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 Mech Muse。今天要帶你看一則來自深圳的「機器人江湖故事」——阿里巴巴領投 X Square Robot,砸下超過 1 億美元(實際報導約 1.4 億美元,2025 年 9 月 8 日公布),準備讓人形機器人搭配 AI 技術,從中國走向全球。這篇文章會帶你了解:
- 阿里巴巴為什麼要投?背後的產業棋局是什麼?
- X Square Robot 有什麼黑科技,吸引大家目光?
- 「一萬美元買一台人形機器人」真的可能嗎?
- 他們的國際佈局與 IPO 計劃會怎麼走?
讀完之後,你會對「具身人工智慧」(embodied AI)和機器人產業的真實進展有一個全面的畫面,也能思考這波投資背後的未來含金量。🧐
阿里巴巴為何砸錢?投資背後的產業棋局 ♟️
2025 年 9 月 8 日,X Square Robot 宣布完成由 阿里雲(Alibaba Cloud) 領投的 Series A+ 融資,金額約 人民幣 10 億元(約 1.4 億美元)。這不只是單純的金錢輸血,而是阿里巴巴在 AI 與硬體賽道上的戰略布局。投資陣容除了阿里雲,還有 HongShan(前身紅杉中國)、美團(Meituan)、中科院投資、中國發展銀行資本等大咖。這意味著:中國最有錢、最有流量的科技與資本力量,正在集中火力賭「人形機器人 + AI」會是下一個超級產業。🚀
為什麼阿里要進場?原因至少有三:
- 雲服務拉動需求:具身 AI 訓練需要海量算力,阿里雲可以成為背後的基礎設施供應商。
- 電商與服務業的場景優勢:想像一下,未來在阿里巴巴的零售場景裡,機器人能替代部分人力做物流搬運或客服工作。🛒🤖
- 對抗國際巨頭:OpenAI、特斯拉(Tesla Optimus)、Figure AI 都在狂推人形機器人。中國如果不跟上,很可能失去 AI 產業下一波主導權。

AI生成圖
Mech Muse 觀點:阿里巴巴這一手棋,有點像當年賈伯斯投資 Pixar,不只是看眼前的營收,而是押注一個「未來一定會爆炸成長」的領域。問題是,這個未來會在三年內到來,還是十年後才成熟?阿里自己可能也說不準。🤔
X Square Robot 的黑科技:WALL-OSS 與 Quanta X2 🔧🤖
那麼,X Square Robot 到底憑什麼吸引巨頭投資?答案在於他們的「軟硬體雙拳出擊」。

1. WALL-OSS 開源具身 AI 模型 📂
2025 年 9 月,他們推出了 WALL-OSS ——一個開源的具身基礎模型(embodied foundation model)。不同於單純的聊天 AI,這個模型強調「視覺 + 語言 + 行動」三位一體,能讓機器人看懂環境、聽懂人類語言,還能自己做出動作。
更特別的是,他們不是只丟出模型,而是把 訓練代碼、推理流程、優化方案全部開源。這一招,有點像 Android 當年的策略:先打開生態圈,讓更多人基於 WALL-OSS 開發應用,進而讓 X Square Robot 成為標準制定者。📱➡️🤖
2. Quanta X2 機器人 🧹
除了軟體,他們的硬體「Quanta X2」也很吸睛。這是一台 輪式人形機器人,搭配 20 個自由度的靈巧手(能抓取日常物品),還能安裝清潔工具,做到 360 度全域清潔。✨
目前應用場景已經涵蓋教育機構、酒店、養老院等,並開始有收入來源。這意味著,它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炫酷玩具」,而是真正能接單、創造價值的商業產品。💼
Mech Muse 觀點:如果說 ChatGPT 是「有腦袋但沒身體」,那 X Square Robot 的策略就是幫 AI 裝上一副身體。這其實就是「具身 AI」的核心——讓智慧走出螢幕,開始影響物理世界。🌍
一萬美元的人形機器人夢想,現實嗎? 💸
目前 Quanta X2 的估值價格約在 8 萬美元,這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完全高不可攀。但公司喊話說,希望未來幾年內,能把價格壓到 1 萬美元,進入消費級市場。
問題來了:這夢想現實嗎?
要做到這件事,挑戰至少有三:
- 製造成本:人形機器人的關節、伺服馬達、傳感器都很昂貴,能不能透過大規模量產來降低?⚙️
- 維護與可靠性:一台 1 萬美元的機器人,如果三天兩頭需要維修,消費者會崩潰。😅
- 應用生態:光有硬體不夠,要有「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讓大家覺得買回家真的划算。📲
換句話說,三年內降價到 1 萬美元的可能性不大,更合理的時間表可能是 五到十年。
Mech Muse 觀點:這有點像當年的智慧型手機,一開始都是貴到嚇人,後來才慢慢普及。消費級機器人的真正起點,可能會是「服務機器人先滲透,再慢慢走入家庭」。🏠
全球擴張與 IPO:下一步要衝哪裡? 🌏📈
X Square Robot 已經在跟 日本、新加坡等國的客戶洽談合作,並透露有意在 未來一年內啟動 IPO 計劃。這代表他們不只想在中國本土生根,而是要成為「全球玩家」。🌐
不過,要打國際戰,他們得解決幾個挑戰:
- 法規與標準:不同國家對機器人安全標準的要求差異很大。⚖️
- 品牌競爭:Tesla Optimus、Figure AI、Agility Robotics 都是重量級對手。
- 國際資本市場的信任:一家 2023 年才成立的新創,能不能說服投資人買單?這將考驗他們的財務透明度與商業案例。📊
Mech Muse 觀點:X Square Robot 有點像是「中國版的 Figure AI」,背後又有阿里、紅杉、美團撐腰,確實值得期待。但要從「新創黑馬」跑到「全球龍頭」,他們不只要跑得快,還得跑得穩。🐎
總結 📝
阿里巴巴這次領投 X Square Robot,不只是一筆融資,而是一場「中國科技巨頭與全球機器人競賽」的開場。從 WALL-OSS 的開源策略,到 Quanta X2 的商用場景,再到「1 萬美元機器人夢」與 IPO 佈局,這家公司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推進。⚡
至於他們能不能真正殺出重圍,成為下一個 Tesla 甚至 Apple 等級的企業?這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具身 AI 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而是實實在在的投資戰場。🔥
👉 喜歡這類「科技趨勢 + 產業觀點」的文章嗎?記得追蹤我 Mech Muse,下次帶你看更多 AI 與機器人產業的最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