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遇到長輩需要照護時,第一句常說:「這關我什麼事?」但現實是,很多單身的人,往往會被期待「出來幫忙」。我自己就是這樣,常常要幫爸媽一起照顧奶奶、外婆和小舅。這些經驗,讓我更清楚看見單身老後生活會有多大的差異。
先說我的小舅。他從小體弱多病,外婆又重男輕女,把他寵到什麼都不會:不做家事、不會煮飯,連工作都靠人拜託才勉強待在公家單位,最後還是被辭退。平常就是看電視打發日子,不照顧媽媽,也不替自己打算。結果五十歲就中風失智,復健還偷懶。反觀我一百歲的阿嬤,每天還能挑菜、動一動,當作復健。
阿嬤的人生完全不同。不到三十歲就守寡,中年再婚後又再次守寡,單身超過六十年。但她過得很精彩:學唱歌、跳舞、畫國畫、彈鋼琴、烘焙,上課後還跟同學去吃平價外省菜。她的飲食哲學也很自律,每天只吃一塊手掌大小的肉,超過就改吃粥。活到一百歲,她活得自在又健康。這讓我很感慨:婚姻不一定能保證老後不孤單,因為另一半可能先走,小孩長大也不一定會留下來陪伴。就像外婆和阿嬤,先生早逝,孩子們受不了專制的媽媽,紛紛搬出去,最後反而常常只剩我和父母在旁。
我真正體會照護的辛苦,是從媽媽照顧外婆開始。當時大家都不幫忙,我只會生氣「為什麼什麼都找我」,卻沒想到媽媽更辛苦。現在換小舅需要照護,我也只能全力幫上忙;至於奶奶,因為難相處,大伯請的外勞都被她罵跑,最後只能送養老院,物資就由我和爸媽想辦法。
這些年,我也累積了一些小技巧:
- 外勞愛吃台灣米,用酷朋直接訂 12 公斤送到家。
- 小舅的尿布、可樂,可以用 MOMO 或酷朋訂。
- 奶奶愛喝的菊花茶,用蝦皮下單,寄到養老院病房。(註記可以寫英文)
- 外婆的奶粉、尿褲,趁藥局特價用機車載,或在蝦皮買養老院常用款。
- 比較便宜的黃昏市場適合大採買
- 牛奶、豆漿、衛生紙則建議好市多大量購,衛生紙甚至能直接寄到長輩家。
這些細節看似瑣碎,但卻是照護最現實的一面。
最終我明白,單身老後的差別不在於「有沒有結婚生子」,而在於「自己有沒有為生活做準備」。有人什麼都不管,最後只能依賴別人;有人像阿嬤一樣自律又樂觀,反而活得比誰都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