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55: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分享才是最終價值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言:一場關於「多角化人生」的對話

午後的錄音室,氣氛專注而溫暖。主持人帶著笑意問:

「林董事長,您從物業管理、建設業,一直到成為知名的法拉利模型收藏家,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

林政邦微微一笑,語氣平穩卻有力量:

「人生很多時候不是規劃好的,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當我回頭看,才發現所有經歷,其實早就連在一起。」

這句話,像是一扇門,把聽眾帶進他多角化的人生故事。因為在這裡,「成功」不是單線,而是一張由興趣、事業、人脈交織成的網絡。

raw-image

第一章:起點 —— 從物業管理到建設業的腳步

年輕時的林政邦,清晨總是第一個走進大樓。

他手裡拿著筆記本,一邊巡視,一邊默默記錄:哪裡的燈泡壞了、哪一條管線需要維修。

有人覺得這樣的工作枯燥,他卻在心裡對自己說:「服務,不只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讓人感受到安心。」

有一次,一位住戶因為水管破裂焦急不已,他親自帶著工班處理,直到凌晨才收工。對方握著他的手,眼裡滿是感謝。那一刻,他深深體會到:服務,真正的價值,是在人心。」

正是這份「用心」,讓他在業主、同事之間累積信任,也為他後來跨足建設業鋪路。

因為他知道,建築不是冷冰冰的鋼筋水泥,而是承載故事的空間。

raw-image

第二章:收藏的哲學 —— 從個人到社會

收藏的故事,始於一輛小小的法拉利模型車。

那天,他在一家模型店裡駐足許久。當紅色的小跑車映入眼簾,他感覺自己像回到少年時期,心臟因夢想而加速。

「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喜歡。」他笑著說。

他把模型車帶回家,夜裡常常拿出來欣賞。那閃閃發亮的紅色,彷彿讓他暫時忘卻工作的疲憊。

raw-image

隨著收藏逐漸增加,他的家慢慢被一輛輛車模填滿。但當他靜靜站在滿屋子的收藏前,卻生出一種孤單感。

「如果這些收藏,只停留在我一個人眼裡,那它們終究只是靜止的物件。」

於是,他決定辦展覽。

展場裡,孩子們湊近玻璃櫃,驚呼連連,眼睛像星星般閃亮;大人們則在模型前熱烈討論,找回少年時代的夢。

看著人群的笑容,他心裡確信:「收藏,唯有分享,才會有生命。」

從此,他的收藏不再只是私人夢想,而是成為許多人共同的記憶。


第三章:人脈與資源的整合

林政邦的辦公室,有一個特點——門永遠敞開。

那是一個明亮的空間,牆上掛著藝術作品,桌上擺著茶具。

他喜歡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來喝茶。

金融業的朋友談資金流動;藝術家聊展覽靈感;建築師分享設計理念。這些看似閒聊的對話,常常成為合作的起點。

有一次,一位藝術家隨口提到:「要是有空間能結合收藏和展覽就好了。」

沒過多久,林政邦真的找來設計師,打造了一個能同時展示車模與藝術品的展場。「人脈不是名片交換,而是一杯茶、一段真誠對話的累積。」 他說。

這就是他的哲學:資源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透過真心連結,慢慢被整合起來,創造新的可能。

raw-image

第四章:組織與管理的智慧

在公司裡,林政邦不是那種事事插手的領導。

有一次,團隊問他:「董事長,這件事要不要您來拍板?」

他笑著搖頭:「你們最專業,就由你們來。我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成果。」

他的管理哲學很簡單:KPI 清楚,授權徹底。

因為他相信,好的領導者,不是把自己變成瓶頸,而是打開通道,讓專業的人發揮專業。

這份信任,讓團隊能獨立運作,也讓公司不斷進化。

他說:「我的角色,是整合者,而不是指揮所有細節的人。」


第五章:人生的高度 —— 從「擁有」到「分享」

站在收藏展覽的人群中,他看著孩子奔跑的身影,看著大人眼中重燃的光芒,心裡有一股安靜卻澎湃的感動。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留下的,不是我擁有多少,而是我願意分享多少。」

raw-image

他把資源、人脈、收藏,都視為「公共財」。

因為他明白,真正的成就,不在於抓住多少,而在於能流動出去,讓更多人受益。

這份價值觀,也讓他的事業有了不同的溫度。它不只是「成功」,更是一種「影響」。


結語:打造屬於自己的多角化人生

訪談最後,主持人問:「董事長,您覺得多角化的人生核心是什麼?」

林政邦沉思片刻,緩緩說道:「興趣能變成事業,甚至變成社會價值;人脈不是利益交換,而是真心連結;而成功的終點,不是擁有,而是分享。」

錄音室短暫安靜,隨即響起掌聲。因為大家知道,他不是在談理論,而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實踐這些信念。

