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十八界:在時間與空間裡的正念行走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走入森林,眼前的一切似乎是最單純的存在:樹影婆娑、鳥鳴交響、草木散發著潮濕氣息。然而,若依《心經》的眼光,這一切不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十八界的展演——六根、六塵、六識的交織。

raw-image

眼根對色,於是有林間的綠、石上的苔;耳根對聲,於是有蟲鳴與風聲;鼻根對香,嗅到的是土壤濕潤的氣息;舌根對味,飲水時的甘冽;身根對觸,手掌撫過樹皮的粗糙;意根對法,則是心中浮現「這是森林」「這是寧靜」的觀念。這一切,合而為生命的「我」。但當追問: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心經》提醒——只是緣起幻合,無有自性,故曰「皆空」。

森林裡的體驗,因此成為覺知的契機。當目光專注於枝葉的脈絡,當耳朵不去分辨聲音的好惡,只是聽見,便會發現,十八界並不是要我們執取的「我」,而是一場不斷流動的「如幻」。

若從時間觀來看,森林中的正念行走,正是十二因緣的縮影。腳步落下的一剎那,念頭隨之生起。風拂面,身心便有「觸」;因觸而生「受」,覺得清涼或不適;從受而起「愛」,愛其清涼,惡其刺骨;隨之而有「取」,希求保有、或排斥。這一連串的心理活動,不正是「愛、取、有」的展演嗎?

於是森林的修持,不是追逐某種境界,而是讓自己在行走中觀察:念頭如何生,如何滅;執取如何起,如何落。這就是將「十二因緣」轉化為正念練習的方式。當下若能觀照「受」而不執著於「愛取」,便已在生命的時間流中種下解脫的可能。

raw-image

森林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導師。樹木的生長,來自種子與土壤的因緣;鳥的鳴聲,因清晨與風的和合;溪水的奔流,因雨與地勢而起。若細細觀察,萬物皆依因緣流轉,正如生命亦無非是十二因緣的示現。當我們在林間安步,眼前所見即是空間的十八界,腳下所踏即是時間的十二因緣。

若能於此觀照,生命的苦便不再只是必然。苦,是因為執取;不苦,是因為放下。正如樹木在秋冬必然落葉,但春風再來,又自有新芽萌出。時間與空間皆是流轉,空性正是其中的真實。

在森林裡的正念修持,便是以六根去接觸六塵,卻不被六識所纏縛。當風吹動樹梢時,讓耳朵只是聽,不去分別;當陽光灑在臉龐時,讓身體只是受,不去執取。如此,空間的十八界轉為清淨,時間的十二因緣化為解脫。

林中正念,不是要離開生活,而是回到最原初的覺照:眼見、耳聞、鼻嗅、身觸,皆是流轉,也是空寂。唯有在這樣的覺知中,才真正理解《心經》的智慧:五蘊皆空,故能度一切苦厄。

