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口的美國萊克豬去哪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文章在8月底首發在[草根論壇]上,我要是有入稿會先過半個月後才貼文出來。


首先我必須先澄清聲明: 


本文內容純屬推測、謠言及虛構小說,並非經過官方證實的事實。文中陳述是否符合真實情況,請勿盡信,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自2023年台灣與美國簽訂含有萊克多巴胺(俗稱「萊克豬」)的豬肉貿易協定以來,民間關於「萊克豬出現在台灣市場」的各種謠言、謠言層出不窮,然而經過多方查證,這些主要表現有確實鑿鑿的消息,然後往往都被證實是假的。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明明政府已經與美國達成進口含萊克多巴胺豬肉的協定,但不管是民進黨政府對於民眾知情權的隱瞞,還是國民黨這在野黨的各縣市都會抽查食品檢驗的監督下,均沒有人發現﹑查到企業或夜市﹑肉品市場﹑大賣場有所謂的萊克豬銷售。 

 

若以政治立場做思考,民眾雖有約40%支持民進黨,可有約60%討厭民進黨,理論上反對黨與反萊克多巴胺豬肉的支持者,理應當當知情哪邊有萊克豬的時候,會利用機會收集證據並公開相關資訊,但實際上卻未見有明顯爆料或新聞,所以是我們60%人民其實也不怎麼介意萊克多巴胺嗎? 

 

所以從表面上看,雖然台灣有與美國簽訂萊克豬的貿易協定,但台灣彷彿根本沒有真正進口過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過,都快要成了一個都市傳說。 

我們只好將狀況拉到美國這邊觀察情況,以期查清真相端倪。 

 

首先,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出口國之一,而中國目前為最大消費國。但中國2012年時堅決禁止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導緻美國有約50~60%的豬飼養戶為了將豬賣向中國市場,主動停止使用萊克多巴胺。 

目前中美豬肉貿易狀況是:2020年美國對中國豬肉出口的峰值約為16.48億美元,但到2024年已下降至不到3.5億美元。這種出口結構的改變,也解釋了為何台灣成為美國想要彌補豬肉過剩產出的新目標之一。 

即便如此,單從貿易額度短缺也解釋了台灣雖然簽訂美豬的貿易協定,卻在市場上找不到「萊克豬」的現象。 

所以我加入航運路線來當作思考判斷的要點,畢竟美國也不可能單為台灣另開一條貨輪,目前來說,中國﹑台灣﹑日本﹑韓國可以視作為同一條航線。 

 

以日本和韓國為例,日本允許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但嚴格禁止其國內消費使用。 

而韓國則允許販賣與使用符合標準的萊克多巴胺豬肉。可就算符合規定的萊克豬肉進口,但同樣也沒有明確的公開標籤顯示萊克多巴胺異常檢出業內推測,我們可以推測美國出口商為分銷貨物,會針對目的地國家的最大滯留量(MRL)進行適當控制,使得就算韓國有美豬被檢測出萊克多巴胺,但因為在合法標準範圍內,無洩漏新聞曝光。這是合理的推測,但目前官方缺乏直接證實。 

回歸台灣這邊,就算我們假設民進黨政府有意隱瞞,可也沒有在野黨或民間團體針對萊克多巴胺豬肉食品提出意料爆料。 

更有趣的是,即使使用人工智慧AI來對大量新聞資料庫進行搜索,關於美豬在台灣﹑韓國被驗出萊克多巴胺或相關污染物的具體消息,真的都沒有,都只有謠言跟網路傳說。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每豬」到底是否存在,尚難以定論。 

 

那麼是否有一種可能為,美國出口到台灣、韓國或日本的萊克多巴胺豬肉大量以加工肉類形式再轉銷售於國外,但事實卻非如此,憑藉市場監督及利益競爭,在野黨或民間團體理應能找到端倪並公開揭露,可AI找不到相關資訊。 

但我們可以有另一種猜測,即便存在風險或違規行為,也有可能因各種政治或商業相關,所以才沒曝光真相,可但總不可能所有反對萊克豬的人都故意隱瞞吧? 

