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這行業與一般商業,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社會行動的投入。
一般商業多半是賺到錢,才高喊CSR(企業社會責任)的口號來展開社會行動,而我所觀察書店,則是不管賺不賺錢,社會行動終將成為書店老闆的心靈救贖,甚至將書店當成社會行動的基地,就算只賺到點錢,也會當作燃料丟進去。
不過我會講這個,不是要高大上開書店的情懷,反而想要讓大家多理解,書店在現代商業中,市場賦予的特殊印象。聰明如你,相信也會察覺到,情懷往往會成為書店老闆開店的特別理由,而這情懷就來自於社會行動,不管是自我期許或是社會賦予的。
但我沒有要否認社會行動對於一間書店的意義,畢竟這也是形塑一間書店品牌印象的方式,但就如同在市場上打滾一樣,名符其實才是最省力的路徑。
發自內心的社會行動,可以讓書店老闆如臂使指,但硬套上去的社會行動,終將與之漸行漸遠,真的要往社會走的書店,其實還是得想好自己這間店,在所要著力的社會領域中,到底會被放在什麼位置。
一旦放定後,就不要輕易漂移甚至逆轉自身立場,畢竟市場雖然沉默,但讀者是有眼睛的。
最後,願意將自己書店投入社會行動的老闆,我致上我的Respec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