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53:我們該感謝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嗎?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言:一個刺耳的問題

「要感謝那些傷害過你的人,因為他們讓你更強大。」

這句話在網路上很常出現,常被當作名人的勵志語錄。

但你能想像嗎?

一個剛被背叛的朋友,或一個仍在霸凌陰影中掙扎的孩子,聽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感覺?

「為什麼?為什麼我要感謝?」

對他們而言,這樣的話不是療癒,而是一種二度傷害。因為在真實的痛裡,第一個浮現的情緒不是感謝,而是憤怒。

我們的人生中,多少都有這樣的時刻:被誤解、被羞辱、被背叛。當時心裡想的不是「謝謝你讓我更好」,而是「我恨你,我不要原諒」。

raw-image

第一章:真實的故事

岳雲鵬,知名相聲演員,年輕時曾在餐廳打工。有一次,他因為一位客人的羞辱,被老闆當場開除。多年後,他已功成名就,有人對他說:「你應該感謝那個客人,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你。」

岳雲鵬卻直言:「我不感謝,我還是恨。」

這份矛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懂。

有些人回想童年,被父母嚴厲責打、羞辱;有人在課堂上被老師點名羞辱;有人在走廊裡被同學推擠霸凌。那時候,心裡的聲音不是「謝謝」,而是:「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要承受這些?」

主持人也分享過自己的經驗。小時候被嚴厲斥責,甚至羞辱,那種時候,心裡有一股衝動想吶喊:「我不要這樣的家!」

那些經歷像一塊大石頭,壓在心上,讓人久久不能呼吸。


第二章:傷害留下的痕跡

心理學告訴我們,攻擊性如果沒有出口,可能會轉向自己。

有的人把怒氣變成刀子,劃在自己手上,期待疼痛能掩蓋心裡的空洞。有的人則把怒氣丟到別人身上,無意識地重演自己受過的傷。

而報復呢?它也許能帶來短暫的快感。

想像深夜裡,你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腦中不斷模擬「狠狠回擊」的場景。那一瞬間,你感覺自己重新掌握了力量。但天亮之後,快感消失,留下的只有更深的空洞。

真正的難題是:我們要如何處理這股能量?

壓抑,會讓它像毒藥一樣反噬;釋放在錯的地方,則可能傷害更多人。

raw-image

第三章:佛學與心理學的交會

佛學裡說「上善若水」,提倡放下與寬恕。這聽起來很高遠,很理想。

但心理學卻提醒我們:如果一個人還沒有成熟的自我,過早要求他原諒或感謝,只會造成二度傷害。

想像一個人手上的傷口還在流血,你卻逼他說:「沒關係,我原諒你了。」

這樣的「原諒」,不是療癒,而是一種壓抑。久而久之,他可能會失去界線,甚至在未來的關係中,一再容忍新的傷害。

所以,佛學的「放下」必須搭配心理學的「自我建立」。

當你還在傷口裡掙扎時,請不要急著原諒。你有權利先照顧自己。

raw-image

第四章:什麼是創傷後成長?

很多人會說:「如果不是那些痛苦,我不會成為今天的我。」

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創傷後成長」(PTG)。

但要小心,這並不代表我們要去感謝加害者。

因為成長不是來自他,而是來自你選擇了如何面對

你選擇不被擊垮,你選擇尋求幫助,你選擇在黑暗裡尋找一點光。

所以,感謝不是一條必經之路,而是有些人在多年後,自然而然浮現的結果。

但如果你這輩子都不想感謝,那也沒關係。因為成長的關鍵不在於「感謝誰」,而在於「怎麼走過來」。


第五章:如何走出傷痛?

很多時候,我們急著對自己喊:「要快快走出來!」

可是,快快走出來,往往只是吃了一顆止痛藥,讓外表看似沒事,心卻還在淌血。

真正的療癒,需要時間,也需要允許。

允許自己憤怒、允許自己難過、允許自己說「我還沒準備好」。

心理學家提醒我們,要小心三大陷阱:

  1. 自我化:一切都是我的錯。
  2. 普遍化:這件事毀了我的一生。
  3. 永久化:我永遠不會好。

如果你發現自己卡在這些念頭裡,不妨先停下來,深呼吸,告訴自己:「我可以慢慢來。」

找一個出口吧——哭一場、寫日記、跑步、去山裡吶喊,甚至狠狠打枕頭。

這些看似幼稚的方法,其實能幫助情緒找到出口。因為情緒就像水,堵住只會氾濫,流出去才會慢慢清澈。

raw-image

第六章:先感謝自己,再決定是否感謝他人

有人會問:「那我什麼時候才能感謝加害者?」

答案是:不急,甚至不必。

真正需要被感謝的,是那個努力撐過來、沒有倒下的自己。

想像你站在鏡子前,眼眶泛紅,對著自己說:「謝謝你還在,謝謝你沒有放棄。」

當你能真心說出這句話,你已經在復原的路上。

至於要不要感謝傷害你的人,那是自由選擇,不是必修課。

你可以選擇感謝,也可以選擇不感謝。兩者都不會讓你顯得比較高尚或比較狹隘,它只是你對自己誠實的回應。


結語:與傷痛共處的智慧

人生難免有傷害,有些來自他人,有些來自命運。

我們無法選擇事件,但我們能選擇態度。

原諒也好,不原諒也好;感謝也好,不感謝也好——都沒有唯一正解。

真正重要的,是:你能誠實地承認自己的痛,並帶著它繼續走下去。

因為成長的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感謝加害者,而在於:

