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在8月底首發在[草根論壇]上,我要是有入稿會先過半個月後才貼文出來。
本文內容純屬推測、謠言及虛構小說,並非經過官方證實的事實。文中陳述是否符合真實情況,請勿盡信,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自2023年台灣與美國簽訂含有萊克多巴胺(俗稱「萊克豬」)的豬肉貿易協定以來,民間關於「萊克豬出現在台灣市場」的各種謠言、謠言層出不窮,然而經過多方查證,這些主要表現有確實鑿鑿的消息,然後往往都被證實是假的。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明明政府已經與美國達成進口含萊克多巴胺豬肉的協定,但不管是民進黨政府對於民眾知情權的隱瞞,還是國民黨這在野黨的各縣市都會抽查食品檢驗的監督下,均沒有人發現﹑查到企業或夜市﹑肉品市場﹑大賣場有所謂的萊克豬銷售。
若以政治立場做思考,民眾雖有約40%支持民進黨,可有約60%討厭民進黨,理論上反對黨與反萊克多巴胺豬肉的支持者,理應當當知情哪邊有萊克豬的時候,會利用機會收集證據並公開相關資訊,但實際上卻未見有明顯爆料或新聞,所以是我們60%人民其實也不怎麼介意萊克多巴胺嗎?
所以從表面上看,雖然台灣有與美國簽訂萊克豬的貿易協定,但台灣彷彿根本沒有真正進口過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過,都快要成了一個都市傳說。
我們只好將狀況拉到美國這邊觀察情況,以期查清真相端倪。
首先,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出口國之一,而中國目前為最大消費國。但中國2012年時堅決禁止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導緻美國有約50~60%的豬飼養戶為了將豬賣向中國市場,主動停止使用萊克多巴胺。
目前中美豬肉貿易狀況是:2020年美國對中國豬肉出口的峰值約為16.48億美元,但到2024年已下降至不到3.5億美元。這種出口結構的改變,也解釋了為何台灣成為美國想要彌補豬肉過剩產出的新目標之一。
即便如此,單從貿易額度短缺也解釋了台灣雖然簽訂美豬的貿易協定,卻在市場上找不到「萊克豬」的現象。
所以我加入航運路線來當作思考判斷的要點,畢竟美國也不可能單為台灣另開一條貨輪,目前來說,中國﹑台灣﹑日本﹑韓國可以視作為同一條航線。
以日本和韓國為例,日本允許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但嚴格禁止其國內消費使用。
而韓國則允許販賣與使用符合標準的萊克多巴胺豬肉。可就算符合規定的萊克豬肉進口,但同樣也沒有明確的公開標籤顯示萊克多巴胺異常檢出業內推測,我們可以推測美國出口商為分銷貨物,會針對目的地國家的最大滯留量(MRL)進行適當控制,使得就算韓國有美豬被檢測出萊克多巴胺,但因為在合法標準範圍內,無洩漏新聞曝光。這是合理的推測,但目前官方缺乏直接證實。
回歸台灣這邊,就算我們假設民進黨政府有意隱瞞,可也沒有在野黨或民間團體針對萊克多巴胺豬肉食品提出意料爆料。
更有趣的是,即使使用人工智慧AI來對大量新聞資料庫進行搜索,關於美豬在台灣﹑韓國被驗出萊克多巴胺或相關污染物的具體消息,真的都沒有,都只有謠言跟網路傳說。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每豬」到底是否存在,尚難以定論。
那麼是否有一種可能為,美國出口到台灣、韓國或日本的萊克多巴胺豬肉大量以加工肉類形式再轉銷售於國外,但事實卻非如此,憑藉市場監督及利益競爭,在野黨或民間團體理應能找到端倪並公開揭露,可AI找不到相關資訊。
但我們可以有另一種猜測,即便存在風險或違規行為,也有可能因各種政治或商業相關,所以才沒曝光真相,可但總不可能所有反對萊克豬的人都故意隱瞞吧?
就以台灣為例,我們討厭民進黨的人佔6成人口,而支持民進黨卻反感萊克豬的人也肯定不少,所以至少有7成人口都是會揭露消息吧,但直到今天,也沒聽到類似的網路謠言。
所以綜合考量中國、日本、韓國與台灣四地的貿易流向,特別考慮到中國和日本均不允許國內消費萊克多巴胺豬肉,這可能讓美國出口商為避免貨誤,特意將台灣與韓國也採用無萊克多巴胺豬肉萊出口,避免因為日本跟中國如果不小心混雜萊克豬的時候,造成出口商無法出口到中國跟日本,那到時損失就會更大。我是覺得這種可能性才是合乎邏輯。
最後,我不是美國養豬協會或政府單位相關成員,以上分析僅基於公開數據與合理推論而撰寫的推測性文章。是否真如文中所言,還需要更透明的資訊與事實支持才能有更明確的結論。
另外,也能理解為什麼台灣被迫要與美國簽訂有萊克豬的貿易協定,畢竟現在是美國豬肉產量遠大於生產量,未來如果中國進口的豬肉又恢復到2020年時,或者美國養豬戶的禁用萊克多巴胺的豬產量大幅減少,台灣勢必會被進口萊克豬。
為避免以後貿易協定又重簽,不如直接按照有萊克多巴胺的貿易協定來簽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