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動物之一。
小時候,我和姊姊各自擁有一隻熊寶貝。曾有同學說,廣告裡,那隻會說話的熊寶貝令她毛骨悚然,我始終不明白,那麼柔軟可愛的存在,怎會讓人害怕呢?
八年前,德國叔叔為了歡迎寶貝來到這個世界,特地從奧地利寄來一份小禮物。那是一隻胸前小口袋裡珍藏一顆紅色小心心的泰迪熊,日夜陪伴他,像母熊守護小熊一樣,給了寶貝溫暖和安全感。
寶貝兩歲八個月那年,在泰迪熊的陪伴下進入幼幼班。那時正逢新冠疫情蔓延,人人焦慮不安。防疫專家守護著全台人民,而小熊,則成了他的護身符,給了他面對新環境的一點安心與勇氣。
2022年5月,姊姊染疫,一週隔離後終於康復,再次擁抱寶貝。人在新竹我,也總算能與寶貝視訊。
我問:「你有沒有很想麻麻呀?」
貼心的他回答:「我想妳啊,還有麻麻,還有拔拔……」
我又問:「那你在阿公阿嬤家,晚上都跟誰睡覺呀?」
他笑著說:「跟熊熊,還有電電內(咚咚鼠)!」
多年前我在木柵動物園買的兩隻中型貓熊玩偶,被寶貝取名為「胖爸」和「胖媽」,而兩隻小型貓熊,則取名「大胖」跟「胖胖」。
熊熊家族陪他度過無數夜晚。只是,孩子一天天長大,那些曾經的小夥伴,終究擺脫不掉宿命,一一被收進大袋子裡,靜靜擺在角落。
他明明不再玩了,卻仍不願割愛。看著這一幕,我心裡有些唏噓。
除了滿心感謝玩偶們曾帶來的陪伴與安撫,也希望有一天,能為他們找到新的孩子,讓玩偶的使命得以延續。
如今,寶貝即將滿八歲,熊熊們靜靜退場,卻迎來另一隻「熊」,以新的模樣登場,陪他繼續探索這條名為成長的道路。
那天中午,我帶他逛文具店,他挑了幾張喜歡的紙,急著回家創作。
擔心吵到姊姊午休,我又帶他去豆花店,但他三兩口就吃完。
我提議再去買麵包,他卻推說:「腰有點痛痛……想回家嗯嗯。」
可那模樣,不像真的內急,於是我改口:「那我們去逛百貨公司好不好?」
結果,一踏入布滿遊戲機台的樓層,他的「腰痛」立刻痊癒,連「想上廁所」也拋到九霄雲外。兩個小時玩得不亦樂乎,怎麼都不肯離開。
湯姆熊,就這樣成了他的心頭好。
幾天前,我和寶貝聊起一部紀錄片《黑熊來了》。裡面有兩隻母熊,為了逃脫陷阱,不得不咬斷自己的前掌。少了一隻前掌的母熊,仍辛苦求生,努力回到小熊身邊,那份堅毅與母性的力量,令人動容。
黑熊勤於覓食,時常誤觸陷阱。
公熊多半認命被抓,母熊卻選擇「斷掌求生」,咬牙迎戰苦痛。只是,年老之後,她們又該如何爬樹,如何摘到青剛櫟的果實呢?
寶貝聽著,眼眶泛紅、嘴唇顫抖,一時哽咽:「我不要像動物一樣活著,我要永遠當人類。」
我微笑點頭,卻在心底輕嘆:這一切,都是人類造成的。
熊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不斷變化:從泰迪熊的溫柔、湯姆熊的快樂,到黑熊的勇氣。
每一次轉換,都是他成長的一步。
只希望寶貝別一直黏著遊戲機,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探索生活裡每一個未知的小角落,也許下一隻「熊」,就在轉角等著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