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書店,雖然開店是老闆,給補貼是政府,消費是顧客,湊熱鬧是一般人,但能決定書店能活多久的,是書迷,也是所有書店理應尊重,最核心的目標客群。
換句話說,紙本轉電子,看似書店最劇烈的動盪,但老實說,等到哪天,沒有人是會追著書跑的書迷時,才是書店迎來閱讀末日之時。
但在一般消費者(大眾市場)跟書迷(利基市場)之間,書店往往很直覺的朝人數更多的大眾去迎合。打折、提供餐食、創造氛圍等,潛在意識都希望讓更多不知道在哪的消費者走進來,而對於常態性甚至是主題性閱讀的書迷,往往是一點想法都無,甚至只是被動的等他們出現來「支持」書店。
這其實有點反現實。
以為自己往好走之路繞路而行,反而視而不見眼前的康莊大道,等到雜草日積,後來的人又更不敢走。
不過書迷畢竟比一般消費者精於閱讀,無形也在推高書店老闆自我提升的壓力。
「唯有書迷開書店才能吸引書迷當顧客」
這是我觀察書店許久,隱約感受到的潛規則,也因為這個規則,我才覺得有些人天生就是適合開書店,而這天生,就來自他們也有書迷沉迷於書的氣息。
我也猜想,書店生存之戰中,書迷必將抬頭,成為存活的關鍵因素。