就以台灣為例,我們討厭民進黨的人佔6成人口,而支持民進黨卻反感萊克豬的人也肯定不少,所以至少有7成人口都是會揭露消息吧,但直到今天,也沒聽到類似的網路謠言。 

 

所以綜合考量中國、日本、韓國與台灣四地的貿易流向,特別考慮到中國和日本均不允許國內消費萊克多巴胺豬肉,這可能讓美國出口商為避免貨誤,特意將台灣與韓國也採用無萊克多巴胺豬肉萊出口,避免因為日本跟中國如果不小心混雜萊克豬的時候,造成出口商無法出口到中國跟日本,那到時損失就會更大。我是覺得這種可能性才是合乎邏輯。 

 

最後,我不是美國養豬協會或政府單位相關成員,以上分析僅基於公開數據與合理推論而撰寫的推測性文章。是否真如文中所言,還需要更透明的資訊與事實支持才能有更明確的結論。 

 

另外,也能理解為什麼台灣被迫要與美國簽訂有萊克豬的貿易協定,畢竟現在是美國豬肉產量遠大於生產量,未來如果中國進口的豬肉又恢復到2020年時,或者美國養豬戶的禁用萊克多巴胺的豬產量大幅減少,台灣勢必會被進口萊克豬。 

為避免以後貿易協定又重簽,不如直接按照有萊克多巴胺的貿易協定來簽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瘋言瘋語的狼飄的沙龍
13會員
267內容數
這是一個無法論述對錯的過程,因為每一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而我反對專制,所以現階段我會比較偏向我們中華民國這邊。我是一個期待中國民主自由的人、也期待中東、非洲各國人民也能卓越成長起來。
2025/08/24
本文透過角色扮演情境,分析民眾黨支持者對於「柯文哲幕僚回臺」事件的反應,指出其邏輯矛盾之處,並從心理學角度探討此現象。
Thumbnail
2025/08/24
本文透過角色扮演情境,分析民眾黨支持者對於「柯文哲幕僚回臺」事件的反應,指出其邏輯矛盾之處,並從心理學角度探討此現象。
Thumbnail
2025/07/31
臺灣的親中勢力崛起,加上近期罷免案大規模失敗,導致國際社會對臺灣的信任度下降,恐將臺灣推回國際孤立的境地。
2025/07/31
臺灣的親中勢力崛起,加上近期罷免案大規模失敗,導致國際社會對臺灣的信任度下降,恐將臺灣推回國際孤立的境地。
2025/07/29
罷免案的失敗不僅是臺灣內部的政治事件,更是向國際發出的信號,可能削弱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並影響臺灣未來的國際處境。文章分析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以及親中勢力對此造成的影響。
2025/07/29
罷免案的失敗不僅是臺灣內部的政治事件,更是向國際發出的信號,可能削弱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並影響臺灣未來的國際處境。文章分析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以及親中勢力對此造成的影響。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本文為兩萬字的長文,希望帶領讀者深入認識美時的轉型、經營策略、投資潛力,並針對公司未來獲利進行推估
Thumbnail
本文為兩萬字的長文,希望帶領讀者深入認識美時的轉型、經營策略、投資潛力,並針對公司未來獲利進行推估
Thumbnail
歐盟國家是臺灣中小企業主要外銷地區,出口值達1,600億,光是僅出口歐盟就已達400億。歐盟啟動碳關稅機制對臺灣出口產品有什麼重大影響呢?何時開始準備才適合呢?有哪些機制與企業需要特別注意?請點擊觀看小精靈的文章,讓你每周增長一點永續知識~
Thumbnail
歐盟國家是臺灣中小企業主要外銷地區,出口值達1,600億,光是僅出口歐盟就已達400億。歐盟啟動碳關稅機制對臺灣出口產品有什麼重大影響呢?何時開始準備才適合呢?有哪些機制與企業需要特別注意?請點擊觀看小精靈的文章,讓你每周增長一點永續知識~
