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注資 X Square Robot:加速具身 AI 與人形機器人的全球賽局 🤖💰

Mech muse 智慧新知-avatar-img
發佈於中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好,我是 Mech Muse。今天要帶你看一則來自深圳的「機器人江湖故事」——阿里巴巴領投 X Square Robot,砸下超過 1 億美元(實際報導約 1.4 億美元,2025 年 9 月 8 日公布),準備讓人形機器人搭配 AI 技術,從中國走向全球。這篇文章會帶你了解:

  1. 阿里巴巴為什麼要投?背後的產業棋局是什麼?
  2. X Square Robot 有什麼黑科技,吸引大家目光?
  3. 「一萬美元買一台人形機器人」真的可能嗎?
  4. 他們的國際佈局與 IPO 計劃會怎麼走?

讀完之後,你會對「具身人工智慧」(embodied AI)和機器人產業的真實進展有一個全面的畫面,也能思考這波投資背後的未來含金量。🧐


阿里巴巴為何砸錢?投資背後的產業棋局 ♟️

2025 年 9 月 8 日,X Square Robot 宣布完成由 阿里雲(Alibaba Cloud) 領投的 Series A+ 融資,金額約 人民幣 10 億元(約 1.4 億美元)。這不只是單純的金錢輸血,而是阿里巴巴在 AI 與硬體賽道上的戰略布局。

投資陣容除了阿里雲,還有 HongShan(前身紅杉中國)、美團(Meituan)、中科院投資、中國發展銀行資本等大咖。這意味著:中國最有錢、最有流量的科技與資本力量,正在集中火力賭「人形機器人 + AI」會是下一個超級產業。🚀

為什麼阿里要進場?原因至少有三:

  1. 雲服務拉動需求:具身 AI 訓練需要海量算力,阿里雲可以成為背後的基礎設施供應商。
  2. 電商與服務業的場景優勢:想像一下,未來在阿里巴巴的零售場景裡,機器人能替代部分人力做物流搬運或客服工作。🛒🤖
  3. 對抗國際巨頭:OpenAI、特斯拉(Tesla Optimus)、Figure AI 都在狂推人形機器人。中國如果不跟上,很可能失去 AI 產業下一波主導權。
AI生成圖

AI生成圖

Mech Muse 觀點:阿里巴巴這一手棋,有點像當年賈伯斯投資 Pixar,不只是看眼前的營收,而是押注一個「未來一定會爆炸成長」的領域。問題是,這個未來會在三年內到來,還是十年後才成熟?阿里自己可能也說不準。🤔

X Square Robot 的黑科技:WALL-OSS 與 Quanta X2 🔧🤖

那麼,X Square Robot 到底憑什麼吸引巨頭投資?答案在於他們的「軟硬體雙拳出擊」。

raw-image

1. WALL-OSS 開源具身 AI 模型 📂

2025 年 9 月,他們推出了 WALL-OSS ——一個開源的具身基礎模型(embodied foundation model)。不同於單純的聊天 AI,這個模型強調「視覺 + 語言 + 行動」三位一體,能讓機器人看懂環境、聽懂人類語言,還能自己做出動作。

更特別的是,他們不是只丟出模型,而是把 訓練代碼、推理流程、優化方案全部開源。這一招,有點像 Android 當年的策略:先打開生態圈,讓更多人基於 WALL-OSS 開發應用,進而讓 X Square Robot 成為標準制定者。📱➡️🤖

2. Quanta X2 機器人 🧹

除了軟體,他們的硬體「Quanta X2」也很吸睛。這是一台 輪式人形機器人,搭配 20 個自由度的靈巧手(能抓取日常物品),還能安裝清潔工具,做到 360 度全域清潔。✨

目前應用場景已經涵蓋教育機構、酒店、養老院等,並開始有收入來源。這意味著,它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炫酷玩具」,而是真正能接單、創造價值的商業產品。💼

Mech Muse 觀點:如果說 ChatGPT 是「有腦袋但沒身體」,那 X Square Robot 的策略就是幫 AI 裝上一副身體。這其實就是「具身 AI」的核心——讓智慧走出螢幕,開始影響物理世界。🌍

一萬美元的人形機器人夢想,現實嗎? 💸

目前 Quanta X2 的估值價格約在 8 萬美元,這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完全高不可攀。但公司喊話說,希望未來幾年內,能把價格壓到 1 萬美元,進入消費級市場。

問題來了:這夢想現實嗎?

要做到這件事,挑戰至少有三:

  1. 製造成本:人形機器人的關節、伺服馬達、傳感器都很昂貴,能不能透過大規模量產來降低?⚙️
  2. 維護與可靠性:一台 1 萬美元的機器人,如果三天兩頭需要維修,消費者會崩潰。😅
  3. 應用生態:光有硬體不夠,要有「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讓大家覺得買回家真的划算。📲

換句話說,三年內降價到 1 萬美元的可能性不大,更合理的時間表可能是 五到十年

Mech Muse 觀點:這有點像當年的智慧型手機,一開始都是貴到嚇人,後來才慢慢普及。消費級機器人的真正起點,可能會是「服務機器人先滲透,再慢慢走入家庭」。🏠

全球擴張與 IPO:下一步要衝哪裡? 🌏📈

X Square Robot 已經在跟 日本、新加坡等國的客戶洽談合作,並透露有意在 未來一年內啟動 IPO 計劃。這代表他們不只想在中國本土生根,而是要成為「全球玩家」。🌐

