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比賺錢更重要的東西
小李剛收到公司通知——他加薪了。
「太好了!這下日子更穩了吧?」他心裡暗暗想,甚至幻想著未來可以吃得更好、住得更舒適。
他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好友:「欸,我今年加了 10%!」沒想到朋友回了一句:「我加了 20%。」
小李的笑容瞬間僵住。剛剛還覺得世界明亮,下一秒卻像被潑了冷水。
「原來,我還是不夠好啊。」他心想。

這是我們都可能有過的心境。明明賺得更多了,安全感卻沒有增加,反而更焦慮。
因為安全感,從來不是靠數字堆出來的,而是心裡的踏實感。
第一章:焦慮從哪裡來?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薪水剛入帳,立刻覺得鬆了一口氣。可是過沒幾天,滑開社群,看見有人曬出新車、新房、投資報酬率 30%,你的心立刻被攪亂。
焦慮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因為「比較永無止境」。

快樂常常不是被現實奪走,而是被比較偷走。
更棘手的是,收入上升,花費也跟著膨脹。
以前夜市牛排就覺得很香,現在卻嫌不上餐廳不行;以前搭公車覺得很方便,現在卻認為應該換一台車。賺得更多、花得更多,安全感反而更低。
這就是所謂的「跑步機效應」——你拼命往前跑,但焦慮始終追在後頭,甩不掉。
第二章:財務安全感的三大支柱
其實,財務安全感就像一張椅子,需要三隻腳才能穩穩站立。
1️⃣ 賺錢能力
賺錢能力是你的「發電廠」。
只要發電廠還在運作,就算臨時停電,你也不會太慌。所以,重點不是一次性賺多少,而是能不能持續產生收入。
學新技能、培養副業、拓展專業人脈,這些都是在強化你的發電廠。
2️⃣ 存錢習慣
很多人覺得存錢很難,因為「錢總是不夠用」。
其實存錢不在於數量,而在於「持續」。就像種樹,剛開始是一顆不起眼的幼苗,但隨著時間,它會長成能遮風避雨的大樹。每個月哪怕只存一點,久而久之,那筆錢會給你最真實的安全感。
3️⃣ 保險規劃
有人以為「保險是有錢人的遊戲」,其實完全相反。
資源越少的人,越需要保險。因為一場病、一個意外,就能掏空所有積蓄。保險存在的意義不是讓你致富,而是避免你「一夕回到解放前」。
這三大支柱,就像椅子的三隻腳,缺一不可。只有同時具備,生活才會真正安穩。
第三章:正確的金錢思維
財務安全感,不只是理財工具的問題,而是一種思維方式。
想像你走進一家超市,貨架上滿滿的商品,你心裡踏實,因為你有選擇。
但若走進傳統市場,攤位上只剩下幾樣青菜,你會焦躁,因為你「沒得選」。
財務安全感,就是這種「選擇權」。
不是要你賺大錢,而是當危機來臨時,你知道自己還有 Plan B、Plan C。能選擇,才有底氣。
焦慮,其實來自於「覺得自己沒有退路」。
當你有選擇權,你才能真正安心。
第四章:故事中的啟示
小企業的倒下
疫情期間,許多小企業一夕之間倒閉。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資源有限,抗風險能力太弱。
這讓我們懂得:個人也需要「抗震結構」——存錢與保險,就是屬於自己的安全網。
加薩走廊的小女孩
新聞裡有一個畫面:戰火廢墟中的加薩走廊,一個小女孩把僅有的一碗玉米濃湯分成三份,和弟妹一起吃。

那一刻,你會發現:安全感不在於「多」,而在於「懂得分配」。
再少的資源,只要分配得當,也能活下來。
窮則變,變則通
綠建築的誕生,正是因為缺乏資源。沒有足夠的電力,反而激發了更聰明的設計——更節能、更環保。

限制,往往不是絕境,而是創新的起點。
這些故事提醒我們:財務安全感,不是追求無止境的「更多」,而是靈活運用「有限」,找到活下去的空間。
第五章:從「有」到「足」
1960 年代的台灣,家家戶戶過得簡單:沒有冷氣,靠電風扇過夏天;餐桌上的飯菜雖然清淡,卻能讓全家人吃得心滿意足。
那時候,大家一起窮,卻也一起快樂。

如今,物質豐富了,但焦慮卻更多。
因為我們追求的,不再是「有沒有」,而是「比別人多不多」。這是一條永遠跑不完的競賽跑道。
真正的財務安全感,不是「我有多少」,而是「我覺得足夠」。
當你停下來,看見自己已經擁有的,你會發現:幸福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近。
結語:安全感的真相
財務安全感,不是存摺上的數字,而是心裡的踏實。
當你能持續賺錢,有穩定的存錢習慣,並做好基本的保險規劃,你就不再那麼害怕風險。
當你懂得從比較中抽身,找到屬於自己的「剛剛好」,你就能安心過生活。
因為安全感的真相是:
不是賺得比誰多,而是你能不能安心睡覺,心裡踏實地過每一天。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 快樂不是被現實奪走,而是被比較偷走。
- 財務安全感不是數字,而是心裡的底氣。
- 能選擇,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 保險不是有錢人的遊戲,而是資源有限者的安全網。
- 財務安全感的三隻腳:賺錢、存錢、保險。
- 從「有」到「足」,才是安心生活的關鍵。
- 安全感的真相:不是賺得比誰多,而是能安心睡覺。
- 限制不是絕境,而是創新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