Eliminate the iPhone’s Most Targeted Vulnerabilities
  13. iPhone Air's Durability Put to the Test by Apple Execs
  14. Amazon drivers could be wearing AR glasses with a built-in display next year
  15. NASA found intriguing rocks on Mars, so where does that leave Mars Sample Return?
  16. New black hole merger bolsters Hawking area theorem
  17. AMD promises its MI450 AI GPU will be faster than ANYTHING Nvidia has, yes, that includes even Rubin Ultra
  18. How Palantir Is Mapping Everyone's Data for the Government
  19. Gmail is launching a tab for all your Amazon purchases

聽完碎碎念後,記得按讚、收藏、分享喔~, 科技碎碎念將繼續為您追蹤最新時事,讓您通勤時、空閒時一樣能持續了解最新關鍵話題,下次見!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技碎碎念
4會員
83內容數
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
科技碎碎念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Apple創新產品與科技趨勢重點】— 突破設計,科技新視野! Apple再度引領科技潮流,從超薄iPhone Air到AirPods Pro 3,還有記憶體安全新技術。加上AI資料中心的市場動態,全球科技版圖正悄然改變!
Thumbnail
2025/09/11
【Apple創新產品與科技趨勢重點】— 突破設計,科技新視野! Apple再度引領科技潮流,從超薄iPhone Air到AirPods Pro 3,還有記憶體安全新技術。加上AI資料中心的市場動態,全球科技版圖正悄然改變!
Thumbnail
2025/09/10
【蘋果新品與科技突破】— 創新科技,改變生活! 蘋果於 2025 年 9 月 9 日發表多款新品,從 iPhone 17 系列到 AirPods Pro 3,還有 Apple Watch Series 11 等,全面聚焦 AI 整合、健康監測與效能提升!
Thumbnail
2025/09/10
【蘋果新品與科技突破】— 創新科技,改變生活! 蘋果於 2025 年 9 月 9 日發表多款新品,從 iPhone 17 系列到 AirPods Pro 3,還有 Apple Watch Series 11 等,全面聚焦 AI 整合、健康監測與效能提升!
Thumbnail
2025/09/09
【AI技術與法律挑戰最新突破】— 法律與創新如何平衡?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但也伴隨著法律與倫理的挑戰。從著作權訴訟到隱私爭議,科技巨頭如何應對成為焦點!
Thumbnail
2025/09/09
【AI技術與法律挑戰最新突破】— 法律與創新如何平衡?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但也伴隨著法律與倫理的挑戰。從著作權訴訟到隱私爭議,科技巨頭如何應對成為焦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深入分析近期市場動態,包括颱風影響、AI展覽延遲、外資和投信行為、融資餘額風險等。報告提供了NVIDIA和Broadcom等公司的詳細分析,並對未來市場走勢和投資策略提出建議。通過對AI相關股票的估值風險和市場盤整期的預測,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市場觀察和投資指南。
Thumbnail
深入分析近期市場動態,包括颱風影響、AI展覽延遲、外資和投信行為、融資餘額風險等。報告提供了NVIDIA和Broadcom等公司的詳細分析,並對未來市場走勢和投資策略提出建議。通過對AI相關股票的估值風險和市場盤整期的預測,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市場觀察和投資指南。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生成式AI無疑是引領未來的關鍵力量。透過深度學習技術,AI系統能夠從大量資料中發掘規律,並創造出全新的內容,無論是文字、圖像、音頻還是視頻,都可以在AI的加持下重新定義。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生成式AI無疑是引領未來的關鍵力量。透過深度學習技術,AI系統能夠從大量資料中發掘規律,並創造出全新的內容,無論是文字、圖像、音頻還是視頻,都可以在AI的加持下重新定義。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