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哲學 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1-2

Fei Lin-avatar-img
發佈於Fei閱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作者-Julian Baggini (朱立安·巴吉尼),譯者-謝佩妏

第二單元「自給不自足(Be self-insufficient)」,我看到這個標題時很困惑,常聽到自給自足,但是作者認為自給不自足,「互相依賴讓我們更強大」。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讓我更想要知道他所要闡述的論點是什麼。他在文中提到「自耕自食不但跟簡約生活相去甚遠,而且每年的花費經常高過收成的所得。說穿了,買進的其實比產出的還多。」其實對於這句話,我無法全部認同,因為生活背景的不同,作者可能是在都市區向政府租一塊田來耕作,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再者他說的簡約生活定義可能也與我的感受不同,他指的可能是物件的減少,讓生活更加簡單;但是若在鄉下地區,當田地是自己的,農具用品是生財工具,勢必會需要較多的花費,物件多可想而知,但是對我而言,單純的務農就是一種簡約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放下手機,遠離3C產品,生活中大部分時間與自然相處在一起,與自己對話、與植物對話,這是我心中的簡約生活,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亦沒有過多的物質慾望、經濟花費。

但確實,務農是一件辛苦的事,有的時候需要花費較多的經費、精力和時間,氣候一改變,產出可能都比買進的少了。這是一件與自然共處的體力活,我們會希望自己可以自己耕作,養活自己,但確實不容易,尤其當我們想要顧及土地時,(例如採取友善耕作,或是有機農法),更是難上加難。

成熟的白絲瓜

成熟的白絲瓜

作者認為自給自足是狹隘的狂熱,因為我們生活中更需要的可以相互交換、互利共生的生活模式。在地可能是最新鮮的,但不一定是最環保的(例如碳足跡可能較多),又加上每一種作物他有自己適合生長的風土條件,例如以現在生長的絲瓜而言,東部地區的絲瓜6-9月是主要生長期,10月之後會減少,因為氣候變得涼爽,就不適合絲瓜生長了;但是在高屏地區,因為氣候較為溫暖,所以絲瓜可以從4月長到10月,現在甚至全年都可以生長了。作物在不同的地區因有不一樣的風土條件,造就其生長的特性,因此我們也不需要每一種作物都種,只要順勢而為,有什麼種什麼,有什麼吃什麼,有什麼交換什麼。

隔壁大嬸送來自己種的南瓜

隔壁大嬸送來自己種的南瓜

作者提到「支持在地和全球化」相容的一條路徑,公平貿易運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邊指的是正式的認證制度)。當我們用狹義的自給自足在滿足時,這所體現的自私的狀態,但是若能與他人分享,彼此分享耕種的成果,鄰里之間、社區之間乃跨到社群之間,跨地方或跨文化的交換,和自己一樣熱愛土地的人互通有無,互相依賴,必能拓展視野。以現在比較商業化形式的模式來看,「小農市集」就是分享彼此耕種成果的一種的交換模式,只是這樣的模式不只是單純的成果交換,還有更多可能是想要藉由此方式進行推廣,或獲取利潤的商業行為。

菜園裡有什麼就吃什麼

菜園裡有什麼就吃什麼

交換這一件事情,也讓我想到,回到縱谷地的這一兩個月,時不時就會有隔壁田地耕作的大嬸,送來黃澄澄的南瓜,媽媽也會送她一些芭樂、絲瓜,互相交換作物;隔壁村的阿姨,也會在油菜收成、苦瓜成熟時,送菜到家裡與媽媽分享,媽媽也會與阿姨交換耕種的種子;另一個村莊的姨婆也會與媽媽交換耕作的成果,討論如何種植與照顧作物,上個月還有村莊裡的大叔到家裡來取香蘭葉的小苗,想要帶回家裡的庭院種植。這些都是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鄰里之間、社群之間的互相分享,才能創造出自給不自足的氛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森 • Fei
3會員
23內容數
離開舒適圈,回到縱谷的日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就表示在這些有限的食物的前提下,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是像以前,急著把這個便當或漢堡吃完,那樣的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實,限量的食物會使得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的機制,身體會判斷食物不足,全身都要做好求生存的準備,要把所有機能運作起來才行,不能鬆懈下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就表示在這些有限的食物的前提下,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是像以前,急著把這個便當或漢堡吃完,那樣的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實,限量的食物會使得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的機制,身體會判斷食物不足,全身都要做好求生存的準備,要把所有機能運作起來才行,不能鬆懈下來。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大家會如何讓自己手上的資源最大化呢?一日三餐是努力打工人的體力泉源,餐費和營養兩者間是具有挑戰性的取捨。當然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選擇是最好的,還是得好好吃飯才有奮鬥的力量。(走向突變成競選台詞)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大家會如何讓自己手上的資源最大化呢?一日三餐是努力打工人的體力泉源,餐費和營養兩者間是具有挑戰性的取捨。當然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選擇是最好的,還是得好好吃飯才有奮鬥的力量。(走向突變成競選台詞)
Thumbnail
身為外食族,這一波通膨真的是震撼到我了。 我以前覺得在國外自己料理食物非常省錢,但台灣是美食天堂,外食便宜又美味,餐餐自己煮的動力是什麼呢? 衛生?健康?
Thumbnail
身為外食族,這一波通膨真的是震撼到我了。 我以前覺得在國外自己料理食物非常省錢,但台灣是美食天堂,外食便宜又美味,餐餐自己煮的動力是什麼呢? 衛生?健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食物建立良好關係意味著什麼,並提供幫助大家開始旅程的提示。食物與自己的關係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瞭解與食物的關係是否良好,並提供了多個方式來開始與食物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食物建立良好關係意味著什麼,並提供幫助大家開始旅程的提示。食物與自己的關係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瞭解與食物的關係是否良好,並提供了多個方式來開始與食物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