當黑暗籠罩時,你是否還能伸手,緊緊握住自己的手。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1. 「為什麼我要感謝那個傷害我的人?我只想先擁抱自己的痛。」
  2. 「感謝不是必修課,療癒才是。」
  3. 「報復只帶來短暫快感,真正的力量是選擇如何走下去。」
  4. 「原諒也好,不原諒也好,都沒有唯一答案。」
  5. 「情緒像水,堵住會氾濫,流出去才會清澈。」
  6. 「成長,不在於你是否感謝加害者,而在於你能否在黑暗裡握住自己的手。」
  7. 「先謝謝自己,謝謝你還在這裡。」
  8. 「快速走出痛苦只是止痛藥,真正的療癒需要時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4會員
318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17
男性真的沒有困境嗎?其實,許多男人在親密關係中害怕表達、害怕示弱,只能用「悶、煩、算了」取代真實情感。本文帶你理解男性為何逃避親密、為何眼淚如此稀少,並探索可能的出路。幫助男人,就是幫助所有人。
Thumbnail
2025/09/17
男性真的沒有困境嗎?其實,許多男人在親密關係中害怕表達、害怕示弱,只能用「悶、煩、算了」取代真實情感。本文帶你理解男性為何逃避親密、為何眼淚如此稀少,並探索可能的出路。幫助男人,就是幫助所有人。
Thumbnail
2025/09/17
一本書能改變人生嗎?《命定之書》告訴我們,閱讀不只是知識,而是行動與轉變。從「命定之書」的力量,到 ICE 閱讀法,再到「知行合一」的實踐,本文帶你看見書如何療癒心靈、改變自己,甚至影響他人。
Thumbnail
2025/09/17
一本書能改變人生嗎?《命定之書》告訴我們,閱讀不只是知識,而是行動與轉變。從「命定之書」的力量,到 ICE 閱讀法,再到「知行合一」的實踐,本文帶你看見書如何療癒心靈、改變自己,甚至影響他人。
Thumbnail
2025/09/16
前猶太人為何既有錢又強大?他們的金錢觀坦蕩、教育重視可帶走的資產、家族合作避免內耗,再加上胡之霸精神與苦難的覺醒,造就了今日的以色列奇蹟。本文帶你看懂猶太民族的底層邏輯,並思考台灣的借鏡與可能。
Thumbnail
2025/09/16
前猶太人為何既有錢又強大?他們的金錢觀坦蕩、教育重視可帶走的資產、家族合作避免內耗,再加上胡之霸精神與苦難的覺醒,造就了今日的以色列奇蹟。本文帶你看懂猶太民族的底層邏輯,並思考台灣的借鏡與可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學會感恩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常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或許是家人、朋友、老師,甚至是陌生人,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我們支持和指導。這些幫助往往讓我們渡過難關,找到方向,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學會感恩,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有助於我們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也
Thumbnail
學會感恩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常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或許是家人、朋友、老師,甚至是陌生人,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我們支持和指導。這些幫助往往讓我們渡過難關,找到方向,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學會感恩,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有助於我們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也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他人的言語傷害了你,也許是他們不善於表達。但當責任無故推卸給你,即使堅強的人也忍受不住。愛是相互分享和支持,而沒有補充的愛,遲早會耗盡。
Thumbnail
當他人的言語傷害了你,也許是他們不善於表達。但當責任無故推卸給你,即使堅強的人也忍受不住。愛是相互分享和支持,而沒有補充的愛,遲早會耗盡。
Thumbnail
最近對於小我與感謝過去感到疑惑,在學習身心靈這條路上,似乎小我自身帶有貶低的意思,恐懼的、負面的、退縮的、只利己的都是小我的訊息,而我們許多擁有壞結果的事情,都是因為選擇小我的聲音,但另一方面,也經常聽到要去感謝過去,也包括感謝因為聽從小我而經歷的,那些我們認為壞結果的過去。
Thumbnail
最近對於小我與感謝過去感到疑惑,在學習身心靈這條路上,似乎小我自身帶有貶低的意思,恐懼的、負面的、退縮的、只利己的都是小我的訊息,而我們許多擁有壞結果的事情,都是因為選擇小我的聲音,但另一方面,也經常聽到要去感謝過去,也包括感謝因為聽從小我而經歷的,那些我們認為壞結果的過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經歷過痛苦和傷害後的成長與感悟,並表達了感恩和堅強的心態。文章內容充滿了正能量和勵志,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經歷過痛苦和傷害後的成長與感悟,並表達了感恩和堅強的心態。文章內容充滿了正能量和勵志,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讀者。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