不過,要打國際戰,他們得解決幾個挑戰:

  1. 法規與標準:不同國家對機器人安全標準的要求差異很大。⚖️
  2. 品牌競爭:Tesla Optimus、Figure AI、Agility Robotics 都是重量級對手。
  3. 國際資本市場的信任:一家 2023 年才成立的新創,能不能說服投資人買單?這將考驗他們的財務透明度與商業案例。📊
Mech Muse 觀點:X Square Robot 有點像是「中國版的 Figure AI」,背後又有阿里、紅杉、美團撐腰,確實值得期待。但要從「新創黑馬」跑到「全球龍頭」,他們不只要跑得快,還得跑得穩。🐎

總結 📝

阿里巴巴這次領投 X Square Robot,不只是一筆融資,而是一場「中國科技巨頭與全球機器人競賽」的開場。從 WALL-OSS 的開源策略,到 Quanta X2 的商用場景,再到「1 萬美元機器人夢」與 IPO 佈局,這家公司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推進。⚡

至於他們能不能真正殺出重圍,成為下一個 Tesla 甚至 Apple 等級的企業?這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具身 AI 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而是實實在在的投資戰場。🔥

👉 喜歡這類「科技趨勢 + 產業觀點」的文章嗎?記得追蹤我 Mech Muse,下次帶你看更多 AI 與機器人產業的最新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18會員
230內容數
27歲的剛畢業碩士生,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分享科技最新趨勢,目前寫人型機器人、AI人工智慧、小型核能SMR。透過文字與照片,我希望與你們一同暢想智能時代的可能性,歡迎加入這場科技之旅!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09/15
在紐約 St. Mary’s 兒童醫院,一台名為 Robin 的陪伴型機器人正用「7 歲小女孩」的形象,帶給癌症與脊髓受傷的病童一份情感支持。透過聊天、遊戲與貼心記憶,它成為孩子眼中的安慰者。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科技如何超越醫療器材的角色,真正走進病房、療癒人心。
Thumbnail
2025/09/15
在紐約 St. Mary’s 兒童醫院,一台名為 Robin 的陪伴型機器人正用「7 歲小女孩」的形象,帶給癌症與脊髓受傷的病童一份情感支持。透過聊天、遊戲與貼心記憶,它成為孩子眼中的安慰者。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科技如何超越醫療器材的角色,真正走進病房、療癒人心。
Thumbnail
2025/09/14
中國老齡化加速,3 億老人等待照護,人力卻捉襟見肘。從復旦大學的「Guanghua No.1」到螞蟻集團的 R1,人型機器人成了新希望。它們能陪伴、提醒吃藥、協助行動,但高成本與接受度仍是挑戰。這是一場科技與社會的交響實驗。 🎵🤖
Thumbnail
2025/09/14
中國老齡化加速,3 億老人等待照護,人力卻捉襟見肘。從復旦大學的「Guanghua No.1」到螞蟻集團的 R1,人型機器人成了新希望。它們能陪伴、提醒吃藥、協助行動,但高成本與接受度仍是挑戰。這是一場科技與社會的交響實驗。 🎵🤖
Thumbnail
2025/09/14
NVIDIA 投資 Agility Robotics 掀起人型機器人熱潮,而台灣的 能率(5392) 與 佳能(2374) 早在 6 月就透過能率亞洲投資卡位。能率布局產業鏈,佳能爭取視覺模組合作,讓台灣悄悄成為國際機器人供應鏈的關鍵力量 🚀。
Thumbnail
2025/09/14
NVIDIA 投資 Agility Robotics 掀起人型機器人熱潮,而台灣的 能率(5392) 與 佳能(2374) 早在 6 月就透過能率亞洲投資卡位。能率布局產業鏈,佳能爭取視覺模組合作,讓台灣悄悄成為國際機器人供應鏈的關鍵力量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微軟 Q2財報市場看到了什麼問題?Azure 雲端成長放緩是泡沫要爆了?你可能想得太多
Thumbnail
微軟 Q2財報市場看到了什麼問題?Azure 雲端成長放緩是泡沫要爆了?你可能想得太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產業市場預計在2030年達到36.2億美元。目前醫療保健、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相關組織是採用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的領先產業。文章介紹利用AI對話機器人(GeniAltX)能幫助個人及企業提升效率的情境與案例。企業正利用AI打造對話機器人,成為客戶服務或企業內部助理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產業市場預計在2030年達到36.2億美元。目前醫療保健、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相關組織是採用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的領先產業。文章介紹利用AI對話機器人(GeniAltX)能幫助個人及企業提升效率的情境與案例。企業正利用AI打造對話機器人,成為客戶服務或企業內部助理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冰兒報報|AI X DX|數位轉型2.0|DX 2.0|如何利用AI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Thumbnail
冰兒報報|AI X DX|數位轉型2.0|DX 2.0|如何利用AI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Thumbnail
每個產業都一樣,就是想像期階段都可以把"本益比估值拉高" 這個過去智慧型手機 電動車 航運 鋼鐵 AI等等都表演過了 很多AI產業過去10年本益比最多就是15倍上下波動而已 例如我們有賺到高潮的廣運跟廣明還有磐儀,而2023年就拉高到30~40倍 但基本面只要沒跟上,狗(股價)跑太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