Thumbnail
這個專題主要是對於個人在工作上遇到的稅務法令政策,在公司財報數據及未來投資架構調整做一些分析。 ※台美租稅協定2024/1/19眾議院通過,待參議院通過這項法案,法案將送交總統簽署生效後,台灣完成《條約締結法》相關程序,減稅相關法案才得以正式生效 美眾院委員會放行 取消台美雙重課稅 - 財經焦點
Thumbnail
這個專題主要是對於個人在工作上遇到的稅務法令政策,在公司財報數據及未來投資架構調整做一些分析。 ※台美租稅協定2024/1/19眾議院通過,待參議院通過這項法案,法案將送交總統簽署生效後,台灣完成《條約締結法》相關程序,減稅相關法案才得以正式生效 美眾院委員會放行 取消台美雙重課稅 - 財經焦點
Thumbnail
先看看最新的12月外銷訂單新聞稿 (摘錄自經濟部統計處): 一、外銷訂單變動 與上月比較:12月外銷訂單438.1億美元,較上月減少68.1億美元或減13.5%,經季節調整後減11.6%。 與上年同月比較:外銷訂單減少83.6億美元或減16.0%,按新台幣 計算減14.4%。
Thumbnail
先看看最新的12月外銷訂單新聞稿 (摘錄自經濟部統計處): 一、外銷訂單變動 與上月比較:12月外銷訂單438.1億美元,較上月減少68.1億美元或減13.5%,經季節調整後減11.6%。 與上年同月比較:外銷訂單減少83.6億美元或減16.0%,按新台幣 計算減14.4%。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臺灣財經新聞和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訂單顯著下降,科技產業表現韌性,全球通脹和地緣緊張影響需求,投資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硬件具成長潛力。2024年認為具有投資潛力的臺灣股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和玉晶光。
Thumbnail
根據最新的臺灣財經新聞和市場分析,臺灣出口訂單顯著下降,科技產業表現韌性,全球通脹和地緣緊張影響需求,投資於人工智慧和科技硬件具成長潛力。2024年認為具有投資潛力的臺灣股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和玉晶光。
Thumbnail
1.中美貿易戰後嚴重影響網通產業鏈,台廠顯著受益,正文已將中國產能逐漸移出。 2.白牌商業模式興起,正文將轉型成直供模式,預計在 2024 佔比達 30% 以上。 3.已處份常熟廠,越南廠相對中國廠營業成本較低且效能為 2.5~3 倍。
Thumbnail
1.中美貿易戰後嚴重影響網通產業鏈,台廠顯著受益,正文已將中國產能逐漸移出。 2.白牌商業模式興起,正文將轉型成直供模式,預計在 2024 佔比達 30% 以上。 3.已處份常熟廠,越南廠相對中國廠營業成本較低且效能為 2.5~3 倍。
Thumbnail
新聞 - 碳費徵收懶人包》首波徵收對象有誰 - 荷蘭半導體設備管制生效前 美橫刀攔截 ASML 出貨 DUV 給陸企 - 企業掀建廠熱 景氣卻萎縮 美製造業兩極化發展 - 眼見不為憑!當AI詐騙連視訊都能仿造時,我們該如何分辨真假? 影片:1支 - 「不同文化背景,但都是台灣的味道」:從台灣料理看人
Thumbnail
新聞 - 碳費徵收懶人包》首波徵收對象有誰 - 荷蘭半導體設備管制生效前 美橫刀攔截 ASML 出貨 DUV 給陸企 - 企業掀建廠熱 景氣卻萎縮 美製造業兩極化發展 - 眼見不為憑!當AI詐騙連視訊都能仿造時,我們該如何分辨真假? 影片:1支 - 「不同文化背景,但都是台灣的味道」:從台灣料理看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