走出錄音室時,夕陽正好,把天空染成金黃。

那一刻,彷彿提醒我們:多角化的人生,不是什麼都要抓,而是懂得整合興趣、人脈、資源,最後勇敢地分享出去。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打造屬於自己的多角化人生。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1. 「人生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2. 「服務,不只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讓人感受到安心。」
  3. 「收藏,唯有分享,才會有生命。」
  4. 「人脈不是名片交換,而是一杯茶、一段真誠對話的累積。」
  5. 「我的角色,不是成為瓶頸,而是打開通道。」
  6.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留下的,是分享的價值。」
  7. 「興趣能變成事業,甚至成為社會價值。」
  8. 「成功的終點,不是擁有,而是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4會員
322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17
如何讓自己「每一天、每一個層面,都越來越好」?本文從公益卡牌計劃到賴佩霞老師的靜心洞見,帶你看見外在的善意與內在的安定如何互相呼應。靜心不是逃避,而是面對;公益不是口號,而是行動。當我們願意連結與照顧自己,生命就能在點滴中越來越好。
Thumbnail
2025/09/17
如何讓自己「每一天、每一個層面,都越來越好」?本文從公益卡牌計劃到賴佩霞老師的靜心洞見,帶你看見外在的善意與內在的安定如何互相呼應。靜心不是逃避,而是面對;公益不是口號,而是行動。當我們願意連結與照顧自己,生命就能在點滴中越來越好。
Thumbnail
2025/09/17
我們是否該感謝傷害過自己的人?許多人在創傷後聽到這句話,覺得刺耳甚至被二度傷害。本文從岳雲鵬的故事、心理學觀點與創傷後成長的角度出發,告訴你:感謝不是必須的功課,療癒需要時間。最重要的是,先感謝那個努力撐過來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9/17
我們是否該感謝傷害過自己的人?許多人在創傷後聽到這句話,覺得刺耳甚至被二度傷害。本文從岳雲鵬的故事、心理學觀點與創傷後成長的角度出發,告訴你:感謝不是必須的功課,療癒需要時間。最重要的是,先感謝那個努力撐過來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9/17
男性真的沒有困境嗎?其實,許多男人在親密關係中害怕表達、害怕示弱,只能用「悶、煩、算了」取代真實情感。本文帶你理解男性為何逃避親密、為何眼淚如此稀少,並探索可能的出路。幫助男人,就是幫助所有人。
Thumbnail
2025/09/17
男性真的沒有困境嗎?其實,許多男人在親密關係中害怕表達、害怕示弱,只能用「悶、煩、算了」取代真實情感。本文帶你理解男性為何逃避親密、為何眼淚如此稀少,並探索可能的出路。幫助男人,就是幫助所有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Thumbnail
分享臺股傳奇交易員14年的思路和策略,並提供了很多實用的交易心得和建議。他強調了關於交易的專業性和複雜性,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突破思維。對於想要了解交易心態和策略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Thumbnail
分享臺股傳奇交易員14年的思路和策略,並提供了很多實用的交易心得和建議。他強調了關於交易的專業性和複雜性,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突破思維。對於想要了解交易心態和策略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Thumbnail
本書說明瞭財富創造的流程、槓桿的種類、以及心靈哲學,著重在創造財富、拿回自主權,成為自己的時間和生命的主人。作者分享如何培養判斷力,改變心智模式以及人生哲學。
Thumbnail
本書說明瞭財富創造的流程、槓桿的種類、以及心靈哲學,著重在創造財富、拿回自主權,成為自己的時間和生命的主人。作者分享如何培養判斷力,改變心智模式以及人生哲學。
Thumbnail
(感謝樂金文化贈書) 譚軒是一個中國的投資者,建立了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 這本書似乎是譚軒在「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的文章集合而成,前半段談起要敬畏市場,對於各個交易大師的看法、基本面、技術面的看法讀起來頗
Thumbnail
(感謝樂金文化贈書) 譚軒是一個中國的投資者,建立了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 這本書似乎是譚軒在「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的文章集合而成,前半段談起要敬畏市場,對於各個交易大師的看法、基本面、技術面的看法讀起來頗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最近讀到彼得。林區的著作,他提到為何會在1990年離開麥哲倫基金的原因,是不想要成為金錢的奴隸。在很有錢的基礎上,再賺上一筆,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意義。的確,如果已經累積數千萬美金的資產,那再去賺入十萬美金,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不過,這必須要冷靜深思熟慮後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最近讀到彼得。林區的著作,他提到為何會在1990年離開麥哲倫基金的原因,是不想要成為金錢的奴隸。在很有錢的基礎上,再賺上一筆,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意義。的確,如果已經累積數千萬美金的資產,那再去賺入十萬美金,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不過,這必須要冷靜深思熟慮後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