藏山問行語錄
森林是最清淨的經文,風聲鳥語皆是因緣。當六根接觸六塵,若不執著,便是菩提。

文:🌲👣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藏山問行 Zàngshān Wènxíng
2會員
67內容數
七歲前,森林是我的家,溪水呢喃、柴火溫暖,父母的辛勤刻印在山林間。之後我以人文博士及商學顧問的身份隨世奔波逐夢,直到內心召喚帶我回到山林。 於是選擇「半林半聿 forinker」的生活,以「藏山問行」為名,在森林裡復育生命,用筆點亮心燈。願點燃篝火,讓每個回望自然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2025/09/12
在日月潭,夜裡阿達紹碼頭的燈火與湖面倒影如幻如夢,清晨林地探勘卻充滿真實觸感。腳下泥土、蕨類與竹林的氣息,鳥鳴與晨光交織,顯示幻象與實相並非對立,而是同一心境的展現。正如《楞嚴經》所示,修行並非拒絕幻象,而是在其中照見空性。當心不再執著於真與假、動與靜,湖光山色便同時成為覺醒的契機。
Thumbnail
2025/09/12
在日月潭,夜裡阿達紹碼頭的燈火與湖面倒影如幻如夢,清晨林地探勘卻充滿真實觸感。腳下泥土、蕨類與竹林的氣息,鳥鳴與晨光交織,顯示幻象與實相並非對立,而是同一心境的展現。正如《楞嚴經》所示,修行並非拒絕幻象,而是在其中照見空性。當心不再執著於真與假、動與靜,湖光山色便同時成為覺醒的契機。
Thumbnail
2025/09/02
近年來,人文學科逐漸被推向邊陲,從哈佛刪減課程到各國大學縮減預算,社會價值似乎更傾向「實用」的理工科。然而,當量子科學挑戰現實認知、AI顛覆職場倫理,跨界的迫切性比以往更高。本文從「藏山問行」的角度出發,探討人文與理工如何互為鏡像,並思考教育、企業與個人如何回應這場文明的轉折。
Thumbnail
2025/09/02
近年來,人文學科逐漸被推向邊陲,從哈佛刪減課程到各國大學縮減預算,社會價值似乎更傾向「實用」的理工科。然而,當量子科學挑戰現實認知、AI顛覆職場倫理,跨界的迫切性比以往更高。本文從「藏山問行」的角度出發,探討人文與理工如何互為鏡像,並思考教育、企業與個人如何回應這場文明的轉折。
Thumbnail
2025/08/15
前往北方的出差途中,意外地在火車上遇見了一場清晨的光。原本只是日常的疲憊移動,卻在那束穿透雲層灑落在海面的光中,慢慢沉澱為一次與自己凝視的相遇。那一刻的體會——當身體移動,心也不必漂泊;當我們張開眼,風景不只是風景,而是靜靜凝視著我們的某種溫柔提醒。 光,讓我看見了自己; 海,也靜靜地聽見了。
Thumbnail
2025/08/15
前往北方的出差途中,意外地在火車上遇見了一場清晨的光。原本只是日常的疲憊移動,卻在那束穿透雲層灑落在海面的光中,慢慢沉澱為一次與自己凝視的相遇。那一刻的體會——當身體移動,心也不必漂泊;當我們張開眼,風景不只是風景,而是靜靜凝視著我們的某種溫柔提醒。 光,讓我看見了自己; 海,也靜靜地聽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靈子為五行精華自我意識形成後之稱呼,一旦於宇宙世界的幽冥環境誕生,此自我即不斷循求進化的方向與目標。   經過自我認知與行為對於靈能之運作訓練與熟悉體會,能有效地增強自我之靈能識核,而這是透過意識感知領悟的過程,也就是讓心識安定不躁妄的情態,一旦能達到相對恆常穩定的境界,則識核表面會漸漸形成一道
Thumbnail
靈子為五行精華自我意識形成後之稱呼,一旦於宇宙世界的幽冥環境誕生,此自我即不斷循求進化的方向與目標。   經過自我認知與行為對於靈能之運作訓練與熟悉體會,能有效地增強自我之靈能識核,而這是透過意識感知領悟的過程,也就是讓心識安定不躁妄的情態,一旦能達到相對恆常穩定的境界,則識核表面會漸漸形成一道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想要達到生命深沉的寧靜和喜悅, 就必須戰鬥內心中那些亂七八糟的見解。 沒有用理性分析過的思路, 就像潰堤的河道一樣, 會造成災難。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想要達到生命深沉的寧靜和喜悅, 就必須戰鬥內心中那些亂七八糟的見解。 沒有用理性分析過的思路, 就像潰堤的河道一樣, 會造成災難。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生活中的輪迴現象以佛教、印度教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探討了靈魂成長和行為模式的深層次影響,並提出了打破輪迴的方法。通過自我反省、改變行為模式和靈性修行,可以實現個人成長和靈性提升。
Thumbnail
生活中的輪迴現象以佛教、印度教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探討了靈魂成長和行為模式的深層次影響,並提出了打破輪迴的方法。通過自我反省、改變行為模式和靈性修行,可以實現個人成長和靈性提升。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學習以法調心 學會用法調伏心, 學會用法穿越困境, 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你所得到的一切 ——包括痛苦。 #福智文化︱#心閱網︱#心靈小語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真如老師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學習以法調心 學會用法調伏心, 學會用法穿越困境, 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你所得到的一切 ——包括痛苦。 #福智文化︱#心閱網︱#心靈小語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真如老師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靈魂世界的神祕奧祕,從中醫師和道教的角度闡述了三魂七魄的理論與特點,並進行個案分析,對於天魂、地魂、人魂以及七魄的定義和功能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文章提到了靈界的一些法則和通靈者的視野,以及元神在地球肉體逝世後的歸宿,與天道女神教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靈魂世界的神祕奧祕,從中醫師和道教的角度闡述了三魂七魄的理論與特點,並進行個案分析,對於天魂、地魂、人魂以及七魄的定義和功能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文章提到了靈界的一些法則和通靈者的視野,以及元神在地球肉體逝世後的歸宿,與天道女神教的相關理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