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不婚不生的人越來越多,雖然有些人嚮往單身生活,內心卻有一道隱憂,擔心沒有另一半、沒有小孩,晚年要怎麼辦,後事能麻煩誰。今年九十歲的阿篁沒有這個顧慮,因為他已經把後事交代給一對志工夫妻,現在的他行動自如、耳聰目明,每天盥洗完畢吃完早餐就出門做回收,假日也跟年輕志工排班輪值,沒有輪值就在家裡習字、練畫,沒有時間感受孤單。
回家之後,阿篁出門運動順便撿回收,有一天,意外得知宜蘭有一個環保站,他便義無反顧每天報到,一路從中學生做到大學生,再做到博士生,現在環保站他的年紀最大。志工擔心阿篁年紀大了,騎單車危險,從輔具中心調來一輛三輪電動車給阿篁練習。志工阿村說,「阿篁伯年紀大了,每天騎單車來環保站,如果有這輛電動三輪車,可以節省體力,也比較平穩,畢竟單車對老人家來說有平衡的問題。」
假日輪到阿篁值班,阿村夫妻或是其他志工,就會為他帶便當,每個人都把阿篁當成環保站的一個寶,很珍惜他,也從他身上體悟不少人生的智慧。阿篁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做資源回收,他在環保站付出無所求,因此結了很多善緣,有一句話,「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這多人會糾結於血緣血脈,沒有血緣就顯得生份,終究不是一家人,其實更多時候,沒有血緣關係反而是優點,因為沒有包袱,無所求付出不是建立在有形物質條件上,而是繫在單純的一顆善良和關懷的心。
阿篁每天出現在環保站,如果比較晚出現,一定會有人打電話或是到家裡探看,若是病痛,志工也一定輪流照看接送,阿篁是獨居卻又不像獨居,因為有數十雙眼睛隨時盯著他。阿篁的後事也已經交代完畢,怎麼處理、放在哪裡,連棲身的矮房、銀行帳戶也都妥善委託,他說自己無事一身輕,專心做志工而已。老智者說,有做有得,多做多得,不做不得,多做好事,多廣結善緣,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這些善緣最後都來回頭來幫助。就像阿篁,縱然無子女在身邊,卻有一群年輕志工承歡膝下,將來再老一些,若是行動不便了也自有去處安養,連後事都不是問題。
#自修自得
#少做多失
#資源回收
#廣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